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初濟南合併萊蕪,班裡倒數第一轉學後,被動成為山東吊車尾的日照就尷尬的成為「熱門話題」,作為改革開放後山東省增設的四塊地級市版塊,雖然同樣面臨人口少,地域小的問題,但東營和威海坐擁山東民富第一第二,自然是高枕無憂。

而發展潛力枯竭的萊蕪,最終成為謀求首位度的濟南版圖。

同樣發展走到關鍵階段的日照,也飽受質疑的同時,是自我陶醉的沾沾自喜?還是忍辱負重的破繭重生?

相信很多日照網友心裡也是有所迷茫的,拋開周邊青島,臨沂,連雲港三市的競爭與矛盾不談,放在日照從建港,建市到建市30周年之際,日照走過的彎路也好,日照速度也罷,首先要明確兩點。

1,省里催動,國家批准日照建市,升格,劃縣的戰略出發點是什麼?

2,未來日照在山東乃至全國的發展藍圖裡該扮演什麼角色?

一,接軌青島?還是臨日一體化?

日照相比周邊縣市,古代並不是像莒州,沂州,密州,海州,以及更遠年代的琅琊郡,東莞郡,東海郡一樣的商業繁華,人文昌盛或者軍事要地。湮滅於歷史的海曲縣自無太多記載史冊的典故,金代初設日照縣,整個農業經濟時代,日照大部分時間都是莒州屬縣,甚至是人煙並不稠密的沿海灘涂地帶。

工業文明的大炮轟醒了沉睡的東方海岸後,相比青島,煙台,威海第一批或成為歐洲工業強國的租借地,或者開埠通商,率先接受了工業文明的洗禮,形成了自己的產業工人群體和城市雛形相比,既沒有港口開埠,也沒有修建鐵路的日照,始終是海州灣畔的一個農業縣。

70年代末,兗礦大煤礦的發現和國家煤款出口外匯需求,加上日本對能源的急需,山東發展魯南經濟的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因素,最終在侯國本教授的拍案而起,勇於直言下,讓二千多年農業文明下,寂寂無名的日照第一次迎來命運改變的機會。

而此時,相比清末民初已經開埠開港的青煙威,日照已經落後了將近百年。

所以,以青煙威的標準衡量日照,且不談公平與否,但是隨著1988年威海最後一個入選沿海開發城市,1989年剛升格地級市的日照,又一次與第一輪的沿海開放發展紅利期失之交臂。

所以,自始至終,日照就沒得到過國家級戰略的政策紅利,加上作為農業縣,工業基礎薄弱,產業工人稀缺,高等教育缺少,連招商引資都非常困難,更別說扶持當地支柱產業發展,這點不像東營有石油,萊蕪有鋼鐵,威海靠日韓的產業鏈下游,所以,並不是日照發展思路不清晰,而是啥都沒有,就只能扶持一些水產,養殖,冷庫產業,

90年中期,想借老三線廠外遷,接收了山東第一機械廠,裕華機械廠等一批老軍工企業,借用這批產業工人帶動日照機械產業發展,但是緊接著就是90年代末的下崗潮,國企破產重組,工人無活可干,辛苦引進的幾個廠不僅沒助力日照機械產業發展,反而下崗工人的安頓一度成了日照的財政負擔,當年也耳聞過不少那批沂源過來的下崗工人的辛酸,甚至悲劇故事,所以,對這些新日照人始終充滿敬意,計劃經濟時代,他們把青春奉獻在了沂蒙山區中,到最後,卻被市場所拋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土門鎮走出來的這些師傅帶出來的徒弟們,如今支撐著日照在汽車,汽配,五金領域的諸多本土品牌和引資項目。

但是,沒有日照港,就沒有日照市!

