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窯記 第一集 鈞瓷魂

?

他用40年的時間

復原了宋代雙火膛結構鈞瓷窯爐

恢復了失傳千年的鈞瓷柴燒技藝

他燒制的鈞瓷作品

被公認為最符合宋代的審美標準

他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代表性傳承人

任星航

?

視頻封面

07:38

初見任老,與大多數手工藝人一樣,性格沉靜,言語不多。但只要一提起鈞瓷,立刻充滿激情。

鈞瓷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它的窯變藝術: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這是釉面在烈火中自然流動的結果,是火的藝術,渾然天成。

▲任老最心愛的寶貝《鳳凰涅槃》:圓盤上一隻栩栩如生正在騰飛的鳳凰

當時,有人一口出價600萬購買,任老不答應。一直加價到3000萬,任老還是不鬆口。

甚至故宮都慕名前來出高價收藏,他也是擺手拒絕。

他說:「我這輩子可以什麼都沒有,有這一件就滿足了。」

年幼即輟學

?

雖是任式鈞瓷的第九代傳人,但任星航的小時候並沒有和鈞瓷結下什麼淵源。

因為父親深知燒制鈞瓷的辛苦,不捨得讓兒子進入這個水深火熱的行業。

於是在孩子面前,父親任堅閉口不提鈞瓷。

▲1976年,任堅在上海參加專業會議時攝於外灘

小時候,任星航只能從村口老人口中聽得鈞瓷的傳說。

他幻想過,但壓根沒有奢望過自己能用燒鈞瓷這種方式,把這個五彩的傳說講述出來。

家遭變故,12歲的任星航離開小學,開始了打工生涯。

為了補貼家用,他一天要走20里路:

早上五點去拉煤車經過的路上撿掉落下來的煤渣;

下午去拉柴車經過的路上撿掉落下來的木柴;

晚上去窯上撿沒燒乾凈的煤灰...

他還進入村裡的建築隊當小工,幫別人蓋房子、蓋窯。在這過程中,也逐漸積累著鈞瓷的知識,即使只是皮毛。

鈞緣息不滅

?

偶然的機遇,他和鈞瓷的緣分大門再次打開:村裡的工廠聯繫到他,讓他幫忙建一個大型窯口。

但很多員工不服氣,憑啥一個大廠子要涉世未深的小毛孩幫忙蓋窯子。

本來擔心自己無法勝任的任星航卻好像打了雞血,因為不服輸的性格,他硬是狠狠地啃下了這個難啃的骨頭。

他向父親求學,他翻閱書籍資料,甚至晚上做夢,都在做窯。

當任星航把人生中的第一座大型窯口建好,成功燒出第一窯的時候,他終於在員工面前揚眉吐氣了一把。

看到如此努力的任星航,父親也打消了顧慮。把他帶在身邊,把畢生經驗一點一滴全部傳授給他。

好景不長。

1990年5月14日,任堅臥在病牀上,抓住任星航的手,留下了一個鈞瓷藝術大師生命中的最後一語:「幹...幹好鈞瓷。」

這句話像一句重鎚打在任星航的心頭上。

他知道,鈞瓷對於他,對於整個家族,不單單是生意。鈞瓷已經融入任家的血脈之中。

同年,帶著父親的遺願,他進入了禹州鈞瓷研究所。

即便環境再艱苦,他的燒制技藝依舊有所突破,在鈞瓷行業逐漸打響了自己的名號,掛起了任式的旗幟。

推倒再重來

?

「在禹州發現了古代鈞瓷窯址」

這條新聞讓任星航興奮不已,他迫不及待地飛奔去窯址一探究竟,這意味著,童年村中老人口口相傳的故事是真實的。

但同時也有專家質疑:「這個窯無法燒出鈞瓷,是個假遺址。」

這個鑒定好像對所有禹州鈞瓷人潑了冷水。一旦古代窯址被否定,禹州就不能名副其實的被稱為鈞瓷之都。

▲禹州古代鈞窯遺址

任星航不服氣道:「你們專家說不能燒就不能燒?必須燒起來!把它復原起來!用事實說話。」

於是他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恢復宋代鈞瓷柴燒窯爐

親朋好友的質疑聲也不斷:「你又沒什麼錢,為什麼要做這個?不是傻子嗎?」

任星航的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都呆住了:

「鈞瓷的祖宗在這,根在這,窯都在這裡了!

我們這些子孫還不出來說話?

難道這點都證明不了嗎?」

這是一個瘋狂的決定,而第一個瘋狂的舉動,就是他辭去了鈞瓷研究所副所長的職位。

面對旁人的不解,他說:「我就要奪回鈞瓷的這份尊嚴,這份體面。不這樣做,我們永遠抬不起頭!」

復原不是一個只喊喊口號的情懷,當資金的現實擺上檯面,也讓任星航頭痛萬分:釉、胎、柴、電、工時...平均柴燒一窯下來都要花費4000-5000塊錢。

在20年前的1998,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傾家蕩產,意味著不要這個家

一家人節衣縮食,把房子、住所、喫喝所需全部投入漫無邊際的熊熊烈火中。

然而一次次的失敗,讓任星航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他還欠著朋友的錢,欠著工人的情,每到年關,是最難過的時候。

每一個工人的工資發不齊,任星航就流一串眼淚,人家怎麼過年?自己不過年是自找的,人家為什麼要跟著你受罪?這樣的問題,任星航每每在深夜質問自己。

但是,即便如此困難,任星航也沒有回頭,咬牙堅持下去。

堅持下去的理由,也有那些工人的支持——即便如此困難,也沒有一個工人提出辭職。

甚至從家裡拿了米和麪,幫任星航共度難關。

他們,大多是研究所的下崗職工,有年輕也有年邁。為的,是一個共同的鈞瓷夢,燒的是同一個能讓自己硬起脊樑的鈞瓷魂。

沒有歷史記載,沒有實物參考。

任星航只能一次一次地燒,一窯一窯地賭。

倔者終有淚

?

歷時五年,無數次失敗。時間來到2004年11月,一切的心酸苦楚終於熬出曙光。

他成功了,復原了宋代雙火膛結構鈞瓷窯爐,用它成功燒出了9件作品。

▲任星航制 仿宋代雙火膛結構鈞瓷窯爐

出窯的一瞬間,摸著成品,一向十分要強的任星航第一次在眾人面前流下了眼淚。

任星航恨不得馬上捧著它們跑去故宮面前,跑去專家面前,跑去父親的墳上,只要他們點點頭,彷彿這一切痛苦都值得了。

最終,這九件瓷器被公認為是最接近宋代審美標準的鈞瓷。

更有時任故宮研究室主任李輝炳,帶著這些鈞瓷去日本講學,一度被認為是北宋的傳世鈞瓷。

於是提筆揮毫為任星航寫下三個大字「鈞瓷魂」。

匠人之所以為匠人

並不是因為他的頭銜,也不是因為他的作品

而是因為偉大,他纔有頭銜,他的作品纔能夠傳世

偉大從來就不是一個褒獎,它是一段光輝歲月的勳章

讓我們在一個與任老的問答中

體會他背負的鈞瓷魂

Q:歷經波折,您覺得完成父親的遺願了嗎?

:我不知道乾沒幹好,我只知道會繼續往好處幹

鈞瓷無涯,無邊無沿。什麼是好?到現在我也不清楚

可是我知道,它會永遠好下去

Q:回望這一生,您選擇了鈞瓷這條艱難的路,那...

:不後悔,永遠不後悔!

也永遠不回頭!

<EN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