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60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美東時間4月3日,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赴美上市,股票代碼爲“RUHN”,以12.5美元的發行價髮型1000萬美國存托股,成爲國內首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紅電商。

  首日交易完結後,如涵控股股價大跌跌37.2%,報7.85美元。

  對此王思聰在朋友圈中評如涵上市破發,王思聰認爲,如涵這家公司沒有驗證其經營模式也沒有創造出新網紅(KOL)。

  01

  王思聰分析如涵上市破發

  王思聰認爲如涵上市破發並不是因爲如涵簽下的KOL變現問題,而是如涵這家公司本身就有問題。

  王思聰認爲如涵破發主要是三個原因:

  一是虧損;

  二是網紅模式的不可複製性,這也導致瞭如涵財報整體不健康;

  三則是如涵的經營方式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創造新的KOL。

  根據此前如涵IPO的數據,2018年如涵公司毛利爲3億元,其中履約費用1億元,營銷費用1.46億元,綜合管理費用1.3億元,其他營收71萬元,總計虧損7235萬元。

  王思聰認爲,如涵公司近1.5億元的營銷費用讓人費解。“收入是有的但是錢花的也莫名其妙,特別是近1.5億的營銷費用令人費解,花這麼多營銷費用那KOL的意義何在;如果停掉這個營銷費用又會如何。”王思聰反問道。

  另外,王思聰認爲,如涵簽下100多個網紅,但其中只有“張大奕”收入驚人,過一段時間裏“張大奕”帶來的營收是整個公司營收的一半多,這種模式是不健康的。

  王思聰表示,“如涵的網紅孵化、網紅電商、網紅營銷模式說白了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證明自己可以培養新的KOL。”

  02

  上市首日暴跌37%

  如涵的業務主要爲KOL提供專業培訓,幫助她們培養與衆不同的個性,培養她們的粉絲羣。

  在聚集衆多粉絲、紅人後,電商成爲一條不錯的變現渠道。該公司在第三方電商平臺上擁有並運營多家在線店鋪,其中大部分以網紅的私有品牌開設,通過在線銷售自營產品獲得營收。

  如涵還將其網紅與其他品牌商家聯繫起來,以推廣其他品牌商家銷售的產品或在社交網絡上提供廣告服務。目前,如涵已經與501個品牌和28個第三方網上商店合作,向消費者推廣其品牌和產品。

  然而,網紅電商並不好做。

  在KOL方面,培養網紅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如涵擁有一個團隊負責網紅的選拔、培訓與服務工作,成本投入巨大。此外,不同平臺、特別是新平臺的頭部網紅很可能無法被培養出來,只能以較高的價格簽約,例如,走紅的樸正義、溫婉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加入如涵。

  如涵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電商業務的交易量在近三年增速持續放緩,而淨利潤虧損卻在增加。

  2017-2019這三個財年的前三個季度,如涵的營收分別爲4.38億元、7.51億元和8.56億元,其中2018、2019財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同比增長爲71.5%和14.0%,增速明顯地放緩。從2018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如涵9個月的淨虧損爲5750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額2613萬元擴大1.2倍。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產品銷售和營銷費用、履行費用等項目的支出較多。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前9個月,如涵的履行費用爲9951.7萬元,同比增長39.33%;銷售和營銷費用爲1.58億元,同比增長41.34%。

  IPO後,馮敏持股爲25.7%,擁有50.1%的投票權;孫雷持股12.8%,擁有26.4%的投票權;沈超持股爲5.9%,擁有12.1%的投票權;張大奕持股13.2%,擁有2.7%的投票權;淘寶和君聯資本持股爲7.5%,擁有1.5%的投票權。

  03

  孵化更多張大奕?

  如涵控股由馮敏等人創立於2001年,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一批的探索者。

  2011年公司推出淘品牌“莉貝琳”,業績曾進入淘寶十強榜單,但進入2014年業績下滑,馮敏開始尋求轉型。

  2014年,馮敏和張大奕合作開出淘寶店“吾歡喜的衣櫥” ,由張大奕擔任模特。當時張大奕在微博擁有近30萬粉絲,被稱爲“微博帶貨王”。店鋪上線後銷量實現快速上漲,一年後店鋪銷量在淘寶服裝品類位列第一。“吾歡喜的衣櫥”2017年就進入了雙十一女裝銷售十強榜單,銷售額突破1.7億元,榜單中其他品牌還包括優衣庫、Only和Vero Moda。

  看到網紅電商的巨大潛力後,馮敏決定複製這一模式,並於2015年開始採用“網紅+孵化器+供應鏈”的經營模式,投入大量資金孵化網紅,創造下一個能帶貨的“張大奕”。

  截至2018年12月,如涵控股旗下已有113個網紅,公司還將網紅分爲頂級KOL、成長KOL、新興KOL三類。頂級KOL分別是張大奕、大金和莉貝琳三位。

  不可否認,張大奕的帶貨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涵控股想通過不斷孵化新網紅來複制張大奕的成功似乎有些難度。招股書顯示2019財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網站成交額)的53.5%來自於張大奕與如涵控股共同成立的涵奕電商,公司收入的大頭依舊由張大奕帶來。

  上市後,貓課創始人蔣暉發表微博稱如涵控股即將採用全新的商業模式,目前還未對外公開。新模式是否能停止如涵控股的虧損,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以上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IT之家、界面新聞、第一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