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大佬的生活水平比絕大多數人高,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馬化騰說自己只是「普通家庭,最多房子比別人大一點」,人們也只一笑置之。說富豪大佬生活節儉,不是要跟普通民眾比,而是要看他的消費佔他擁有財富總值的比例。這種比較方式纔是客觀公平。從這個意義說,絕大多數的超級富豪,他們的生活都是很節儉。

無論富豪生活中再怎樣奢侈,他們用來享受的財富比例,其實很有限。即便一些奢侈的富豪,開豪車,開遊艇,環遊世界,其花銷財富令人咋舌,從比例來看,也僅佔他們資產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撰寫仇富著作《21世紀資本論》的法國學者皮克迪,他自己也承認,「即使是具有最精緻品位和最優雅的人」,實際上一年也花不了5億歐元。他們只要資本收入「拿出幾百萬通常就夠了」。資本家消費和儲蓄的比例,比絕大多數中產階級還低。

從這個意義說,中產階級的生活可真不算節儉。一個當月領工資的工薪族,往往到下個月就揮霍一空。即便有些存款,通常也是為日後消費,真正用於投資再生產的比例,也是特別少的。更不要說相比一部分的中產階級,他們是「透支族」,靠刷信用卡維持體面生活。他們哪怕一個月只花幾千塊錢,都算奢侈了。

富人的大部分財富,基本是股票、土地和其他資產,這些財富都不是用於直接消費,而是用於再生產。很多超級富豪即便有條件過上奢侈享受的生活,現實生活中,他們也很少這麼做。早年節儉勤奮是他們成為鉅富的先決條件之一,他們很難改變習慣。近代的很多富豪,他們的生活方式宛如清教徒,過著比一般人還簡樸的生活。

李嘉誠就不用說了,一身西裝可以穿十年八年,皮鞋要穿得破舊才捨得扔;任正非平時坐飛機出來,自己推行李去打車。平時喫飯就在公司食堂。前段時間融創中國的孫宏斌演講說,他覺得現在海口酒店太貴了,一晚上要一千多。他開玩笑說,他走的時候,還把酒店拖鞋帶走了。這樣企業家大富豪節儉的例子,比比皆是。

事實上,正是由於他們節儉的習慣(從創業之初就很節儉),他們才能積累起基金,用好每一分錢,把資源利用的效率發揮到極致。這是他們成為富豪的原因之一。相比,很多窮人坐喫山空,家中有多少糧就過幾天清閑日子,他們纔是真正的奢侈。


節儉也是一種修行,並不是扣


有人說越有錢的人越摳門,但其實有些富豪他們不是不捨得花錢,而是依然保持著創業前艱苦樸素的傳統。今天盤點下中國富豪們的節儉生活,傳播下富而不奢的正能量!

李嘉誠:香港富豪李嘉誠的人生頗具傳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財富奇蹟。他出身貧苦人家,對自己的衣食住行並不講究:一套西裝可以穿十年八年;皮鞋壞了他覺得扔掉可惜,補一補接著穿;同員工一樣喫公司的工作餐;身為地產大亨他住的不是半山豪宅,而是1962年婚前購置的老房子。李嘉誠的西鐵城表市價1000港元左右,已經佩戴超過了10年;眼鏡也用了10年以上,曾因為度數增加換過鏡片,卻沒有更換鏡框。每次他宴請客人,總是喫簡餐。一次,李嘉誠在澳門參加一個招待會,當宴會快結束的時候,李嘉誠面前桌子上一個盤子裏還剩下兩片西紅柿,他笑著低聲招呼身邊的助手,兩個人一人一片地把西紅柿分著喫了。「不能浪費」是李嘉誠一生堅持的金錢觀。

