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當然不止包括河南一個省份,但是狹義上,中原就是指河南。

  衆所周知,河南古稱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和中華文化的發祥地,在洋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中,一直處於領先和中心的位置,然後清代以來,河南衰落了,儘管晚清以來河南也誕生了像袁世凱、徐世昌等風雲人物,地處四戰之地的河南,飽受戰亂和自然災害之苦,最終還是無可避免的衰落了,失去了她以往的地位和風采,特別是近代以來,黃河的屢次決口,造成了河南大片的黃泛區,逃難者衆,也給周邊省份比如湖北等省份留下了河南不好的印象和形象,以至於被某些好事者、地域歧視者等廣爲歧視和不公平對待。

  不只是名聲不好,更有企業不願意招聘河南人爲員工等等不一而足,身處外地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的河南人更是小心翼翼、感同身受。到底河南人惹誰了?真的是河南人能力不行嗎?肯定不是!反而相反!

  自古有唐詩半河南之稱,河南人在清朝之前,一直活躍於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更是創造了代表古代中國的中原文化,豈有能力的問題。只是隨着內陸經濟向海洋經濟的轉換,河南不靠海不靠江,唯一靠的黃河卻屢次斷流。即使如此,隨着國家中原崛起戰略的實施,河南GDP更是高居國內前五之列,底蘊雄厚,實力雄厚,厚積而薄發可一飛沖天。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內地廣受地域歧視的河南,竟然在港澳臺等地區引以爲榮廣受推崇。港澳臺等地人們以河南人的後代自居,以祖先是河南人爲榮,更自稱自己是河洛客!完全沒有半點歧視的意思,而是心嚮往之。其實不只是港澳臺地區的人們,廣東、福建等地的客家人,更是以河南人自居。

  爲何同是炎黃子孫卻有如此大的區別?

  1.正如人們說的,只有出了國才能感覺到祖國的偉大,出了國的人才知道什麼是愛國。出了中原的人們,才感覺到作爲中原人的幸福,才更愛中原。港澳臺等地的人們雖然身不在中原,卻心在中原,根在中原。血濃於水。

  2.中原河南周邊的人們由於彼此經常接觸到 ,容易以偏概全,一知半解,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以某些人或者某個人或者某段時間內河南人的某個行爲指代所有河南人,犯了以局部代替整體、鑽牛角尖的錯誤。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隨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和中原崛起的號角,把時間拉長到一百年、二百年甚至五百年,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也不算長,但是足夠河南證明自己的。

  本文深度歷史shendulishi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歡迎留言交流,共襄民族復興大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