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英]迪格比 史密斯 [美]凱文 F 基利

  譯者 :張煒晨

  獨立戰爭時期美國騎兵建設時斷時續,以歐洲的眼光評判,美騎兵部隊的規模從來不曾強大,作爲軍事組織的戰鬥效能也很一般。大陸軍有4個輕龍騎兵團,番號從1到4,不過人們習慣以團指揮官的名字稱呼它們。

  (上圖)號兵,大陸軍第3輕龍騎兵團,1781。 美國騎兵號手仿照歐洲式樣穿着“顛倒顏色”的制服,騎白色或灰色戰馬。這樣號兵在戰場上易於識別;特別是當部隊衝鋒完畢或者戰線被敵人突破後,醒目的號兵有利於重新集結。當敵我雙方展開肉搏戰時,號兵還需承擔保護指揮官安全的職責。

  輕龍騎兵團

  大陸軍輕龍騎兵團在創建之初步履維艱。馬匹總是匱乏,且飼養困難;馬鞍、馬具、合適的武器也很難獲得。輕龍騎兵執行偵察、護衛等相關任務,很少如歐洲騎兵那樣發動正面衝鋒和攻擊性行動。但是在南方軍中,威廉·華盛頓率領的大陸軍第3輕龍騎兵團則以傳統方式作戰。華盛頓本人看上去像一個氣鼓鼓的大塊頭小男孩,內心則隱藏着一個戰地指揮官的勃勃雄心。他和輕騎兵們風馳電掣般飛奔在考彭斯和吉爾福德縣府的戰場上,是英國步兵的夢魘。

  (上圖)軍官,大陸軍第3輕龍騎兵團,1781。 該團和第2團擁有大陸軍中的頂級全套裝備。1781年,第3團在考彭斯和吉爾福德縣府戰鬥中發揮出色,充分展現出一支指揮得當的騎兵對敵人將產生多麼大的威脅。圖中這套制服符合條例的規定,也經實際使用。

  編制

  4個大陸軍輕龍騎兵團成立於1777年。團指揮部的編製爲上校(團長)1名、中校1名、少校1名;其他輔助人員包括牧師1名、軍需官1名、軍醫1名、軍醫助理1名、出納員1名、騎師長1名、馬具工1名、號手長1名、副官1名,外加4名編外後備士官生。騎兵團中有6支分隊,各配有3名軍官、6名士官、1名號手、1名蹄鐵匠、1名軍械士和32名士兵。

  1778年5月27日,所有輕龍騎兵團進行了重組,新的團指揮部結構爲上校、中校、少校各1名;其他輔助人員有軍醫1名、軍醫助理1名、副官1名、軍需官1名、出納員1名、騎師長1名、馬具工1名、號手長1名。副官、出納、騎師長由尉級軍官兼任。騎兵團依然保持了6支分隊,每支分隊編製爲3名軍官、8名士官、1名號手、1名蹄鐵匠和54名士兵。後來輕龍騎兵團與其他步兵部隊一起整編成混編軍團。一些戰士失去了馬匹,變成了步兵,但他們保留了龍騎兵的制服和部分騎兵裝備。他們仍舊穿短上衣,佩戴長劍和頭盔,但開始配發揹帶褲或綁腿褲。褲子的顏色可能爲棕色,製作材料因地制宜,包括實用的褥單布。士兵們還配發了步兵背囊,除了原先騎馬時裝備的“腹盒”式彈藥袋外, 他們還另外攜帶錫制彈藥盒。普通部隊中的鼓手被號兵取代。那些離開了戰馬,被迫走路的士兵們想必會牢騷滿腹。

  (上圖)徒步士兵,大陸軍第2輕龍騎兵團,1780。馬匹、馬具和鞍具的匱乏一直困擾着大陸軍騎兵部隊。解決之道是將一些騎兵變成徒步的戰士,把騎兵團變成步騎混成軍團。事實證明這種新編制在遍佈北美的支離破碎的地形中很有效。

  戰鬥中的輕龍騎兵

  4個輕龍騎兵團的規模不大,也未能成爲大陸軍的強大騎兵力量。因爲北美大陸覆蓋着莽莽林海,大部分美國軍官之前從未將騎兵集中起來行動,這對他們而言是項新概念。

  起初這4個團僅僅承擔聯絡通訊、護衛、偵察等任務,但還是有些軍官知曉如何使用騎兵。威廉·華盛頓和亨利·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後者還得到了“輕騎兵哈利”的美名。當時這兩位只是低階連級軍官,在與更有經驗的對手交戰時,他們的戰績並不出色。

