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一篇我很喜歡的文章,來自一個有匠心的公衆號:“栩先生”


他寫個人成長、職場乾貨,角度新穎、非常實用,知乎個人成長、職場乾貨等領域50萬贊大V,他寫過的回答:


比如《大學畢業是去大城市好還是回小城市好?》

比如《堅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變?》

比如《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


都是知乎超萬讚的成長乾貨,確實非常適合大學生和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他寫的《如果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了格局》,獲得包括共青團、有書、讀者、灼見等各大平臺轉載上千次,閱讀超千萬,影響了無數人對原生家庭和自我教育等的深思


關於個人成長,他還寫過經典的“栩三篇”,從案例到理論到乾貨,層層遞進,非常值得閱讀。(關注栩先生後,分別回覆“城市”、“跑步”、“能力”、“格局”、“栩三篇”可以獲取文章)


栩先生不僅寫成長乾貨,同時還閱讀大量的歷史,尤其擅長寫毛主席的成長故事,每一次創作都嚴謹求實,引用大量史料,內容生動有趣,接地氣,每一篇閱讀都是十萬+,被很多網友稱爲“微信上最會寫毛澤東的人”。


比如:


年輕時候的毛澤東,從來不焦慮》(有道雲筆記全網收藏第一)

爲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思想深度卻遠高於常人?(全網轉載數百次)

當一位北漂回到家鄉(被共青團中央等衆多大號轉載)

從小到大,他纔是我們誤解最大的歷史人物(單篇閱讀40萬)

24歲毛澤東:我放長假,主要幹這三件事(單篇閱讀40萬)


這些文章創造性地將個人成長乾貨與歷史人物相結合,看完既瞭解了歷史又得到了深刻的啓發和激勵


他寫熱點,不僅三觀很正,而且總是能夠引入大量知識點,寫出獨到的思考,讓人關注到熱點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


比如:


翟天臨讀不讀博士,關了我什麼事?
流浪地球與紅軍長征:資本當道,但我們至少還能用腳投票

哪一個瞬間,讓你突然感受到了貧富的差距?


他的文章不僅有深度,而且很真誠——這是這個時代很難得的一種品質。


所以很多讀者都親切地稱呼他“學長”。


如果你希望讀有用、真誠的文章,推薦關注他的原創公衆號——栩先生。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朋友圈曾有一篇熱文《我在部委這十年》,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某部委工作,30歲不到提副處長,34歲成了正處長,非常激勵人。


我和一箇中央國家機關的朋友吃飯時,正好聊到這件事情,他說:“那篇文章我也看過,她所在的部委是部級架構,但人不多,一個司局十來人,一個處就兩三個人,領導職數比人數還多……我不否認她很優秀,但能提拔這麼快,更大可能還是因爲單位不同。”


說這話的朋友,畢業於清華,在最忙碌的兩辦工作,不僅優秀而且拼命,年紀和那個正處的女生差不多,目前卻還只是個主任科員。


他的領導也很想提拔他,但單位優秀人才多,領導職數少,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接着等。


這還是在層級相同的部委之間,基層和部委的差距就更大了,瞭解體制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你爹辛辛苦苦在縣裏打拼,臨退休時混了個某局副局長,而你研究生畢業考入某部委,轉正就是副科級,過幾年去縣裏掛職就得是你爹的領導。


這東西跟能力無關,這就是平臺的差距。


2


我還記得俞敏洪說他在招聘的時候,最討厭的一類大學生就是眼高手低型,總以爲自己很厲害,一來就想做經理。


他給的建議是可以從廁所清潔工開始做起,那麼以後也可能成爲這個公司的總裁。


想當年,這碗雞湯不知道灌倒了多少人。


——對此,我只有兩個字的評價:放屁!


上了這麼多年學,就是爲了從打掃廁所做起?那真是“勝讀十年書”了,倘若這位老總十年都不去你打掃衛生的廁所方便,那豈不是十年都見不到你的能力?


我們不否認,當你真的非常牛以後,在哪裏工作都一樣,比如從國企老總到地方要員(葛紅林),從微軟高管到創新工場投資人(李開復),從音樂人到企業CEO(高曉鬆)……


但在職業開始的初期,更重要的東西卻是:平臺、平臺、平臺!