日照和嵐山兩個深水港,加上兗石鐵路,山東省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基礎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在急需發展的魯南地區,沂蒙山區找到一個發展的突破口。

90年代時,坐擁全國第二經濟總量的山東,主要精華部分還是在三條線上,膠東海岸線,膠濟鐵路線和京滬鐵路線。山東絕大部分的工業布局,百強縣市都在這三條線上。

從菏澤,棗莊,臨沂到日照,整個魯南這一條線。長期在山東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戰爭年代,這裡曾經是新中國最穩定的後方之一,計劃經濟時代,也得到過國家一定得反哺,但是經濟變革的時代,又一次面對或者獨立生存或者轉型換活法的抉擇。

所以,並不是日照搶了臨沂的出海口,這個出海口不會是單獨某個市的,國家投資建港,建鐵路,是要你服務於整個魯南區域,甚至覆蓋河南,河北,山西的能源外運,貿易進出口通道的。

也不存在日照搶走了連雲港的港口發展潛力,兩省之間,發展規劃必然無法合拍,既然江蘇一開始沒有全力做大連雲港,山東更不可能把整個魯南發展希望全寄托在鄰省的隴海線和連雲港。那是對整個魯南的不負責任。

所以,1985年,石臼港深水碼頭建成時後,山東賦予日照的使命服務於整個魯南經濟,國家賦予日照港和兗石鐵路的使命就是帶動沿線乃至豫冀晉三省的能源產業。

坦白講,日照港對這雙重使命算是超額完成,建港35年,成為中國十大港口,全國最大的礦石,木材港口和重要煤炭碼頭等,日照港對得起國家和省里在港口投的每一分錢。

但是,服務和引導整個魯南經濟的領頭羊作用,日照市做的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有心無力。

要總結的原因有無數條,日照網友們也總結的方方面面非常到位。

但是,首先一點,日照的城市規模太小,人口太少限制了城市功能的完善。畢竟,日照無法像東營,萊蕪一樣靠一兩家大企業支撐起全市一百多萬人口的就業和產業鏈配套,也無法像威海,珠海一樣,獨處一隅,可以做精緻的小而美海濱小城。

日照去做個小家碧玉容易,但辜負的是整個魯南對港口,鐵路帶動產業發展和轉型的期望,威海,珠海可以在周邊強市之下大樹底下好乘涼。

但是,如某些日照網友所想,去抱青島這個北方航貿中心城市的大腿容易,但百年前同樣靠港口加鐵路起步的青島,就像血雨腥風一生的江湖大哥看拙劣拿著片刀,卻眼眸映血的小弟一樣,你可以歸順我,卻不允許你挑戰我。

最終,接軌十年,丟了自我!

董家口

所以,日照融入青島之路絕不可行,江湖大哥需要的只是你的忠心,你的熱血為他擋刀,而絕不允許你對他的寶座,他的女人流露出絲毫的野心,甚至埋藏在心裡想想都不可以。

董家口是刀,捅在日照心頭的一把刀,你若歸順,刀不捅你,但永遠不要寄希望於會對你視若己出。

你若附逆,那這刀便是達摩克斯之劍,隨時會落下。

向北望?向西走?

對於日照來說,最難解決的還是政策和人口的問題,既然無法寄希望於諸如當年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或者雄安新區那樣的國家戰略,從而一鳴驚人,直上雲霄。

也無法寄希望於像濟南合併萊蕪一樣,把能夠提供日照發展最為急需的規劃用地,人口和淡水資源的莒南或者沂水吃下,從而讓日照變成一個500萬人口規模的中等城市。

那麼最現實的選擇,還是推動臨日一體化的發展,做好服務於魯南發展的突破口,協同發展臨港工業,才是最務實的選擇。

但是,也不要寄希望於臨沂與日照合併,且不說合成一個1400萬人口超大地級市是否現實,只說一個前提就是:無論臨沂與日照以任何形式的合併,都最終會導致行政中心和主城區放在黃海邊,而不是沂河邊,日照主城區必然快速擴張,臨沂三區衰落!