  李後來以他的騎兵連爲基礎,組建了一支混編軍團,於1781 年初加入格林的南方軍, 很快就成爲一支勁旅。威廉·華盛頓最後升任第3輕龍騎兵團指揮官。該團同第1、第4輕龍騎兵團的部分官兵一起,在考彭斯和尤託泉向英國步兵發起了致命的騎兵衝鋒,取得了決定性戰果。

  條例和制服

  騎兵並不像步兵那樣深受制服條例的束縛,而是自行決定製服式樣。

  大陸軍第1輕龍騎兵團:該團由西奧多裏克·布蘭德上校(Theodorick Bland)創建,並擔任指揮官,是4個輕龍騎兵團中唯一一支按條例配發全套制服的部隊。

  (上圖)軍官,大陸軍第1輕龍騎兵團,1780。該部採用了兩套制服。一套爲深藍色,有紅色貼邊;一套爲棕色,有綠色貼邊。此圖描繪的樣式爲後者。艱苦的戰爭和馬匹匱乏使本來就規模不大的輕龍騎兵團減員更加迅速;大陸軍中如威廉·華盛頓和亨利·李這樣知道如何使用騎兵的人也鳳毛麟角。1780年,該部一支分隊在威廉·華盛頓的率領下投入南方戰區作戰。

  該團上衣爲棕色,飾有綠色貼邊; 號兵的上衣和貼邊顏色正好相反。馬褲是淺黃色,背心爲白色。號兵的上衣肘部縫有棕色心形標誌,其餘官兵則是綠色。號兵攜帶號手旗,顏色與團制服貼邊色一致。全團頭戴黑色的輕騎兵皮盔,但也有部分人戴圓邊帽。

  一些騎兵可能穿着配藍色貼邊的紅色上衣。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輕龍騎兵團還配發了狩獵衫作爲主要服裝,有時也會將它直接套在上衣外面。只要條件允許,4個騎兵團就會盡量配發馬靴和其他常規騎兵裝備。

  大陸軍第2 輕龍騎兵團: 該團團長是以利沙·謝爾登上校(Elish a Sheldon)。早期制服可能是有白色貼邊的綠色短上衣。1778年第2團引進了圍着一條淡藍色帽巾的銅質龍騎兵式頭盔。常規制服採用淺黃色貼邊的藍色短上衣,淺黃色背心和馬褲。

  大陸軍第3 輕龍騎兵團:該團又稱“貝勒”團, 初期制服樣式是有紅色貼邊的藍色上衣,後來普遍採用白色騎兵短夾克,有淡藍色貼邊和白色襯裏。皮肩帶爲黑色,正好同制服色形成對比。皮製龍騎兵式頭盔也爲黑色。威廉·華盛頓最後成爲團長,率領該團在南部戰區屢建戰功。

  大陸軍第4 輕龍騎兵團: 第4 團指揮官是斯蒂芬·莫伊倫(Stephen Moylan)。該團配發的藍色貼邊的猩紅色制服無疑令交戰雙方分不清敵我。上級命令莫伊倫將制服染成其他顏色,他卻給官兵配發色調深淺不一的狩獵衫,罩在使人迷惑的外套上了事。後來新制服樣式終於確定下來, 採用紅色貼邊的綠色上衣, 搭配紅色背心、鹿皮馬褲和頂部裝飾有熊皮的皮盔。騎兵裝備包括長劍或馬刀,兩條皮製交叉肩帶爲白色、淺黃色或者黑色。其中一條肩帶利用小轉環接頭掛上劍,另一條則插着卡賓槍。此外在馬鞍上還掛了兩支插在皮套中的手槍。號手除了穿着“顛倒顏色” 的制服外,爲更加易於辨認,坐騎的毛色配置爲白或灰色。

  (上圖)號兵,大陸軍第4輕龍騎兵團,1780。此圖又一次展現出騎兵號手穿着“顛倒顏色”的制服,這種樣式有利於在混亂的戰場上快速識別號兵。軍號聲能穿透戰場上震耳欲聾的噪音。號兵不僅僅是樂手,更是一名訓練有素的戰士。軍隊若要保持處於指揮官掌控之中或重新集結,號兵的作用至關重要。

  本文摘自《美國獨立戰爭軍服.武器圖解百科1775—17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