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

  176x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譚力文

  體育大生意記者

  “從 2015年9月21日熊貓直播進入內測開始,至今已運行 1286天。在過去的一千多天,我們見證它茁壯成長,見過它絢爛璀璨,與之同升衰共進退,也即將一起封存屬於它的獨家記憶。”一紙告別信常掛在熊貓直播官網,正式宣告熊貓直播停止運營。

  從含着金鑰匙出生繼而成爲直播行業的頭部平臺,再到融資失敗停止運營,熊貓直播的曇花一現,證明瞭這一點:理想主義情懷本來就很可能是一廂情願,殘缺的理想主義則更必然是自掘墳墓。

  自帶電競光環 出道即巔峯

  王思聰在2011年收購IG戰隊正式入局電競後,便一直在謀劃屬於自己的電競王國。熊貓直播就是王思聰電競王國的一個重要“城邦”,負責匯聚位於電競行業底層的零散資源以及打造屬於電競行業的“明日之星”。

  2015年9月,熊貓直播帶着王思聰的金漆招牌正式“開張”,首要任務就是將“主菜”放上臺面。依靠自身的號召力以及話題屬性,王思聰爲熊貓直播的初期階段帶來了不少流量資源。除了邀請林更新、Angelababy、林俊杰等娛樂圈明星進駐外,王思聰還砸下重金力邀JY、PDD、大表姐等網紅電競主播加盟。加上IG戰隊各分部的進駐,熊貓直播的“牌面”已悉數盡出。憑藉雄厚的起步資源以及資金優勢,熊貓直播在初期便已收割了不少流量和人氣。

  林俊杰——“被音樂耽誤的潛力電競天才”,

  曾常在熊貓直播開播

  積累了不少電競資源後,熊貓直播開始在電競賽事直播方向進行深耕。熊貓直播先後發力拿下了多項電競賽事直播版權,爲平臺帶來更多豐富的優質內容。

  在《英雄聯盟》板塊上,熊貓直播就已經拿下LPL賽事、MSI季中賽、S系列全球總決賽、德瑪西亞杯比賽以及全明星賽的版權。其他熱門遊戲,比如DOTA2,守望先鋒,爐石傳說,穿越火線以及KPL等相關職業賽事,觀衆都可以在熊貓直播上面觀看。

  職業電競有iG、RNG、WE等知名戰隊坐鎮,娛樂電競有諸多人氣主播駐場,再輔以優質豐富的職業電競賽事直播,熊貓直播的電競生態系統逐漸形成。藉助資源整合,熊貓直播通過電競遊戲、電競俱樂部與電競直播三者有機結合,打造了一個完整的電競生態閉環。

  除了衆多高人氣主播以及豐富的電競賽事版權,熊貓直播能夠得到觀衆們的認可,還有賴於平臺能讓觀衆看得“省心”。

  通過Twitch(國外遊戲直播平臺)主播播屏,

  連老外玩家都成爲熊貓粉絲

  沒有太多的廣告、高清順暢的直播質量、網友良性互動,都是熊貓直播粉絲談到最多的幾點。現在熊貓直播官網常掛的告別信底下,我們甚至還能夠看到熊貓直播粉絲對平臺的依依不捨,“這是我用過最好的直播平臺,它的高清看起來像藍光,投榜充值也很便宜。更重要的是所有熊貓er都很可愛”,“愛過,熊貓是我見過最乾淨沒有之一的直播平臺了。”

  流量爲王,但“王”還不習慣付費

  全盛時期的熊貓直播,好比電競界的“版權巨頭”。但正如體育版權玩家都在努力探索版權變現之道,電競直播也一直在尋找將流量轉化爲收入的公式。

  熊貓直播的流量十分可觀。截至4月3日,熊貓直播在Alexa(全球網站排名統計網站)的全球排名爲121位,中國區排名爲34位。熊貓直播的兩大競爭對手鬥魚與虎牙分別位列中國區的41位以及73位。

  三大遊戲直播平臺Alexa排名

  Alexa每三個月公佈一次新的網站綜合排名。此排名的依據是用戶鏈接數(Users Reach)和頁面瀏覽數(Page Views)三個月累積的幾何平均值。從排名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熊貓直播確實擁有大量粉絲,並且用戶粘性較高。

  平臺擁有豐富優質的電競賽事資源,職業電競和娛樂電競也有明星選手網紅主播作爲流量支撐,粉絲數量紮實、忠誠度高。可惜熊貓直播卻未能將手上的“一副好牌”一一打出,喪失了組合拳的效果。

  首先,熊貓直播的願景過於“理想化”。對受衆用戶來說,直播平臺廣告帶來純淨的觀看體驗,通常是好事。但廣告商務收入向來是直播平臺收入較爲直接的來源,限制這部分收入來源,資金的流動就容易出現障礙。

  流量入口的廣告價值顯而易見。熊貓直播不抄這條“近道”,態度看着高風亮節,但也相當於拳擊格鬥中把刺拳之類基本功收起來不用。

  當平臺不打算把流量“賣”給廣告主時,流量本身成爲帶來收入的希望。通過服務粉絲,讓粉絲自願付費,這種模式又賺口碑又賺錢,簡直“看上去很美”。但放眼國內外以內容服務爲核心業務爲主的知名平臺,目前都未能單靠內容服務支持平臺運營。譬如流媒體服務商Netflix就陷入“內容越好、用戶越多,用戶越多、壓力越大”的困惑境況。爲了留着目前過億的付費用戶,Netflix投入了更多資金去生產內容。

