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Turing

炸裂。

這是我看完《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集《桑尼的優勢》後的唯一感受。

在看完了這部劇集的全部18集之後,我的感受變成了,

炸裂!!!

“二戰星戰克蘇魯,蒸朋賽朋加廢土。”來自世界各地的18個動畫製作組,每組一集,用集體創作的方式,完成了這部風格迥異、故事迥異、背景迥異但氣質卻一以貫之的實驗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簡稱《LDR》,中文暱稱《愛死機器人》或《愛死機》)。

二戰星戰克蘇魯,蒸朋賽朋加廢土:《愛,死亡和機器人》

相比《愛死機》的簡體中文版海報,我更喜歡它的原版海報

這部由NetFlix(簡稱網飛)整體制作發行的動畫劇集,由18部相互獨立的動畫短片構成,3月15日在網飛自家平臺放送。在這部劇集中,網飛啓用了《死侍》的導演蒂姆·米勒作爲項目負責人,同時邀請了電影鬼才大衛·芬奇作爲項目監製(大衛芬奇的作品就不用多介紹了吧)。最終的成片,不出意料的將暴力美學與顛覆性的創想完美結合,並且成功的將18部短片凝結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要知道,這可是一部由多個製作組合力完成的集體創作作品!

說到集體創作,就是在一部系列作品中,使用多個製作團隊分別完成互相獨立的單品作品。集體創作並不是很新鮮的製作形式,甚至可以說是很古老的製作形式,在今天雖然不是主流,但也很常見:《怪化貓》的母系列《怪~ayakashi~》就是由天野喜孝等著名畫師集體創作的,著名的架空世界洛氏宇宙、SCP宇宙與國內幻想文學界的九州世界等都是完全開放的集體創作平臺。集體創作相對於主流的製作模式來說,更具自由度,也更難以統籌和駕馭。因此,集體創作往往應用在較爲開放的世界觀(或不做世界觀要求)的、較爲先鋒與實驗性質的系列作品的製作中。

“自由”,“先鋒”,“實驗”,這正是本作如此具有魅力的原因。負責人蒂姆·米勒爲本作籌劃十餘年,就是因爲要保證作品的氣質,而苦於無法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廣播電視界找到合適的投資者與相關的團隊。好在他後來用《死侍》證明了自己,而新興媒體巨頭網飛給了他這個機會。大衛·芬奇的加入,更是爲整個團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達到了藝術與商業的完美平衡。爲了實現故事最大化的衝擊與最棒的效果,大衛·芬奇甚至說說:“這將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所以每個故事都應當擁有它本該擁有的長度,它們將擁有最棒的效果。”——時長不一的系列作品,這在傳統媒體時代是無法想象的,而在流媒體時代,他們做到了,並且做到了極致。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得意忘形——我是說這個詞的本來意思——得其意,而忘其形。

二戰星戰克蘇魯,蒸朋賽朋加廢土:《愛,死亡和機器人》

噢,我的老夥計,瞧瞧這誇張的團隊陣容!

在本作中,性、血漿與暴力工具是最常見的物什,幾乎每集都有:開場E01《桑尼的優勢》就是血肉橫飛的巨獸對戰,田園牧歌般畫風的E04《機動裝甲》沒兩分鐘就讓普通農場主化身對抗蟲海的重火力機師,E07《裂縫之外》女主角在《Living in the shadows》的樂聲中倒在身上的香檳是我今年看到的最香豔的場景,E12《古魚復甦》哪怕呈現出了美國西部大峽谷夢幻般的黃昏與夜晚,仍舊用獵食者的無情作爲結尾——哪怕是比較“乾淨”的E14《齊馬的作品》,仍然有數之不盡的性暗示,更別提E03《證人》與E08《狩獵愉快》了——它們幾乎每一幀都是“和諧”鏡頭。

但是,暴力美學守則的第一條——暴力應該爲影片服務,而不是相反。在本作中,這些性、血漿與暴力工具從來沒有干擾過影片的正常敘事,也絕非可有可無的點綴。《羅馬帝國豔情史》的導演,丁度巴拉斯老爺子說:“如果我想講一些關於人的故事,爲什麼不直接用人來講呢——當然其它導演也是這麼做的,而我的工作更直接。”在本作中,同樣的性場景或暴力場景,給人的觀感卻完全不同:或迷幻,或絕望,或憤怒,或迷惘,當然也有熱血、溫馨與希望,甚至天人合一的探求。這種觀感,是對“R18場景只是低俗的噱頭”最好的回擊——因爲,真正深刻的作品,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被人們諱莫如深的東西。

