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光,是攝影中重要的的組成部分,也是攝影基礎的其中一個部分,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攝影,都必須必須講究用光,不同的光影會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

而布光的方式也是千變萬化,原理卻是相通的,萬變不離其宗,熟悉了各種用光原理,可以說,攝影就已經學會了一半,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基本用光原理。

1.分裂光

分裂光是一種用於肖像上的布光類型,基本的分裂光只需要一盞主燈就可以完成, 燈光與模特呈90度角的分布,將人物面部一分為二,只照亮一半的面部,而另一半則是陰影狀態,產生了明顯的輪廓對比。

分裂光充滿戲劇性,早期好萊塢電影常用這種布光方式,又被稱作「舊好萊塢光」,它能突顯人物的性格,使人看起來很有個性,充滿神秘感,有一種硬朗的感覺,拍攝男性肖像時常用到這種布光方式。

2.環形光

環形布光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布光方式,非常的簡單,能適用於很多場景下,這種布光方式會在模特鼻子的下方形成一個環狀的陰影 ,這個環狀的陰影非常小,並且,這個陰影不是直接出現在鼻子下方, 而是略微側向,朝向臉部側面延伸,可以一直延伸到嘴角。

布置基本的環形光要將主光線放置於模特的30-45°的位置。高於視線水平高度,照射向模特的面部方向,模特面部較暗的一側,可以用反光板進行補光,以柔化主光產生的陰影。

這種布光模式適用於橢圓形臉的人,能使你的面部輪廓延長,並且,顴骨看起來更高。

3.倫布朗光

倫布朗光又叫三角光,而這種布光方法,因畫家倫布朗發明,這種光影模式常在他的畫作上出現。這種布光模式,會在在鼻子和臉頰處形成一個小小的三角形的光,並且要讓鼻子的陰影接觸到臉部的陰影。這主要使臉部的一側留在陰影中。

要布置一個倫布朗光,我們需要一個主光源和反光板, 主光源與模特以45度角分布,要高於視線水平高度,照亮距離相機最遠的臉部一側。 而反光板則放置在與面部的陰影處大約45度外,這用於減輕臉部黑暗面的陰影。

比起環形光,倫布朗光看起來更具戲劇性。而添加的陰影越多,我們將光線對比越強多,我們的光線就越有吸引力。所以,倫布朗光被廣泛應用於各種人物肖像上。

4.派拉蒙光

派拉蒙光又叫蝴蝶光,基本的蝴蝶光布光方式是由一個主光和反光板組成,主光放置於相機的上方高度並在相機後方,這樣照射下來的光會自上而下的照射到人的面部,形成一個蝴蝶狀的陰影,故以此命名。

同時,我們會在,模特面前低角度處放置一塊反光板,將照射下來的燈光,反射一部分到模特的眼睛中,產生眼神光。避免模特眼神空洞。

攝影師非常喜歡是在這種模式的光源下拍攝。它最常用於魅力風格的鏡頭,並在拍攝對象的面部特徵下方創造陰影。同時,這樣拍攝出的照片,更有質感,年齡大或者希望拍攝有質感風格的人會非常喜歡這種拍攝方式,它比側面照明更強調皺紋。

5.顯寬光

顯寬光不是單獨的布光類型,卻也是一種很特別的布光方法,當我們使用環形光,倫布朗光和蝴蝶光時,我們都可以增加一些顯寬光的風格方法。

顯寬光的布光方法就是讓模特臉部受光的那一側轉向鏡頭,於是受光的面會看起來較寬闊,背光面看起來更瘦一些,這類布光通常被用在「高調」的肖像攝影上,它會使一個人的臉看起來更寬闊,比較瘦弱的人比較適合這樣布光。

為了創造更寬的光線,臉部遠離光源。面部朝向鏡頭那一側受光最多,而陰影分布在離相機遠的面部的另一側。簡單地說,寬闊的燈光照亮了臉部最大的部分。由於現在人們都希望自己更瘦,所以這種光用的比較少。

6.顯瘦光

與顯寬光相反,顯瘦光是將面部受光最少,陰影最多的那一側朝向鏡頭,受光的那一側遠離鏡頭。 這會在面向相機的臉頰上產生陰影,它不僅會引起鏡頭的色調變化和對比度,而且還會「縮短」或縮小臉部,使模型看起來更纖細。

它通常用於低調或較暗的肖像。它將更多的臉部置於陰影中,更具雕塑感,增添3D品質,並能產生瘦臉的效果。

年輕女性時特別受歡迎。然而,它確實具有突出皮膚皺紋和瑕疵的缺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