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位於我國東南內陸、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唐時所設之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贛江而簡稱“贛”,省會爲南昌市。江西地處華東,與安徽、湖北、湖南、廣東、福建、浙江等六省相接,,地理位置優越,乃形勝之地,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爲我國南方開發較早的區域之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江西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誕生了衆多的名城、古縣。江西地貌以山地、丘陵爲主,水資源豐富,省內不僅河流密佈,還有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現在,江西共有74個縣(含11個縣級市),這七十四個縣中有許多的縣與水(江、湖、溪等),有兩個縣甚至直接以“水”爲名,均歷史悠久爲千年古縣,都因何而得名?

  修水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地處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處,爲地級九江市轄縣,不僅是一腳踏三省之地,也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九江市人口最多的縣。修水地貌以山地爲主,是修河的發源地及上游並因修河而得名。現在,修水縣仍爲國家級貧困縣。

  修水歷史悠久,古爲艾國,春秋戰國時稱艾邑,先後爲吳、越、楚等國之地,西漢初縣境就已置縣稱艾縣,隋朝時省入建昌縣(今永修縣)。唐朝武則天時(公元704年)析建昌縣設武寧縣,公元800年析武寧縣西部置分寧縣,轄今修水、銅鼓兩縣之地,此爲今修水縣建制之始。

  分寧縣唐宋時均屬洪州(今南昌,南宋時升爲隆興府),當時爲縣等上望之地,誕生了黃庭堅等名人。元朝時期分寧縣因人口衆多而升爲寧州,明清時也均爲州,清嘉靖年間改寧州爲義寧州,民國初廢州設縣,義寧州廢爲義寧縣,1914年又因與廣西義寧縣同名而以境內修河爲名改稱修水縣。銅鼓作爲獨立建制出現於清末,1910年設銅鼓廳,民國初廢廳改爲銅鼓縣,修水、銅鼓自此分設。

  吉水縣,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爲江西省地級吉安市轄縣。吉水地貌以丘陵爲主,地處富饒的吉泰平原且水資源豐富,自古便爲人煙稠密之地,是江西著名的歷史文化大縣。吉水不僅歷史悠久,且文化燦爛、名人輩出,這裏是著名的“狀元之鄉”,是楊萬里、楊再興、解縉等名人故里,有“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之譽。

  吉水歷史悠久,自古爲吉安轄地,但吉水之名卻並不是來自於吉安,恰恰相反的是吉安之名得自吉水。吉安,古稱廬陵、吉州,元朝時改吉州路爲吉安路,爲取吉水、安福各一字而得名,又寓“吉泰民安”之意。那麼,吉水之名如何而來呢?吉水地處贛江與恩江的交匯之地,兩江“合行洲渚間,形若‘吉’字”,吉水因此得名。

  吉水古爲廬陵縣地,東漢時今縣境設石陽縣,隋初並石陽縣入廬陵縣,後又改廬陵郡爲吉州並移治今吉水縣北,不久析廬陵縣置吉水縣,此爲吉水縣名之始。唐及五代時期,吉水幾經興廢,北宋設立後才穩定下來,元朝時更因人口衆多而升爲吉水州,明初吉水降州爲縣,沿襲至今。

  本文由滄海桑田史海沉鉤原創,如果喜歡請關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