王永慶:臺灣臺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這位「世界塑膠大王」對個人生活已經節儉到「摳門」的程度。他覺得長途電話費太貴,不喜歡子女給他打電話;他給子女寫信選擇很薄的信紙,字跡密密麻麻;他喫的原則是「簡便」,最愛喫家常的滷肉飯;他每天早上跑步穿的運動鞋,一雙總要穿上好幾年。他曾在臺塑頂樓開闢了一個菜園,母親去世前,他喫的都是自己種的菜。生活上,他極崇尚節儉: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還要粘在整塊上繼續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條毛巾用了27年。不過,就是這樣一位「摳門」的富翁,對於慈善事業卻從不吝嗇。除了在臺灣捐贈學校,他還提出要在大陸各地援建1萬所小學,而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臺塑集團迅速捐款1億元人民幣。

任正非: 72歲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為人一直低調,很少在公開場合亮相,生活上也非常樸素。前段時間,有網友拍到任正非在上海虹橋機場排隊等計程車,還有網友曝光任正非食堂排隊打飯的照片。其實,早在2012年,任正非還被網友拍到深夜趕飛機,在機場獨自拖著行李箱乘坐擺渡車,右手抓吊環,左手扶行李箱,看起來面容憔悴。1996年3月,為了和南斯拉夫洽談合資項目,任正非率領一個十多人的團隊入住貝爾格萊德的香格里拉。他們訂了一間總統套房,每天房費約2000美元。不過,房間並非任正非獨享,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鋪休息。任正非一手創辦華為品牌,2015年銷售額近4000億,凈利潤369億,但他依然如此艱苦樸素,在這個浮躁的互聯網社會令人敬仰!

宗慶後:哇哈哈老闆宗慶後,雖然坐擁數百億資產,卻依然維持著他一貫的作風:簡單生活、節儉辦公,一日三餐還基本都在公司食堂喫。除了特殊場合,他總喜歡套件茄克,腳上一雙有點舊的布鞋。在極少的業餘時間裡,他也不熱衷於企業家們鍾情的貴族運動,更新換代頻繁的高檔電子產品從來都與他「絕緣」。他現在用的手機,不是那種高檔的商務智能手機,而是很普通的那類,他認為只要能接電話,1000元的也就足夠了。作為社會公認的中國大富豪,按宗慶後自己的估算,每年的消費不會超過5萬元。對此,宗慶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苦慣了。我小時候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後來做生意也喫過不少苦,錢都是自己一點一滴辛苦掙出來的,但真的不太會享受。」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劉永好自曝,他在16歲時最想喫的是紅薯白米飯,後來當老師最想喫的是回鍋肉。劉永好十幾年來未變的髮型,理髮一次只要5塊錢。他經常和員工一起在食堂喫飯,和員工共用一個廁所,每天開銷不超過100元。2000年12月初,湖南衛視邀請新希望集團劉永好做一個節目,主持人問劉永好:請問劉永好先生,你買的皮鞋是什麼牌子的?花了多少錢?劉永好笑笑:我不知道這是什麼牌子,我這是從地攤買下來的,花了100多塊錢。

郭臺銘:臺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一直喜歡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去請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說:請您等一下,故事很長,我把電燈關了再說。在郭臺銘看來,若要致富就必須從每一個細小的地方節省資源,不浪費就是致富的基礎。他的辦公桌是幾張會議桌拼湊而成,座椅原本是一把用了十幾年的鐵椅子,上班時間,公司走廊的燈間隔著亮;午餐時分,用餐者辦公室的燈一律熄滅。會議室基本沒什麼裝飾,地毯也是最便宜的。為此郭臺銘常被朋友取笑沒品位,但他說:我現在有什麼東西買不起?可是如果我真去搞品位,股東們就要擔心了。

李書福:吉利集團李書福身價數億,經常出入國內外,但這個貧寒出身的富翁摳門的作風,與其身價一樣出名。在李書福的穿戴上,最為著名的是他的那雙鞋。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李書福曾當場把鞋脫下,表示其穿的是浙江一家企業生產的皮鞋,物美價廉,結實耐用,價格只有80元,這雙鞋已經穿了兩年了。同時,他拉著自己的襯衣問坐在旁邊的總裁助理,咱們的襯衣多少錢?30元。助理回答。李書福要求吉利人員出差定機票,如果同一時段有打折的機票,堅決不允許定全價票。

