這半年為了推廣同城配送業務,去城市做了多場的領軍培訓,也接觸到了很多前線的同事。溝通時,大家疑惑最多的還是,我們是做外賣生意的,為什麼要去搞同城配送呢,是要去做快遞嗎?

對於能聯想到騎手送快遞這點,我是很開心的,送快遞也不是不可能啊。當然,我們想做同城配送,能否送快遞只是場景上的拓展,而背後的業務邏輯思考卻不僅僅是侷限於此。

外賣市場從13年美團入局開始,5年混戰,從原來的三足鼎立到後來的黃藍對攻,直到餓了麼被阿里收購,美團上市,外賣市佔接近70%,稱得上是驚心動魄。

站在18年底回頭看去,外賣市場的戰爭算是基本落下帷幕了。雖然阿里收編餓了麼之後一直動作不斷,但大勢已成,以後應該只有局部戰爭,市場格局短期內不會再有大的變化了。

我們講外賣業務三要素:供給、流量、履約。

在之前的競爭中,主要戰場還是集中在供給和流量上,配送雖然是達成競爭優勢的要素之一,但根本的戰略地位上,還是為了服務外賣,屬於配合位置。

可是我們也應該理智的認識到,伴隨市佔的提升和穩固,供給和流量會自然的向頭部玩家聚集,壁壘會越來越強。

然而履約環節卻缺少這種頭部效應,配送壁壘並不會因為市佔的提升而加強,相對應的,配送側的市場風險卻在逐漸加大

從外部市場大環境上來看,進入同城即時配送的玩家正在逐漸增多,目前主要有四類:外賣行業玩家(美團、餓了麼);垂直細分領域的跑腿公司(閃送、UU跑腿);電商系(京東達達、阿里系等);傳統快遞物流系(四通一達,順豐)。

我們看到,配送領域的發展,是可以獲取用戶和流量的,反過來說,搞配送的玩家進入外賣或者新零售領域,也是極有可能的,比如當年的被美團打死的派樂趣。

滴滴嘗試外賣業務,就是一個通過配送流量反切外賣市場的典型案例。

對以外賣為核心業務的美團來說,在配送領域的加強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那如果打造配送側的競爭壁壘呢?目前看來有有兩個重點:一是看能否充分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用配送佔領用戶心智;二是看滿足用戶需求的時候,能否讓用戶很爽。

而目前的美團配送,在這方面顯然還有很多不足。

從空間維度上看,美團專送配送體系,只能服務半徑3-5km的範圍,在大於5km外的範圍,在遠距離訂單上是缺少配送能力的;

從時間維度上看,美團專送配送體系,只有少量商家和站點可以支持24h的營業要求,還無法做到全天候的服務;

從服務場景維度上看,美團主打的是外賣配送,而更多的類餐飲品類配送,幫買幫送,其他同城即時配送場景都缺少競爭力;

從用戶感知上,美團的配送還僅僅侷限於送外賣,美團騎手的社會形象,公共騎行安全意識,服務標準等依然不斷對用戶造成負面認知。

要完善這些短板,重點就是將著眼點從單一的外賣配送延伸到同城即時配送上,提前在同城即時配送的市場中佈局。

當然,美團在即時配送上的天然優勢,也讓我們對同城即時配送市場充滿興趣

對於一家公司來講,沒有理由放棄一塊和自身強相關的業務。更何況美團在即時配送上,既擁有充足的運力,又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面對萬億級別的同城即時配送市場,放棄了才更奇怪。

那如果喫下了即時配送市場,對美團有什麼好處呢?

一、完善配送場景

未來美團所有線上外賣商家都可以脫離3-5km配送半徑實現全城配送,全品類供給,24h服務,外賣的單量將出現數量級的增長;

二、平衡外賣午晚高峯的運力

外賣行業的特點就是午晚高峯運力緊張,閑時段運力過剩,極度不均衡,而引入更多的閑時段訂單,則可以很好的平衡運力。

三、強化配送品牌,佔領用戶心智

美團的定位是本地生活服務商,配送作為直達客戶的環節,也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最佳途徑,設想一下,如果城市圈內的所有即時配送需求,用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美團,這種品牌影響力就不簡單是外賣服務可比了。

四、將外賣的護城河的向外擴展,以抵禦來自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

古代守城,會先建甕城和護城河,禦敵於外;在城牆下戰鬥和城內巷戰從來都是下下策。對外賣業務同樣如此,外賣業務是城池,配送就是甕城和護城河,護城河越寬,核心業務才越穩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