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

  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是紹興人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BY.沈耀

  在民間傳說中

  清明節也是鬼的“法定節假日”

  相傳在清明這天夜裏,陰司間那些死去的人的亡魂都會被放出來,這個季節剛好是馬蘭頭遍地瘋長的季節。有些沒修養的鬼會隨地大小便,地裏的馬蘭頭一不小心就會遭殃,所以,紹興民間有個習慣——不吃清明節後的馬蘭頭,源於此。

  在中國的文化中

  鬼文化一直流傳着

  甲骨文中“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是個可怕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後來逐漸演化成人死之後所變之物。

  《禮記·祭義》已說得很明確:“衆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禮記·祭法》則進一步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那就是達官貴人死後有廟供奉,終年有人祭祀,則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後無廟享祭,四處飄泊,纔是鬼。

  我國第一部辭書《說文》中解釋的“鬼,人所歸爲鬼”就是現在的含義。

  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後來雖有東漢王充的無鬼論,但總還無法動搖國人對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齡筆下,雖有凶神惡煞般的厲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禮儀年輕漂亮的女鬼,讀了《聊齋》之後,不但不覺得鬼可怕,反而覺得十分可愛。

  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於佛道兩教。

  道教是我們地產,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入,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後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道家的主要建築是酆都城,並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後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於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於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得多。

  佛教有所謂“十界”之說,也就是世界上存在着十種境界,分別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前四者稱“四聖”,即已經超凡入聖,脫離了生死輪迴之苦,後六者叫“六凡”,要在穢土中不盡地輪迴,最後三者又叫“三惡道”“三惡趣”,是更爲不幸的境界,而地獄則是不幸之最。說起地獄,叫人不寒而慄,且有十八層之多,越往下層,苦難越深重。地獄中不但有閻羅、判官、鬼卒等凶神惡煞,還有刀山、油鍋、碾盤、鋸解、石磨種種酷刑,因此人死後最怕的是進入十八層地獄。

  鬼是在人類矇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爲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

  鬼節有中西之分

  而且,在中國

  鬼的“假期福利”比外國的好多了

  1

  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不過,這個西洋鬼更像個大party!

  萬聖節

  萬聖節,本是天主教等基督宗教的宗教節日,時間是11月1日。天主教把諸聖節定爲彌撒日,每到這一天,除非有不可抗拒的理由,否則所有信徒都要到教堂參加彌撒,緬懷已逝並升入天國的所有聖人,特別是那些天主教歷史上的著名聖人。

  萬聖節前夕,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許多亞洲地區的人將萬聖節前夕誤稱爲萬聖節。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萬聖節前夜),小孩們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2

  然而在中國,勤勞淳樸的中國人幾千年來始終對鬼保持這敬畏之心,所以鬼的“法定節假日”特別多——除了國家規定的三大鬼節,還有五七、生辰、忌日...等六大假日,此外還有一個漫長假期,時間可以長達一個月!!!

  中國三大鬼節指的是清明、中元(七月十五)、寒衣(十月初一)。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爲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衆鬼可以出遊人間。

  作爲中國的鬼,不僅可以享受漫長的“假期”,還有超豐厚的“節日福利”——

  -清明節-

  在紹興,如若是親人死去第一年,作爲女兒的,理應在清明前三天,就帶上飯菜、蠟燭、銀鈿去墓上祭拜。到了清明當天,再由所有子孫一起祭拜。

  BY.losming

  -中元節-

  中元節,紹興多地稱七月半。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中元節也稱鬼節,前後幾天紹興家長都會一再叮囑小孩早點回來,晚上也儘量別出門。據說農曆七月十五,鬼門大開,鬼魂們都能回趟人家看看家人。

  -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衆稱爲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美女、豪車、別墅...新時代新型祭品

  這個日子,要燒一些吃穿住用的東西給祖先,請他們收領。

  -夏至-

  家裏長輩常說:冬至餛飩,夏至面。小時候,還在農村呢,到了夏至那一天,媽媽就給大家一人一碗麪,然後一起圍坐在家門口邊吃邊閒聊,和走過的村民笑着打一聲招呼,十分愜意。

  而從古至今,夏至就有祭神祀祖的習俗。夏至時值麥收,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爲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冬至-

  到了冬至這一天,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BY.越鄉言

  而紹興人冬至也要祭祖一次。

  -陰壽-

  紹興人爲已逝的長輩每逢十週年生日祝壽,稱之爲“陰壽”,也稱“冥壽”。有些考究的家庭還會分壽麪、壽饅頭給鄰里。

  -忌日-

  忌日分生忌和死忌,生忌便不用說了,爲其生前生日。

  死忌在紹興,人死後要做七。會有“道士先生”算出一七(也稱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的日子,每個日子都需要做一次祭祖活動,其中頭七和五七尤爲重要。

  不光是邀請各大親朋好友來吃飯(紹興人稱“吃豆腐”),後輩親屬還需守夜、祭祀等習俗。

  而且,因爲五七也稱還魂日,所以五七當天要在靈堂擺一桌菜,倒上酒倒上茶,在死去親人生前住的房間裏擺好洗臉水和洗腳水,在生前睡的牀上放好生前常穿的衣服。

  等到晚上(具體時間不一定),死者的兒子們拎着燈輪流爬上房頂,邊喊:“XX,回來啊——”之類的話。其餘親屬該跪的跪着,該哭的哭着…

  等五七過完,還有六七。照道理而言五七是由兒子辦理,六七由女兒辦理。做完六七,還有百日…

  -過年-

  過年前,紹興人除了請各路菩薩以外,還要做“分歲羹飯”,祭拜死去的親戚長輩。

  如若是老式的祭拜法,則是一位長輩一桌飯菜、一對蠟燭、若干元寶、佛經,如此一般情況下是隻祭拜上下三代爲準。

  到如今不少人想了偷懶的法子,一大圓桌圍放滿24只茶盅、24雙筷子,再放上8份米飯,中間的菜餚葷素搭配,添上幾份水果、零食,只不過在燒化元寶和佛經的時候依舊按人頭分幾次,以求來年家宅平安、身體健康。

  以上講的,還有一個注意點:在親人死去前3年,所有祭祀都必須在節日當天進行;3年之後便可以或早或遲。而且在紹興有些地方,夏至和冬至也已經沒有了祭祖這一說法了……

  不得不說

  咱中國的鬼“假期”和“福利”真多

  怪不得有網友吐槽:

  有的鬼比人過得還“瀟灑”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