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淺淺

  涼山救火英雄追悼會在四川西昌市火把廣場舉行,很多人自發前去爲犧牲的英雄送別。

  現場有一位消防員獨自在廣場內抱膝痛哭許久,隨後擦乾眼淚,起身莊嚴敬禮送別戰友。

  據新京報報道,犧牲消防員的家屬也於昨日陸續趕到西昌大隊駐地。有遇難者家屬一下車,就與倖存消防員抱頭痛哭。

  一名倖存消防隊員講述完事發經過後掩面痛哭 新京報 攝

  更有成功撤離火場的倖存消防員在回憶時,哽咽着說道:

  “我希望他們只是對講機沒電或者丟了。”

  也許直到這一刻,我們都不願意相信,這一場浩劫竟是真的。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等一個永遠不會再回你消息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22歲的劉代旭在四川涼山森林火災中犧牲,得知噩耗後,一位他的好友寫下了這句話。

  有些人,來不及說“再見”,卻再也等不到了。

  你等的那個人,再也沒回來

  曾經看過一個短片,前前後後看了好幾遍,深有感觸。

  短片片名《父與女》,豆瓣得分9.2分,是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整部短片沒有一句臺詞,卻直戳人心。

  故事的開頭,是一對父女,在林間小路騎單車。然後他們來到了岸邊,父親將要渡河。

  似乎是太捨不得小女兒,父親在上船之前突然折返,緊緊的擁抱了一下女兒才上了船。

  小女孩站在岸邊望着父親遠去的身影,直到再也看不見父親。

  可是沒想到,這一望,就望了一輩子。

  就像有些分別,總以爲很快會再見,卻再也見不到。

  父親再也沒有回來。

  可是女孩依舊每天去岸邊看一看,從小女孩到少女到爲人母,一直到老。

  時間匆匆流逝,人間蒼海滄田,當初的河流都化作了灘塗,再也不可能有一艘船能從岸的那邊出現。

  又過了很多年,灘塗所在的地方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草莽。垂垂老矣的女孩癡癡的望着草叢,然後義無反顧的走了進去。

  幸運的是,她居然在草叢的中央,發現了父親當年乘坐的小船

  “都說念念不忘,終有迴響,父親你看啊,我這不就找到你了嘛。”

  恍惚間,女孩似乎聽見了父親的呼喚,她起身奔去。

  終於,她見到了日日思念的父親。

  父女相擁的那一刻,似乎一切都圓滿了,夾雜着悲與喜,而短片到這裏也結束了。

  其實我們都明白,女孩的父親早已沉船身亡,最後的相見與擁抱也不過是女孩在垂死之際的幻覺罷了。

  可是誰又能說,女孩這一生的等待是徒勞無意義的呢?

  很多時候,我們在永遠失去一個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再也熬不下去。

  可是這一份思念和等待,卻會賦予我們繼續存在的力量。

  你等的那個人,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可是啊,思念總有一天會讓我們以某種方式重逢。

  記住,就是永恆

  在河南一山區,一位七旬老人承包了一片荒山,在山上蓋了簡易窩棚,養了兩條狗,喫喝在山上,獨自堅持11年種下百餘株桃樹。

  原來,老人的老伴35年前就去世了,葬在這座荒山裏。而老伴最喜歡的,就是桃花。

  老人說桃花朵朵開的時候,老伴一定能看到,也一定是在笑着的吧。

  “老太婆,我現在也成老頭子啦,估計很快就能去找你了,我們約好了就在這片桃林相見,你說好嗎?”

  有人說,想一個人的時候,就去種一顆樹,思念和祝福就會通過樹根深深扎入地下,傳達給心裏的那個人。

  從2007年某天開始,英國Embankment地鐵站就會出現一位老婦人。

  她每天就靜靜看着地鐵進站出站,卻從不搭乘。

  每當地鐵緩緩靠站時,車門打開,地鐵的提示語響起:“Mind The Gap”(小心間隙)!

  她就滿臉欣喜,似乎等待這麼久只是爲了聽到這一句提示語。

  事實也的確如此,老婦人的丈夫在2007年去世,而這句“Mind The Gap”,就是她丈夫生前錄的音。

  “他走了,只要我想他,隨時可以去聽他的聲音,心裏便會獲得一絲安慰。”

  老婦人年復一年的每天都堅持去地鐵站聽丈夫的聲音。她的故事令地鐵局大爲感動,於是決定在Embankment地鐵站一直使用她丈夫的聲音。

  這個愛情故事還感動了一位倫敦導演,立馬趕製出了一部名爲《Mind The Gap》的短片,向世人講述這個真實而動人的愛情故事。

  人生就像地鐵,我們同行了一段旅程,卻在不同的站點下了車。

  但是沒關係,即使我們走散了,我們的愛還在啊。

  生命中,總有些離別無法避免,總有些人走的猝不及防,我們都在被迫學着不斷去告別。

  如果說有什麼能讓死亡和分別變得從容,我想那一定是愛。

  就如三毛所說:如果一個人的聲音和足跡,能被另外一個人永遠地銘記或懷念,這就是永恆。

  倘若我們註定要分別,在那之前,我想我會好好記住你。

  我會想你,也會好好生活

  當你永遠失去一個人,你會是什麼狀態呢?

  有網友說:

  “我爺爺去世了我哭了,但感覺不是特別傷心的感覺,我懷疑我自己是個石頭心,三個多月後走在街上看到一件襯衣,心裏面第一反應是給爺爺買一件。頓了幾秒後我的心臟特別痛,呼吸不上來,立馬憋不住淚……”

  “我的朋友剛剛去世了,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

  有個叫 GSnow的人,曾在社交網站上寫下了一段自己對死亡的感受。

  他說,如果把死亡比作一場海難,那麼悲傷就像是一波又一波的海浪。

  當海難剛剛發生,也許是靠着一段回憶,也許是僅僅是靠着一張照片,你在悲傷裏掙扎,所有你能做的事情,就是浮起來,拼命活下去。

  過了一段時間,也許幾周,也許幾個月,海浪仍然有十層樓高,仍會讓你潰不成軍,但它們不再那麼頻繁來襲了。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會引發悲傷。可能是一首歌,一幅畫,一個十字路口,一杯咖啡的味道,可能是任何東西…… 然後海浪就來了。

  但是在大浪之間,慢慢地我們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果殼網主筆,知名自媒體人遊識猷評論道:

  “清明節,就是海浪來襲之日,也是我們銘記所愛而繼續生活的又一天。”

  也許,這就是清明節的意義吧。

  這一天,就是爲了讓我們去祭奠,去思念,去回憶,然後帶着愛的記憶去繼續生活。

  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失去過、悲傷過,心裏的某個角落都有無法忘記的那個人,可能是父母、長輩,可能是知己、朋友,無論多久都無法忘懷。

  你經歷過離別嗎?此時此刻,你最思念的人是誰?

  在留言區說一說你們的故事,把你最想對他/她說的話都記錄下來吧。

  在這個春天,讓春風帶去我們的思念,願愛和祈願長久留存。

  我最最親愛的人啊,今天我又想你了,只是還想對你說一句:

  安好,勿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