包玉剛:世界船王、著名商人包玉剛曾經有一句名言,他說: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一位在包玉剛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回憶道: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裡,他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拍紙薄紙,而且如果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張最高指示。一張只用了白紙五分之一的條子,不應把其餘部分也浪費掉,這就是包玉剛應省則省的原則。

牛根生:原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對自己也很摳,下屬坐沃爾沃、寶馬,自己只坐一輛排量不太大的奧迪;甚至,高層管理團隊人人住的房子都比老牛的大。公共場合,牛根生總是系著那條18塊錢的領帶,上面有綠色的草原,蒙古包,奶牛,以及蒙牛的LOGO。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牛根生每次到北京出差,就住在蒙牛駐北京辦事處一個絕不會超過三星級的賓館。他的房間裏,牀和牀頭櫃都有些過於陳舊,顯得白色的被單有些刺眼。四周的牆壁有些斑駁,腳底下的地毯也泛著很難洗乾淨的顏色。行李箱敞開著,裡面放著簡單的幾件換洗衣服。雖然這算是一個套間,但客廳的茶几上擺放著瓜子、花生這裡已經成為招待客人的公共區域,有一組沙發甚至有些塌陷。

董明珠:董明珠是業內著名的「霸道女總裁」,帶領企業創收過千億。她親自上陣做代言的原因歸結於「可以節約成本」,她甚至認為,動輒花幾千萬元請一個明星代言「是一種浪費」。董明珠曾對記者說:「有一次在機場,我一個人坐在那,過來一個人看到我然後坐到我邊上說「你是董明珠麼?不可能吧,你怎麼可以,格力那麼大一個老總,一個人坐在這裡?」我就很奇怪,包括我一個人去坐硬座火車,別人也會問我為什坐火車?董明珠說,她想經常在普通人羣中走動,她想找到那種感覺,人就是要過一種大眾的生活,不管做什麼,過程不要把它忘掉。

這些富豪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財富和地位,是經過無數艱苦拼搏換來的,對於這樣的精神偶像和勵志榜樣,我們不僅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更應該關注其背後的成功之路,關注他們身上那股拼搏、奮進的精神和力量!


節儉是一種美德。但說到一個富豪有多節儉。大多是源於窮人的臆想。一個再怎麼節儉的富豪也比一個窮人花的錢多。一個硬幣掉在地上,李嘉誠也會撿起來。這更多的是一個人對錢的態度。不能代表他節約。更何況他確實住著豪宅。


節儉也是一種自律,只有自律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富豪。一個人如果花錢大手大腳,那麼假設一年賺一百萬,自己則花一百一十萬。那麼財富永遠是負增長,他永遠是窮人。富人與窮人的最大區別就是金錢的使用消費方式不同,還有創造財富的方式。更別說什麼人脈,知識了,這一點自已都做不到。前面的一切都白費了,有錢人的錢一般用來投資的而不是消費的,還要看有沒有必要。他們有投資理念!窮人則會浪費不懂自律!


靠自己遵紀守法拼博出來的富豪大佬是不會亂花錢的,因為他們知道賺錢的不易。表面上富豪請客用的名酒名煙,喫的山珍海味是在聯絡感情,為了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強。而在家中一樣喫稀飯,鹽菜饅頭。把剩下的飯菜存下餐喫不會浪費,但他們會把錢捐給慈善組識。這纔是真正的富豪。


所有做實業成功的人,節儉是一種職業本性,時間久了,容易把節儉習慣植入到自己個人的生活與現實每一個狀態下,因為做企業,成本控制越低,剩餘盡利潤就越高,所以成功的企業家富豪隨長期工作的習慣,也就自然養成了控制成本的生活特性。


我已經擁有了想要的一切,不再需要更多,因為到達一定程度以後,擁有更多毫無意義。」很喜歡巴菲特的這句話。原來富豪都是這樣過日子的


鑒別真正富豪和土豪、暴發戶的一條標準,就是看他的日常生活開銷。真正的富豪,他的開銷讓普通人看了也還是夠豪華的,但是在他們那一級的人當中是合乎身份的、不過分的。土豪就是在眾人面前聽說什麼貴就要什麼,用不來不要緊,有面子就好。


他們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