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深深吸了幾口沒有霾的空氣以後,我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作爲手機重度依賴患者,到日本第一件事就是辦手機辦網,到了營業廳聽完各種套餐吹噓後,我選擇了最便宜的。一個月300多人民幣,同運營商內打電話免費,5個g的4G流量,用完後自動轉3G,限速不限量。當時國內還沒有4G,話費貴就貴吧,我要享受飛一般的感覺。結果用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日本的4G的網速跟國內3G差不多,用超了以後感覺還不如國內2G快。四年過去了,國內已經佈局5G,日本還是烏龜一樣慢的4G……

  辦完手機去辦銀行開戶,一通折騰之後,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存摺,銀行卡得半個月以後才能領到,網銀?不存在的。又過了一段時間,多方打聽,終於換了家銀行,折騰半個月後終於有了網銀,而我的密鑰是下圖這個東西。

  是的你們沒看錯,是一張密保卡,想從網上轉賬,必須按照網上的順序輸入這張密保卡的數字,而這張密保卡,我用到了現在。而且,登陸網上銀行只能瀏覽器登陸,今年終於有了app,可我登陸不上去,爲什麼呢?因爲我選擇了密碼登陸以後,app不讓我輸入密碼,而是讓我輸入我爸的生日,很詭異的是當初申請網銀的時候我壓根就沒填過我爸生日。罷了罷了,懶得去銀行,瀏覽器湊合用吧。

  並且,日本直到現在,街邊銀行atm機的使用是有時間限制的,晚上就關門不能用了,網銀也經常到週末就罷工了,想躺家裏轉賬?不好意思等週一吧。

  剛來日本那會兒,特別納悶,我爺爺奶奶都用上老年智能機了,東京竟然還是滿大街的翻蓋手機,填各種單子要寫兩個郵箱,一個手機專用郵箱,一個電腦用郵箱。中國人一見面說的是“加個微信唄”,日本人剛認識說的是“交換下名片唄”,當然現在非商業場合的情況下,想進一步認識這個人,說的是“交換下line唄”,“加你下facebook唄”。然而日本人加了line,也沒有朋友圈可以翻,大家彼此靜靜的躺屍,有事情了才聯繫一下,後來line加入了類似朋友圈的動態消息,點進去除了廣告就是廣告,沒人發動態,更沒人互相點贊。line基本大家都有,但它只是一個通訊工具。

  尤其深刻的記得15年左右,我打工店的店長終於把翻蓋手機丟掉換了一部蘋果手機,興奮的手舞足蹈,然後沉迷於妖怪口袋無法自拔,天天在line上給我發邀請信息。後來又遇到不止一個日本人,用着智能手機,卻杜絕一切社交網站,原因是感覺自己的隱私會被泄露。

  前幾年日本人不愛網上購物,因爲網上價格和實體店幾乎一樣,去實體店還能享受良好服務,而日本的大多數開店的,尤其是小店,會自己做一個網站,你想買東西,必須去每一個他們自己的網站上註冊賬號。然後搞各種限定,很多東西只能在特定的店買到,爲此我大概在日本註冊了幾百個賬號了吧……更有甚者,實體店老闆覺得網上買賣不夠真實,不能讓顧客真正體會到商品的精髓,所以規定只能線下購買。所以有時候爲了一個心心念的限定,穿越大半個東京,到了店半條命也沒了。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日本沒有類似淘寶京東的網站嗎?答案是有的,除了上面說的各種店自己的官網,各種小衆購物平臺,比較大的就是樂天和亞馬遜了。當你們用亞馬遜海淘日本產品的同時,我們也在用亞馬遜買各種便宜的中國製造。刷單當然也大大的存在,很多產品頁裏寫的都是日本人也看不懂的日語,爲了研究怎麼用,還得保存圖片去淘寶搜同款,然後研究怎麼用。

  去年畢業進了一家商社做it,結果一進公司讓我給設計個官網手機版,我研究了一個禮拜官網,頁面設計停留在20年前,各種死鏈,各種莫名其妙的超鏈,差點崩潰。而日本大部分網站都是這個鳥樣。企業內部聯繫全是郵件,企業外部聯絡除了電話、傳真就是郵件。國內討論一個事情微信拉個羣,半小時完事。在日本必須給相關人員發郵件,約定時間,碰頭開會。我當時所在的公司在香港、大陸、馬來西亞有分公司,每週部門負責人的視頻會議時,所謂的it人才的我,要在他們開會前拿出專用筆記本電腦,打開Skype,測試攝像頭和麥克風。會議結束後再把這些收起來,放到我們it的辦公室裏。

  當然最近越來越多的公司會用line建羣佈置任務,也越來越多商務溝通開始接觸即時通訊。但在日本,依然只是很小很小的比重。類似於釘釘之類的工具幾乎沒有,大部分人每天必做的就是早晚檢查郵件,白天接打電話若干、收發信件若干。

  來日本這邊四年,習慣了沒有滴滴的日子,也習慣了沒有外賣的生活,更習慣了一兜硬幣叮叮噹噹的歲月。不過萬分感謝中國爆買,在東京很多地方可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最近支付寶幫日本雅虎和軟銀做了一款類似支付寶的付款軟件,叫paypay,支付寶主要負責二維碼等技術,入駐了很多商家,狂撒一億人民幣,想要改變日本人的支付習慣,結果用得最多的還是代購們。

  日本在研發週期長更新速度慢的領域,比如汽車比如重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可圈可點,在世界範圍內尚有一席之地。但在研發週期短,更新速度快的領域,比如手機比如互聯網,再加上日本法律法規過於完善,日本人性格中的集體主義,不願承擔責任,決策緩慢等原因,在世界舞臺上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