因為兩個億噸深水港,魯南高鐵和兗石鐵路起點,加上青日連鐵路,機場,以及多條高速公路起點等交通條件,以及魯南經濟帶,中原經濟區,淮海經濟區最近入海口的區位條件決定了,日照未來必然不會像萊蕪一樣被邊緣化,只會不斷被重視。

而成為一個真正的擁有億噸巨港的海濱城市,而不是百公里之外有海的沂河邊商貿城市,是假若臨日合併後的(叫什麼無所謂,或者可以叫琅琊市)任何一個城市執政者做規劃時都無法避開的誘惑。

就像連雲港的發展緩慢固然可以把責任推給南京,日照或者其他外因,但是無法忽略的一點就是:連雲港市政府遠離港口三十多公里,三十多年來,發展規劃始終顧此失彼,瞻前顧後。更何況臨沂與日照相隔一百多公里,而青煙威三地市政府可是僅離海岸線幾百米,當年日照升格的主要原因正是副地級港口與正地級臨沂地區行署相隔100多公里,對接協調困難,項目推進緩慢,才最終升格成功,如果當年臨沂膽子大一點,直接把市政府跟著港口走,從沂河邊挪到黃海邊,此時黃海灘頭,應是一個300萬市區人口的海濱都市。

連雲港的沉睡與糾結給了光桿上陣的日照港以超車的機會,計劃單列市青島與省里的愛恨情殺給了日照以選擇的機會。

但是,對於臨沂,日照沒有可選擇的餘地,日照需要臨沂的人,地,路,臨沂需要日照的港,臨日相互拆台,二者皆敗,相互融合,以港名義,日照全力做大港口配套產業鏈,臨沂全力東進,把黃海區(莒南)全域做成臨港工業重鎮,當谷歌地球夜景里,臨日兩城一百多公里距離里都燈火通明,燈光璀璨時,這才是整個魯南經濟發展的龍頭。

二,日照,沒有選擇,只有被選擇。

很尷尬的一點是,作為日照人,肯定是想維護好日照城市形象,希望日照更富饒,更自立,更被外界認可,但是那些執政者的眼光或許目光比普通市民看的更加長遠,但是有時也更急功近利,比如這兩年被外地遊客痛罵的日照「圍海收費」,日照到處攔桿收停車費,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政策,互聯網時代,流量至上,只有把自己的門檻放得更低一點,態度更開放一點,才能吸引更多遊客來到日照,小農經濟的圈一塊地,封一片海,就去靠壟斷資源去收錢,肥了一小部分人,臭了整個城市的口碑。

愛一座城市,不是一味的袒護,包庇,寵溺,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要時時的鞭策,剖析,督促,才能讓這座城市像一個人一樣成長的更有尊嚴,更有溫度,更有人情味。

對於日照的缺點我們不避諱,對於日照的優點我們不藏私。

對於日照的發展我們不敢高談闊論,指手畫腳,但是,對於日照的聲譽我們義不容辭,竭力維護。

日照處於發展的十字路口,從港城日照到鋼城日照,大工業時代已經在這片土地上遍地開花,歷史洪流,無法阻擋。

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只有被安排的命運。

錯過了農業文明時代的輝煌,開埠通商的洗禮,改革開放的紅利,日照在這一輪的新舊動能轉換的使命,其實是新動能還沒培育,卻要承擔舊動能安置的結果。

GDP與平民百姓無關,因為這個數字遊戲不取決於大部分人的付出,更取決於少數人的狂歡!

但是GDP又與每個人相關,因為你的工資水平,社保基數,身邊的市政配套,教育質量,醫療水平,創業機會等等生活方方面面都取決於一個城市GDP來直觀衡量。

所以,工業化是日照的不歸路,既然已經開頭,就沒有回頭的餘地。

或許日照這一代人的付出與犧牲才能換來十幾年,幾十年後的下一代日照人的錦衣玉食。

就像曾經日韓用整整一代人的辛勤付出、節衣縮食,讓國家從貧窮落後發展成發達國家。

日照沒得可選擇,只有被選擇。

日照沒有可失去,只有被失去。

我們雖然逆流而上,但觀望與躑躅必然讓我們被洪流沖走。

因為日照,是一個沒有命運選擇權的城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