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很多人都掛在嘴邊,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說說,很少有人真正重視這件事。


我聽到過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自己上學時成績很差,後來雖然努力打拼有了一點成績,但讀書的心結始終存在。有了孩子之後,他對孩子寄予厚望,給孩子請了各種老師,希望他能讀書有成。


但父親沒有意識到,孩子一直在觀察自己。有一天,父親在催促孩子讀書的時候,孩子冷不丁懟回來一句話:“你只是讓我讀書,自己卻在一邊瞎樂,你都不喜歡讀書,爲什麼一定要我喜歡?”


父母沒有成爲孩子成長的陪伴者,沒有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內心最大的失落之一,就是發現自己在進步,在認識這個世界,但父母仍然站在原地,沒有變化。


這是青春期孩子的悲哀,也是很多家長的悲哀。一對相愛的男女領了結婚證就可以一起生活,但他們沒有經受過任何關於家庭教育的教育,就要成爲父母,這是不負責任的。


太多家長把教育孩子當作老師的任務,孩子送去學校就萬事大吉。“我們親自把孩子生下來,卻從來不把孩子當親生的來養。”





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


大家經常問這樣的問題: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的區別是什麼?如何改革中國教育?中美教育區別可能很多,但大家都忽視了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家庭教育缺失


大家對教育不滿,主要體現在哪裏?無非是孩子們出了問題,即現在的學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動輒離家出走,或者輕生;只知道做題,創造力差,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太自私,團結協作能力不足,等等。這些,歸根結底還是做人的問題。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但目前中國家長在這方面是嚴重缺失的。


家教是什麼?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矩等等,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爲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孩子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於父母。


但遺憾的是,家長們對此幾乎沒有太多的重視,更談不上正確的教育理念、人才觀念。一談到家教,就變成了花錢請老師教文化課,報各種培訓班,選學區房選好學校,還有類似2019年春晚小品《佔位子》等各種社會現象,而不是家長的身體力行。


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捨得花錢,不惜砸鍋賣鐵,卻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與角色。更有甚者,一些權貴和富有人羣,用金錢換責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花巨資讓孩子一個人出國留學,表面上爲孩子做出貢獻,實則是不負責任。


一旦孩子出現問題,我們經常是指責學校、社會,而不是反思自己。當我們控訴應試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是否逼迫孩子報了很多的輔導班?當我們指責社會無序時,我們是否給孩子做出了表率?


如果不是從事專門研究工作,那麼,在學校學的知識大部分都會遺忘,但是,協作、感恩、創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終會沉澱下來,而在這些教育方面,家長可以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美國的教育制度與理念並不完美,在美國,因爲教育理念原因,家長不滿意,有大約260萬學生是在家上學的。在美國排名前十的大學中,有7%來自此類學生。家長們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調整,修正對美國教育的不滿。


世界上沒有一種教育制度與理念是完美的,美國也同樣。大家覺得,中國教育目前問題很多,政府、社會輿論都在反省、檢討,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中國專家動輒講美國教育如何如何好。


的確,美國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進的東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覺得,在借鑑美國經驗的同時,中國家長應當首先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


教育改革,首先應當從改變家長入手,讓家長們明白自己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真正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成長與成才。


家長的力量比教育部更大


很顯然,教育部看到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很多人身邊普遍存在的問題:


媽媽是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主導者,事業和家庭不能兼顧,辛勞無助;

爸爸只是家庭經濟的來源,通常會對孩子缺少陪伴和教育幹預;

孩子成了學習工具,父母更像是孩子的控制者、統治者,他們只會讓孩子學習知識,而沒有讓孩子學會面對世界。


那麼,面對這些讓人頭疼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答案是,每一位家長身體力行,在政策的支持下做一個優秀的踐行者,萬千家長的教育行動或許比教育部的政策文件更有效。


1、老師負責傳道授業解惑,家長負責養人育人


當今社會,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個問題: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老師,而自己卻放任不管,這就容易造成孩子可能學習好,但是人格不健全的問題。


假設您的孩子是博士學位,但是爲人處事卻特別欠缺,周圍的同學同事都不待見他,甚至有些心理異常,那對於整個家庭,整個社會來說,就是一個更大的禍害,俗話說,“不怕流氓,就怕有知識的流氓”。


孩子的整個人生觀多半是受家庭的影響的,孩子在一個有愛的家庭裏,那他往往對別人也是很有愛心的,因爲孩子知道怎樣去愛一個人,對待別人會很溫柔很有愛心,但是如果孩子生活在冷漠的世界裏,他容易分不清什麼是愛,自己都不懂愛,怎麼去愛其他人呢?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性格、人格培養,愛他請讓孩子真正地學會擁有面對未來的生存能力。


2、學校向孩子傳遞知識,家長決定孩子對知識的態度


有的家長說:“我可以教孩子一些學校老師教不到的能力,但是學校的對我們孩子的學習負責任吧,什麼都推給家長,家長的壓力也太大了!


我完全可以理解家長的心理狀態,近年家庭教育的普及讓家長們不堪重負,要想一時改變教育觀念也很難,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否定,家長的幹預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作爲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讀書做人。教師如此,家長也是如此。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績好,那就先成爲讀書型的父母,孩子看書你也看書,孩子學習你也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成爲孩子的榜樣,也可以成爲孩子探索知識路上的好朋友,因爲有你的支持,或許,孩子將會更加嚮往知識,敬畏知識,而不至於產生厭學心理啦。


3、社會影響人的奮鬥方向,家長影響孩子的奮鬥方式


我們因爲身處急功近利的時代,很多人心浮氣躁,焦慮無比。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我們很容易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告訴孩子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纔是未來最正確的道路。


不可否認,讀書是必要的,也是很多人改變一生的出路,但是這僅僅是一種奮鬥方向,在這條荊棘坎坷的人生路上,家長往往決定着孩子的奮鬥方式:


如果你是勤奮刻苦的,孩子面對學習便可能是努力的;

如果你是精明幹練的,孩子面對目標便可能是清晰的;

如果你是積極向上的,孩子面對困難便可能是樂觀的;


我想,當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努力、清晰和樂觀,那麼,在人生這條路上,他們才能更加如魚得水的奮鬥和前進。


綜上所述,我們說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對這個國家的影響超過教育部門一點都不過分。家長教育帶動孩子教育,孩子教育成就國家教育,所以只有家長到位,正確的理念到位,中國的教育問題纔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教育主管部門只有喚醒家長,引領家長,團結家長,讓家長和管理部門目標一致,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向、理念和方法,再加上知行合一的實踐,我們的教育纔不會陷入到劇場效應的困境中,教育的效率纔會大幅度提升。


“家長要學習,重要且緊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推動家庭教育發展、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應是我們全社會的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