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安徽本地人,但卻一直對徽州文化有著誤解,可能不少人也像我一樣,以為徽州文化就是指安徽的文化,事實並非如此。徽州在康熙時代就已經有了雛形,而且徽州也是安徽的徽字的來源。

徽州是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可惜的是因為某些原因,婺源被劃給了江西,現在不少人都希望婺源可以回歸於徽州,但現在看來不太可能,江西省怎麼會輕易的把婺源這個美麗的地方再還給安徽省。

徽學太出名了,它與藏學、敦煌學並稱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為什麼會有徽學? 隨便做個比較,蘇州比徽州經濟發達、而且蘇州出的才子佳人遠遠比徽州多,但為什麼卻沒有蘇學,卻有徽學呢?徽學為什麼能成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呢?為什麼那麼多人研究徽文化呢?原因是徽州有著大量文書的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已達五十多萬件。而為什麼徽州有那麼多文書保留呢?其一是徽州當時徽商活動頻繁,商業觀念重,文書有大量賬本契約之類。其二是地處山區,少受戰爭等破壞,文書保留較好。

徽派建築也是非常有名的,而且現在徽州的很多小村落仍保留著大量徽派建築,不過不少地方都被商業化了。所以如果你來安徽的話,推薦你去徽州,比如去績溪那地方看看,相信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的,或者去西溪南看看(諧音很像紐西蘭),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湯顯祖曾經作詩曰「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徽商就更為出名了,在宋代時期,徽商就十分活躍了代表人物如胡雪巖,中國近代著名的紅頂商人。

對於徽州,你瞭解多少呢?歡迎留言討論。


對徽州最早的印象,來自於這首詩: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來。人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第一次聽到徽州,還是到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那時候語文課中有一篇介紹黃山的文章,上課時老師給我們引申介紹了徽州的概念,並且讓我們背誦了湯顯祖的那首被誤認為是讚美徽州的詩歌。從此黃山以及黃山腳下那篇神奇的土地,就在我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踏上徽州,是在大三的時候,那時候和同學們以前,坐了一宿的火車,去感受黃山的奇特,但是那次黃山之行,收穫最大的並不是黃山,還是徽州古村落,自此一發而不可收拾,有了更多探尋徽州的慾望。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裡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這是李白筆下的徽州。胡適晚年客居臺灣時,經常對身邊的人說,我是安徽徽州人。徽州不僅是生養他的地方,還是胡適啟萌的地方,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對胡適產生極大的影響。胡適曾經說過,如果以後我寫傳記,一定要用很大的一章去寫他那個時代徽州的社會背景。

徽州的山水,徽州的建築,這只是徽州這一地區的表象,真正支撐起徽州的是這一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徽文化博大精深,它以新安山水為依託,以徽州人緣為紐帶,奠基於唐,發展與五代,鼎盛於明清,徽文化包括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文學、新安畫派、徽州建築、徽州版畫、徽州篆刻、徽州科技、徽劇、徽菜、徽雕等。他們有機的組成了徽文化,讓徽文化成為與敦煌學、藏學並行的三大顯學之一。徽文化體現了徽州風格、徽州特色和徽州氣派,標誌著徽文化的時代水準和歷史地位。

黃山之美,美在變幻,美在無窮。徽州之美,美在禮儀,美在人文。


我去過無數次徽州,為什麼徽州名字已改,但還有好些人還叫徽州,徽州有她的歷史,不是一座黃山所能替代的,現在黃山、黃山市、黃山區,夾著屯溪、歙縣你叫人家還弄得淸?記得我的一個親戚90歲了,老家在黟縣,人家說她安徽人,她馬上說不!我是徽州人,可見徽州在那老一輩人的記憶裏是永遠抹不去的記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