重要的東西說三遍都嫌不夠。


如果你在職場裏非常努力仍沒法做到優秀、不能得到提拔,不妨回頭看看,是不是這個平臺本身就不適合自己,或者這個平臺本身就沒有多少發展機會。


人的職業生命非常寶貴,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合適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去經歷那麼多所謂的磨難、挫折。


我們不怕吃苦,但怕的是無原則的吃苦;我們不怕磨鍊,但怕的是無底線的磨鍊。


尤其是,有些磨難挫折是你換個思路換個單位就能避免的。相信我,就算吃苦磨鍊後你成功了,也一點都不勵志,因爲這是在走彎路。


對那些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人而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跨出去的第一步一定要想清楚。

3


但問題又來了,其實很多人壓根沒弄清楚平臺和工作的區別!


找了份汽車銷售的工作,問我:你覺得這個平臺怎麼樣?


還有人問我:準備考公務員,你覺得廣電總局的XX職位和XX職位哪個平臺更好?


拜託,你說的都是具體的某份工作好麼。


拿具體的某份工作來和平臺對比,就像是拿“大學學什麼專業”和“報考哪所大學”來對比一樣。


用我通俗地比喻來說:平臺就像是你們家的菜板,你找了某份具體工作就像是在上面切東西,菜板纔不管你在上面切什麼,切菜是它、切肉是它、砍排骨還是它。


但不同的菜板,切東西的感覺就是不一樣,質量不行的菜板,很可能一刀下去就碎了。


所謂的平臺,就是能無差別提供相同條件的基礎環境。

 

當年我高中同學,理工男,很高的分數考進了哈工大。


卻學了一個奇葩的專業,電焊。


我們那時候都在嘲笑他:你丫畢業出來要當焊工了。


與此同時,我老家的一個侄子中學畢業去了一所職業技能學校,學的也是電焊。


然後,我同學哈工大畢業後,直接進入某知名汽車製造企業,成了生產線上的工程師。


我侄子拿了技能證書,在一家汽車修理廠,做焊工。


這情景,就像我小時候老家的農民經常互相嘲弄時說的話一樣:


你看你也是當農民,袁隆平也是當農民,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平臺不是你找了一份工作,而是這份工作後面的東西:什麼樣的單位,規模怎樣,效益怎樣,待遇怎樣,發展前景怎麼樣……


同樣的一份工作,不同的平臺,起點和最後的結果差距巨大!


我的觀點是:


你的能力與天賦能決定你能達到的上限,但你所處的平臺決定了你起步的下限。


然而,有些時候,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巨大差距,卻可以抹掉你的天賦、甚至你所有的努力。


 4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平臺纔是好的呢?


許多人會舉出很多要點來:


錢多、事少、離家近、解決戶口、晉升速度快、人際關係和諧、最好還能方便找個男/女朋友……


我記得馬雲說過 ,有這樣的工作請給他介紹一份。


找這樣完美的平臺,就像要找一個電視劇裏宋仲基那樣的老公,或者小說裏任盈盈那樣的老婆。


不拼爹,說找就能找到的,請你寫本勵志書給我看看。


所以,用一句看似很雞湯的話來總結:你需要的,其實是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臺。

 

這就要說到我的另一個觀點了:


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的條件下,你需要的這個平臺是不一樣的。


比如,剛畢業的時候,你需要的可能是一個能盡情發揮你才能的地方,人際關係要和諧,名字聽着要能嚇唬住人,向上發展的機會要多一點,即使工資低一點、加班多一點、不那麼穩定也無所謂。


到了三十歲,當你面對生活的重重重壓,你對平臺的要求又變了,你需要的是一個工資高一點、職位提升快一點的平臺。有些人爲此寧願放棄原本穩定的工作,也要跳出現有的平臺。


中年以後,你需要的是一個工作穩定、能照顧家庭、收入不低的平臺,最好是一些知名企業。


到了快退休的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退休有保障、醫療有保障、工作不太累的平臺,最好是某大型國企、政府機關。

……

這只是大的分類,具體到每個人,不同的家庭背景、面臨的經濟壓力,甚至情侶間的感情狀況,都會影響你去選擇什麼樣的平臺,在不同的平臺裏會過得怎麼樣。


比如,中央電視臺,一個對所有學習播音主持、新聞廣告的傳媒人而言,都是最頂級的平臺。


特別是你如果要立志做主持人,那央視絕對是你夢寐以求的舞臺,因爲主持人要的是知名度、是影響力,而這樣的東西,正是央視這樣的平臺所能提供的。


但如果你知道,在央視,即使許多著名主持人都沒有事業編制,戶口解決不了,收入待遇也不高的時候——


你一個外地普通家庭的孩子,還敢那麼輕易地選擇進去嗎?


