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的腦血管病變,盛行率約為0.14%,以臺灣2300萬人口中即約有3萬罹病人口數,男性稍多,平均診斷年齡為33歲;是造成40歲以下青壯年發生中風的主要原因。

腦血管動靜脈畸形沒有加以治療的話,每年約有2~4%破裂出血的機率;而一旦破裂出血,會造成10%的死亡率,倖存者中也有30~50%會導致永久性的後遺症。

臨牀上病人表現常見為突發性劇烈頭痛、伴隨噁心嘔吐,甚至有局部神經功能障礙、癲癇等症狀。治療動靜脈畸形主要目的就是預防出血性中風,因此當診斷為動靜脈畸形後,多建議積極治療。若病人的動靜脈畸形曾發生過出血情形而沒有加以治療,則後續再次出血的風險也會提高。

目前的治療方式,除了開顱手術切除、栓塞外,另一選擇即是放射線手術。其中,放射線手術又可分為光子刀及質子刀。光子刀如諾利刀(Novalis)、伽瑪刀(Gammaknife)、銳速刀(Rapi-dArcs)、螺旋刀(tomotherapy)、電腦刀(Cyberknife)等,到目前對於動靜脈畸形皆有相近的治療結果;然而如動靜脈畸形的大小超過3公分,則不適合使用傳統光子刀進行治療。

質子刀除了具有現今光子刀非侵入性、精準治療的優點之外,還具有光子刀所沒有的特性,即在於非治療區域的放射線可以大幅降低,因此針對位於動靜脈畸形周邊有敏感腦組織,或者體積大小超過3公分,則可以給予足夠的治療劑量,以提高動靜脈畸形治療成功的機會,又不會增加治療後的神經損傷。

長庚醫院治療團隊建議青壯年年齡層的民眾,如有突發的爆炸性頭痛,建議及早就醫診治,避免延誤治療。(記者鍾佩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