對於這部R18作品,我忍不住要用一句R18的比喻來闡釋性、血漿與暴力工具的作用——欣賞它們的過程,就像是讓觀衆與影片做愛;然而爽完之後的擁抱,往往纔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就是影片的爆炸與粘液下蓋不住的哲學與人性的靈魂:愛,死亡和機器人。

二戰星戰克蘇魯,蒸朋賽朋加廢土:《愛,死亡和機器人》

E06《當酸奶統治世界》或許是本作中最詼諧可愛的一集了....但我仍然發現,裏面有一個非常大尺度的鏡頭——讀者老爺們可以找一找。

對於一部動畫作品,畫風自然是所有動畫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對於這樣一部集體創作具體,統一畫風自然是奢望——事實上,來自世界各地的18個製作團隊,除了殊途同歸的超寫實CG風格之外,簡直各有各的畫風:有任天堂式的Mii風格的,有GTA式的高對比度美漫風格的,有復古的八九十年代風格的,還有近年來複興的“3渲2(2D畫面3D渲染)”風格的....甚至在E16中,還出現了AR(混合現實,或稱增強現實)風格——你能想到的畫風,在這兒,齊活兒了!

不只是畫風,每部作品的元素也是讓人目不暇接。如果是對此道瞭解較少的觀衆,大概會說:“啊看這裏,好牛逼啊!”而如果是我這種“我這知識啊都學雜啦”的觀衆,則會:“啊!炸裂!這裏致敬了○○!這不是××嗎!哇□□還能這麼玩兒!天哪製作組絕對是△△的飯!AWSL!!!”——同樣用R18的話說,它撩撥着我大腦的G點,給我來了一場正兒八經的顱內高潮,絲毫不打折扣的。正如前文所說,“二戰星戰克蘇魯,蒸朋賽朋加廢土。”這些元素,在這部《愛死機》裏一網打盡——每一項,都是超硬核粉絲與廣泛受衆兼具的黃金領域,而本作,也確實“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兼具深度玩梗與光撒彩蛋的《愛死機》,成功得討好了每一位它在項目構思時設想的目標受衆,還吸住了不少路人緣。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多贏的項目,IMDB與豆瓣的高分絲毫不意外。

二戰星戰克蘇魯,蒸朋賽朋加廢土:《愛,死亡和機器人》

這是由知名漫畫社區The Oatmeal推出的一款卡牌類桌遊《爆炸貓》(Exploding Kittens),出現在E02《三個機器人》中,本遊戲充斥着對隊友的“坑害”,隱喻着本集的主題。類似的隱喻與雙關還出現在本作中多次出現,如E11《幫手》等。

而從動畫技法上來看,這同樣不是本作的短板——其實不應該這麼說。作爲一部多元化集體創作的作品,《愛死機》在本應是短板的基本功上,卻做出了一流的水平!無論是E03《證人》在高飽和度色調賽博朋克場景中驚爲天人的奔逃場景調度,還是E07《裂縫之外》極具張力與感染力的性愛場景與配樂,或者E08《垃圾場》中犀利暢快的多線敘事,乃至E15《盲點》中將“瘋狂”情緒成功投射到屏幕上的誇張造型與動作——這就是頂尖獨立動畫短片應該具有的水平——而《愛死機》,他們做了整整十八集,每集不同!

二戰星戰克蘇魯,蒸朋賽朋加廢土:《愛,死亡和機器人》

失去古老東方魔法、飽受欺凌、遭受殘酷改造的小狐狸精“燕”在蒸汽技師、殺母仇人之後“樑”的幫助下重回狩獵姿態的片段——私心真的很想看樑與燕的後續冒險呢

其實對於這部劇集,我還有很多話想說——它是如此讓人着迷,我甚至忍不住爲每一集都寫一篇評論;每一集都是極其值得咀嚼,耐人尋味,常思常新。“但這裏空白太小,寫不下。”——好吧開個玩笑,事實上,是因爲這部劇集極盡瑰麗與多元化,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可能會有四萬兩千種對《愛死機》的解讀(別問爲什麼是四萬兩千種,因爲萬事萬物的最終解答是42)。如果可以,我更希望大家能在評論區分享、討論彼此的觀點,而不是我在權重更高的文章區給這部極其優秀的作品下一個武斷的觀感。我們評論區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