即使僥倖進去了,面對合同制的身份,完全匹配不了“央視光鮮身份”的工資,以及沒有戶口的“北漂”狀況,難道不痛苦麼?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所以,我經常說,弄不懂自己有什麼、還需要什麼的人,永遠也選不對自己要走的路。


不過,雖然我並不知道到底什麼樣的平臺才適合所有人。


但我卻知道,每個人都應該怎樣去找適合自己的平臺。


5


下面是乾貨,也是我一貫的觀點:


對年輕人而言,一個平臺上最值得關注的東西,就三樣:前途、錢途、潛途


分別對應事業發展、物質基礎和個人成長三個維度。


換句話說,就是看這個地方有沒有發展前景(比如初創期的“滴滴”,雖然賠錢,但這種商業模式大家都認可);給的錢夠不夠多(比如有一段時間的“華爲”,不管別的怎樣,工資就是高);你在那裏能不能得到鍛鍊、長本事(比如當年的“四大”,從裏面出來的人,基本都煉成了真金)。


這纔是實在貨,除這三者以外,任何一個平臺拿來吹噓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忽悠的,比如“著名XXX”“國家XXX單位”“福利好”“XXX大人物就是從我們這兒出去的”“歷史悠久”……


當你面臨不同的平臺,不知道該如何抉擇的時候,就先拿這三個東西去套,百試不爽。


而如何對不同的平臺做出精準判斷,所依賴地就是信息的掌握了。


  1. 社會公認度。比如,即使你完全不瞭解BAT,但通過網上評價,大概也知道這三家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待遇都不錯,進了這樣的平臺,至少也可以鍍鍍金,等等。

  2. 內部人士。比如,剛纔我對央視的一段論述。其實我並不瞭解央視,但因爲認識在央視工作多年的朋友,所以能比較全面地知悉相關情況;如果找不到這樣的人也不要緊,有些問題可以在面試的時候直接問HR,因爲他就是這個平臺的代表。

  3.  第三方機構。互聯網上有很多第三方機構會對你將選擇的平臺做出客觀評價,比如一些找工作的APP(這裏就不舉例了,畢竟沒有收廣告費);假如這個平臺已經上市,你還可以通過公開披露,瞭解它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

  4. 利用去該平臺實地面試的機會,抓緊時間觀察分析。誇張一點講,從停車場裏車特別是豪車數量對比員工人數,都可以瞭解一家公司的平均薪酬水平;從衛生間有沒有廁紙,廁紙是幾層的,都可以知道一家公司的後勤保障水平……

這世界到處都是真相,就看你有沒有一顆柯南的心。


除上面的方法外,學長還有個不傳之祕,那就是通過各種方式進這些平臺的內部網站、論壇、內部羣等等,只有在這樣的地方,纔會真正幫助你瞭解一個平臺最真實的情況。


比如我當年對華爲感興趣的時候,曾長時間瀏覽他們的內部論壇“心聲社區”,也是在那裏,我知道了華爲的很多真實情況:工作確實累、工資確實高、考覈確實變態,and,單身狗確實多……


總結一下:


你首先要明白,在同等條件下,選擇平臺的重要性;其次,你更要清楚,選擇什麼樣的平臺是由你自身決定的;再次,你要學會利用渠道蒐集信息,對平臺本身做出正確判斷。


最後,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平臺,也不知道怎麼去尋找和選擇合適的平臺。


那麼,學長有一句大實話送給你:


別磨嘰,哪裏錢多去哪裏。


——end——


本文作者李栩然。他是職場達人,業餘時間,他堅持寫作和分享,在知乎和微信擁有超過50萬名關注者。他寫的很多爆款文章都非常適合大學生和剛剛畢業的年輕人(關注“栩先生”後,回覆“格局”“時間”“思想”獲取乾貨, 回覆“PPT”獲取資料)。他的文章不僅有深度,而且很真誠,推薦關注他的原創公衆號——“栩先生”(id: superMr_xu),查看更多好文。


他還寫了很多犀利時評的文章。(關注栩先生後,回覆“犀利時評”可以獲取文章)。


最新熱文:


1. 張小平離職背後,是一代人面臨的夢想和焦慮

2. 那個676分上清華沒微信的少年,你真的什麼都不用急

3. 那個一天被看4次的美女收費員,離“除了收費啥也不會”還有多遠?


長按一鍵關注“栩先生”

可以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

我的更多全網熱文

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栩先生更多精品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