  國內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內容花裏胡哨,但真正的營收大板塊是遊戲聯運。這方面的業務已經超越了純粹視頻內容運營的範疇了。只看視頻直播的話,根據其2018年財報,嗶哩嗶哩在這個領域年收入5.9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比例14.1%,僅爲遊戲聯運收入的五分之一。另外要注意,按照財報披露,嗶哩嗶哩2018年處於淨虧損狀態。換言之就算有遊戲收入,都還不足以覆蓋平臺運營成本。

  《命運冠位指定》是嗶哩嗶哩的招牌式遊戲

  視頻內容付費發展是中國互聯網產業老生常談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的玩家都尚未真正解決這一問題。明顯正在實踐其構思的解決方案的熊貓直播,則英年早逝。

  熊貓直播的內容看着也算“高大全”,可是它只靠“一條腿”走路。不加入廣告、不“跨界”運營遊戲,核心的戰術依然是內容吸引流量、激勵粉絲打賞這一套。但既然在互聯網視頻的世界中,用戶付費的效益並未達到力扛平臺成本支出的地步,那麼熊貓直播“單腿行”的策略就很大風險。這相當於格鬥中收起刺拳之後,格鬥者使出“點穴”之類的奇幻招數。要是真的把對手“點”到一動不動,那當然厲害至極,但問題是這種神功是否存在完全成疑。基本功不採用,單指望神功發揮功效,自然一不小心就會遭遇KO。

  “熊貓”倒了,“魚”“虎”未必笑得出來

  在內容有保證的情況下,熊貓直播的模式尚且有風險,那假如內容再出問題,情況就更加嚴峻了。

  熊貓直播在內容運作方面至少出現過兩種明顯問題。平臺發展戰略定位不明是其一。熊貓直播不但擁有電競遊戲的豐富資源,在泛娛樂方面同樣下過不少功夫。但它的注意力天平一會向電競直播傾斜,一會又倒向泛娛樂。熊貓直播在內容運營的大方向未能當機立斷做出決策,讓平臺遭遇大量資源以及資金消耗,發展步伐被拖累。

  成也資金,敗也資金。熊貓直播建立之初的鉅額投入以及後續的數輪融資爲平臺帶來了雄厚的資本。只是資本的使用混亂讓熊貓直播沒有達到高效的發展預期,反而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問題是運營團隊缺乏進取精神,典型例子是“主播被拒自制節目”。在2018年11月的一次直播中,《爐石傳說》主播、iG 戰隊選手“囚徒”就向粉絲透露,熊貓直播的員工基本上就是混日子,沒有工作態度可言。“我跟他們說我想做一個開車從上海去北極的節目,他們當時想的就是,哎喲你別播了,你就天天在家播爐石吧,你這一出去我們又得給你配專題,然後你什麼時候開播,我們還得給你掛宣傳片,你就播爐石挺好的。你看我們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你就天天播你的,我們也不用管。”

  熊貓直播上的《守望先鋒》比賽,

  在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一時的懈怠往往就是被市場淘汰的關鍵。

  更爲尷尬的是,熊貓直播爲旗下員工提供了高於同行業水準的薪酬。根據某招聘網站數據顯示,熊貓直播的平均薪酬要比上海平均工資高70%,與移動互聯網行業平均工資相比高49%。 只是高薪酬的背後卻沒有員工相應的付出。

  熊貓直播宣佈關門大吉後,多種聲音把分析焦點放置於後入股的奇虎360勢力與王思聰原班人馬的權力鬥爭。但即使沒有權力瓜葛,披着一面殘缺的“理想主義之旗”的熊貓直播,早晚也會遇到生死關頭:領導層出於情懷或其他原因,拒絕與廣告商“交往過密”,誓要證明用戶付費的這一終極難題必將攻克,這是“理想主義”;執行層面上的路線搖擺不定、員工安於現狀,卻又不是正宗理想主義應有的態度,這是“殘缺”。“理想主義”意味着熊貓直播要經歷艱苦的歷練,纔有希望守得雲開見月明;“殘缺”意味着這個團隊的戰鬥力,可能連創業階段的艱難都熬不過去。

  經過一輪的洗牌,電競直播平臺的新格局已基本確立,鬥魚與虎牙繼續蠶食倒閉平臺留下的份額。從熊貓直播橫空出世建立的三強鼎立局面,再到現在鬥魚與虎牙雙龍戲珠,電競直播行業之爭遠比想象中殘酷。電競行業依然處於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還有相當長的一段黃金髮展時期。與電競遊戲相輔相成的電競直播行業,如何在快速增長的基礎上持續“造血”,形成良性循環,則是擺在各大平檯面前的首要難題。用戶付費的春天什麼時候到來,目前仍是未知數。而當平臺需要別的收入來源來支持運營的話,它們應該如何操作?

  雖然是圈內頭部平臺,

  但鬥魚也未到坐享其成的階段

  更多的問號由此衍生:遊戲聯運是必勝法寶,還是不務正業?與廣告主合作模式,是否能從滿足用戶需要的考慮點出發?運營團隊如何保持高昂鬥志,去積極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熊貓直播的倒下,對目前產業兩巨頭來說不是有關競爭對手退場的喜訊,而是一幕值得反思的行業教訓。

  注:如無註明,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

  封面圖由譚力文製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