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來自北師大實驗中學的消息,2019年北師大實驗中學國際部學生在多項領域再創佳績,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

  其中,2019屆畢業生託福平均分達到111.4分(滿分120分),其中最高分120分(2人),141人託福分數超過了110分,佔比超過70%;SAT平均分1513分,最高分滿分1600分(2人),127人SAT分數超過了1500分,佔比超過70%;ACT平均分近35分,最高分滿分36分(2人)。

  美國藤校錄取結果位居全國中學首位

  據介紹,實驗中學國際部2019屆學生在多個方面取得了輝煌的錄取成績,整體錄取結果實現了“六大突破”:

  一、首次實現八所美國“常春藤”大學錄取大滿貫,即所有美國常春藤大學全部有不同學生錄取;

  二、共收穫美國“常春藤”大學錄取 24份,由22名不同同學獲得,均創歷史新高,全國範圍遙遙領先;

  三、其他美國頂尖大學錄取情況再創歷史新高,如芝加哥大學錄取6人,杜克大學錄取5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錄取5人,範德堡大學錄取18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8人等,全國範圍遙遙領先;

  四、美國排名前五文理學院錄取19人,總數和各校錄取情況創造歷史新高。其中威廉姆斯學院錄取2人,阿姆斯特學院錄取2人,斯沃斯莫爾學院錄取2人,韋爾斯利學院錄取3人等;

  五、除美國外,海外頂尖高校錄取情況繼續取得新的突破,英國牛津大學錄取4人,英國劍橋大學錄取1人,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錄取9人,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錄取2人,巴黎政治學院錄取1人等,創歷史新高;

  六、國際部2019屆學生整體錄取比例再創新高,畢業生被美國排名前5大學錄取比例達到15%,被美國排名前10大學比例達到25%,被美國排名前30大學比例達到91%,均創歷史新高。

  以上錄取數據爲國際部升學指導中心截止4月1日不完全統計,國際部2019屆學生最終錄取結果公告將在六月初發布。

  “最牛國際班”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傳說中的師大實驗“最牛國際班”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北師大實驗中學校長李曉輝曾在一次教育研討會上分享過其中祕密,“京城教育圈”摘錄部分內容如下:

  “作爲一個學校來講,或者作爲中國的高中,到底是怎樣培養學生的?我想可以跟大家說一個概念,我們在辦國際班的時候有一個說法:要把抓高考的經驗用在辦國際班上!

  大家會問,抓高考的經驗是什麼呢?太多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的教育跟美國的教育,包括加拿大和德國的教育相比,有哪些優勢呢?那就是:中國的基礎教育本身的制度太強大了,以至於它成了一個獨立的體系。

  比如,我們知道清華北大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但是想進清華北大,得有一個“通關文牒”——就是高考的分數。我們一方面得給孩子的社會生活做準備,一方面還得幫孩子把通關文碟拿到。

  中國教育有一個體系,就是如何取得高考高分。這裏有一個經驗,叫“抓兩頭促中間”。所謂兩頭就是,一頭是資優生,另一頭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我們會給資優生更多的自主空間,但是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不是一般的控制,基本都是屬於老師去盯着這個學生,天天盯着學生學習,任務的落實都是老師完成的。把兩頭抓好了,中間的孩子自然着急了,就跟着進步了。

  我們把這個經驗挪到了國際班。所謂資優生,這些孩子選擇國際班是希望有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我們就給資優生更多的自主發揮空間。在發揮空間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是放任不管的,而是給他更多的激發和引導。

  我們曾經說過一句話,在實驗中學國際班的孩子,成長最快的時間就是高二暑假剛過的那段時間。那個時候,因爲他要着急申請ED,要寫文書。用孩子自己的話說,寫文書就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發現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自己的潛力到底在什麼地方,我到底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不斷地來拷問自己。”

  “我們國際班一直在講,我們有一個認爲自己度把握得比較好的地方,就是給國際班學生更多自主選擇和自主發展的空間。但是對不同類型的孩子,加以適當的引導,通過度來把這個問題解決。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再往前引申,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叫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兩真,做真教育,我們的解讀是按教育規律做教育,按人的成長規律做教育。

  反過來說,一所學校的追求,如果只放在追求學術或追求分數上,實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失了很大一塊,所以我們學校一直在想,從學校的角度就應該不只是給學生學術,還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東西。比如我們學校的培養目標很有意思,是建國初就提出的,讓學生學四會:會做人、會求知、會辦事、會生活。”

  注:

  (1) 錄取結果統計截止2019年4月1日,不完全統計;

  (2) 大學排名根據2019年美國USNEWS大學排名計算;

  (3) 以學生人數統計,無重複計算,同一學生如錄取多個學校按相對排名最高結果計;

  (4) 另有18人赴除美國外的海外名校或藝術類學院(單獨排名)。

  編輯 | 小魚兒

  製表| 京城教育圈

  聲明| 內容來源:“SDSZ國際部”、師大實驗中學,“京城教育圈”獲授權刊登並編輯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