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說雞精是什麼東西有點怪怪的,準確的來說,雞精是一種調味劑。

我們來看一下雞精的成分:

說起來,雞精與味精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都為穀氨酸鈉。

但不同的是,味精的穀氨酸鈉成分佔到80%以上,而雞精所含的物質相對複雜一些,但穀氨酸鈉的含量仍在40%左右,另外,雞精中還含有一定的澱粉用來形成顆粒狀,一定的增味核苷酸,用來增加味精的味道,一定量的糖類,以及其他香料。

話說回來,相關認為雞精與味精緻癌的說法,也是與其中的穀氨酸鈉有關,據這些說法所言,穀氨酸鈉在高溫下會轉化為焦穀氨酸,而焦穀氨酸則是一種致癌物。其實,焦穀氨酸並不是致癌物質,因為它在很多地方都存在。

目前,確實有很多文獻進行實驗試圖證明焦穀氨酸致癌,但公共食談目前看到的文獻實驗還都只是在鼠類身上進行的實驗,並不能作為充分的證據來證明雞精對人類就會致癌。所以,可以說,至今為止,並沒有有效的科學依據表明焦穀氨酸鈉能夠致癌,而且焦穀氨酸鈉在普通烹飪環境下生成極少,所以根本就不用擔心致癌這個問題。

另外,不僅是致癌,還有一些說法認為食用雞精會導致神經損害、肥胖等等,也都並不靠譜。

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穀氨酸鈉中的「鈉」攝入過多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大家都知道,鈉攝入過多會造成包括高血壓在內的各種心血管疾病。

但大家在平常食用時,無論是添加的味精還是雞精,添加的量都不會很大,與食鹽相比都會有很大差距,所以,也不用過於擔心。


雞精一般含有十幾種成分,但最主要的或者說起效果的是兩種成分,分別是穀氨酸鈉和成為核苷酸二鈉。

穀氨酸鈉就是俗稱的味精,最早是從海藻裡面提取出來的。

雞精緻癌可能是來源於味精緻癌的傳說吧。

有個說法是味精在高溫下可以變成焦穀氨酸,是一種致癌物。

實際上這個說法簡直毫無道理,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高溫」、「焦」,這些辭彙跟癌症有關係吧。

焦穀氨酸是一種常見的物質,在動植物代謝過程中都可以存在,比如在人的大腦和脊髓液裏就有。你說它會是致癌物嗎?

實際上這個東西有很重要的代謝功能,比如有研究表明,它能夠改善實驗動物的認知能力。

當然,高溫下味精確實會有一部分轉化為焦穀氨酸,但這樣就會失去鮮味,因此你做菜的時候最好後加味精或雞精。

另外,味精也有很多傳說,比如中餐綜合徵,又叫味精綜合徵,但這個其實跟味精關係不大,一方面是敏感人羣極少,另一個是隻要和飯菜一起喫,味精並沒有這個問題。

之前也有說味精導致哮喘、過敏、蕁麻疹等各種健康危害,但目前科學證據並沒有證實。

作為一個參考,目前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港澳臺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味精都是可以不加限制的使用於食品工業的。

需要提醒的是,味精和雞精都是含鈉的,不能放開喫哦。


謝邀!

一、合格的雞精是安全的

味精、雞精曾是提鮮必不可少的調料,但近幾年,致癌的傳聞屢屢觸碰到家庭主婦們敏感的神經,不少人都不敢碰它們了??雞精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嚴重到喫了會致癌?

首先,味精一般由玉米澱粉利用分泌穀氨酸的細菌發酵得到,算是一種天然食品,並不是化工合成製品。其次,味精、雞精裡面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在超過120℃時,容易轉變成焦穀氨酸鈉。但焦穀氨酸致癌尚無科學證明。焦穀氨酸鈉別名為L-2-吡咯烷酮-5-羧酸鈉,分子式C5H8NO4Na·H2O。它也是白色結晶性粉末,極易溶於水,有較弱的刺激性,但沒有過敏反應,使用的時候基本無毒,對人體無害。

二、被污染的雞精可能存在風險

氯丙醇類化合物對醬油乃至一般食品的污染已經成為國際上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之一。氯丙醇倍受國際社會關注, 是因為其中3氯-1,2-丙二醇具有潛在的致癌作用和致突變作用,2001 年JECFA第57次會議確定3氯-1,2-丙二醇具有腎臟毒性以及對男性具有生殖發育毒性,並確定的暫定每日膳食耐受量每日每公斤體重2微克。

1,3-二氯-2-丙醇( 為遺傳毒性致癌物,具有腎臟、肝臟和生殖毒性。氯丙醇污染首先是在酸水解植物蛋白中發現,添加或違禁添加的調味產品如醬油、雞精等可能含有氯丙醇。

不過,大家不必驚慌,2007年總膳食的3氯-1,2-丙二醇平均暴露水平為每日每公斤體重0.4微克,佔每日膳食耐受量的20%,說明我國人羣膳食的暴露風險較低。並且從總膳食研宄結果得出我國人羣暴露的最基本來源是食品烹調加工過程中的醬油類調味品。因此,雞精、醬油類調味品適量食用是安全的。


雞精和味精差別不大,雞精就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其它一些調味元素,並加入了雞肉粉等使之具有雞肉的鮮香,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穀氨酸鈉。


雞精這個問題己經討論個好多次。它的主要用途放在各種湯婁使它的本質提高到上層鮮甜,味精和雞精的區別!味精所在通用無論是炒菜,湯類都不可缺一,而雞精用在妙菜即大枓小用,根本就起不了美味,在湯類上如果兩者合併應用作用將起到非常的鮮美可口。建議大家無論是雞精,味精一定要買正規廠家出廠的,勿貪小便宜。雞精緻癌這都是喫飽了撐的嗐編出來的謠言專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