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第一條是北冥之魚

莊子在《逍遙遊》裏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它會乘著六月的風,飛去南冥。 可是莊子卻說它不自由,一旦沒有風,就只能從高空墜落。

那時候有一個名叫列子的人,能夠駕著風在天上飛,跟神仙一樣。但是沒風,他也要發愁。站在風口,誰都能飛起來。這樣的自由,靠的是外物。是靠著財富,名聲,纔能夠填補自我的空虛。

《管子》裏說:「君子使物,不為物使。」人一旦被物質所捕獲,必然會失去純粹的自我。陶淵明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他情願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官場再好的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一杯菊花酒。吳宮深處埋荒草,晉代衣冠成古丘。榮華富貴轉眼就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談趣事,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

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他說:「我家的鍋只有尺這麼長,太大的魚裝不下。」物質上的需求要尋求一個恰當的尺度,「夠用就好」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態度。

第二條是濠梁之魚

莊子在《莊子·秋水》說的第二條魚,叫做,是濠河之魚。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生活就像一齣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裏,怎麼能知道別人的悲歡。魚的快樂是自由嬉戲在水中,人的快樂是能夠自然生長在世間。一個迎合別人改變自己的人,註定不快樂,邯鄲學步的人生也沒有光。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明明與眾不同, 卻總希望和別人一樣。好的快樂從來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眼裡的。與其絞盡腦汁去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

李煜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詞: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那一天,李煜在湖邊上遇上了一個漁夫,他喝著酒,耍著魚桿,快活無比。漁夫身處社會底層,可是身為南唐後主的李煜卻羨慕著他的快樂。快樂跟地位才華、榮華富貴並無關係,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樂。

生活的好與壞沒有標準答案。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活著。不要因為有人喊你攢局,就放棄讀書。浮於表面都是風光,沉下心來自有答案。也不要因為你的樂趣無用,就放棄它。樂趣的種子,遲早會結出花,讓你的生活變得芬芳。

第三條是江湖之魚

莊子在《大宗師》裏寫的第三條魚,叫做,是車轍的小魚。一塊池塘幹了,兩條小魚暴露在陸地上。兩條小魚互相吐沫,互相濕潤,勉強維生。莊子卻說,與其這樣互相熬著,不如放生彼此,去大江大河裡過自己的新生。

天命無常,人如風絮。不知道哪一天你的水就乾涸了,和你相伴的人總有一天會離場。人與人都是相伴而行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庸。

杜甫曾經和李白結伴而行,策馬江湖。杜甫羨慕李白的灑脫和瀟灑,崇拜他的天賦與才華。可惜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他們終究揮手而別。杜甫成不了李白,可那又如何?寫不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就「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個境界是:找到自我。

尋找自我的路上,或許會顯得孤獨。但是蔣勛說過,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不能與自己相處,就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擁有自我的人,才會久處不厭。我們結伴而行走過江湖,但總還是要一個人去看天空和海洋。

莊子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韓寒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我們懂得那麼多的道理,可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個例,不是每一條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所有的幸福都無法複製,活得通透舒服的人,都讀懂莊子的三重人生智慧:

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

身體可以帶著鐐銬跳舞,心靈要則插上自由的翅膀。

原文來自於公眾號「洞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