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機廠」(註一)封閉快一年了,想進去,也不得其門而入。有個機會可以參加文化部為它的將來規劃所辦的公聽會,抱著學習的態度去觀摩聽講。雖然,文化局的南海工作坊會場,討論起80年的古蹟,沒有任何的臨場感,但聽各方聚焦於這個古蹟的聲音,勉為其難的可以「畫餅充飢」。

2014.jpg

2014年9月,鐵道文化節宣傳海報。(圖片來自北市文化局官網)

文化部為「臺北機廠」(以下簡稱「北廠」 於指定為國定古蹟後辦的第一場公聽會我參加了,時間在周間日(周五),地點也有點失望,沒能直接在北廠廠區內召開。

照片 001.jpg

公聽會現場(開議前的席間)。 

我不是「鐵道迷」,但自去年台鐵開放廠區供民眾參觀的最後期限迄今這個「症頭」(註二)未解,目前算是一個對它還癡迷的「廢墟迷」兼「古蹟迷」,參觀北廠,特別尚未死心。

別說不死心不足恃,因為基於這樣的私心,就有了參與的動機,把對這片土地深切的依戀與情感都搬出來支持我持續關心這片工廠遺址被保存下來後怎麼做未來的規劃。

這個古蹟太妙了,因為地處精華(還真有個京華城在附近)地段,地主兼管理者的台鐵就把腦子動到賣土地(註三)解決債務問題上,經歷成為廢墟的時代並不久遠,事實上台鐵迄今還再利用(會末,北廠廠長回應台大城鄉所學生現場勘查研究的提問提及此事),而此古蹟的「活化再利用」涉及「跨域問題」,相當程度足以檢視政治首長的價值觀、處理的態度和眼光,別看這些要素,不同的首長卻有不同的政策結果。

相較於今年4月16日之前,台鐵仍堅持以切割土地還債,對抗希望全區保留的不同發聲,期間透過鐵道迷、市府的溝通、認定、民意代表的奔走、關心北廠的朋友們的集氣等,現在的討論氛圍不見雲開霧散,除了不要讓無名火無端自燃加強保全中、不讓外界團體或無關的個人入內破壞等,令人憂心的是爭取保留下來之後呢?沒有規劃的結果就是管制中的廢墟,或是永遠變成養蚊子的倉庫?北廠到底可以做甚麼利用?

古蹟利用的可能性與規範被適用在北廠了,希望它保留下來的關係人,如其所願的將其留了下來,但是沒說「後續」的問題處理;

文化部在會議資料第2頁說:「...,展現獨特鐵道文化與工業遺產之價值」「整體園區可朝『國家級鐵道博物館』方向進行規劃並建構一個永續經營『活』的博物館。」

什麼是『國家級鐵道博物館』方向進行規劃並建構一個永續經營『活』的博物館呢?

似乎會這樣有心裡嘀咕的只有我吧!?

在場的利害關係人,似乎有默契的知道北廠將要成為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呢,都朝這個方向發表自己的見聞和意見,但整體的維護經費?

這個問題又讓討論氛圍回到當初未定為古蹟時的情況了。

文化部準備將辦個幾場這樣的公聽會集思廣益,是端著菜單找客人上門呢?還是胸有成竹的可以招待上門的客人用餐了呢?其實我不知道。

要求保留,沒有對保留之後預先設想過?

包括錢從何來,都沒有想過嗎?

用文資法第八條來說北廠,中央要編預算,文化部也不能籌資吧。

 


----筆記與會者的意見----

看看現場有...專家學者、民意代表(辦公室代表)、網路社群代表、鐵道相關雜誌編輯、大學裡的研究生、鐵道文史相關社團(包括工作者)、和我一樣關心北廠的群眾等等,我的紀錄是依他們的發言順序將發言內容轉化為文字,概要如後:

1.鐵道文化協會:1)動態保存,與現有鐵路聯結;2)維修的問題(經費);3)易於親近,老少咸宜;4)北廠刻不讓進的問題。

照片 003.jpg

2.打狗鐵道故事館:1)北廠刻不讓進,是拒絕親近古蹟的不當性,古蹟乃為全民共有的資產。2)北廠是活的,與現有鐵路系統聯通;3)營運的自償性要高,自給自足。

3.台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1)今年10月分鐵道文化節是否能開放北廠的問題;2)現況已搶舊荒蕪為當急之要務;3)團進團出辦導覽的必要性。

4.當地社區代表:1)文資的開放參觀;2)讓在地社區積極參與這類公聽會。

5.台大城鄉所學生代表:機場現況的調查與圖片分享。

照片 005.jpg

6.學者、民意代表意見彙整:1)短中長期規劃為博物館,短期的開放古蹟需兼顧各種價值,如勞工文化、鐵道文化、建築等,因此規畫的人才要納入博物館專業者協同;2)責成台鐵局於立院下個會期前將管理辦法擬訂完成;3)這些個專家代表們,都有提到經費問題,有人悲觀,有人樂觀。

7.台鐵局:1)台鐵在古蹟規劃上的必然角色;2)管理維護計畫已擬案,刻正與文資局討論中;另北廠的參觀作業要點(草案)已妥擬,以保證現況不被破壞為要。草案目前計畫採兩階段對以下兩類團體開放:A.公務需要;B.博物館相關團體、學校機關研究為主。3)參觀動線研擬出來後與文資局協處,將會大幅開放。

各方對台鐵定調古蹟前曾高調談論「台鐵財務惡化,恐將影響台鐵行車安全」(註四),原以為代表台鐵局來的主秘會怒髮衝冠的,但在主秘的說明會通力支持古蹟的管理、開放、和基及參予規畫的保證下,氣氛融洽。

8.台北機廠廠長:對外界疑慮古蹟遭破壞的現況說明。

9.台博館企畫組:主要說明「總督府鐵道部」的修繕進度報告:A.古蹟維修工程於2014年元月開工,預訂於2019年內裝及展覽空間完成後對外開放。B.鐵道部的成功,台鐵局不能缺席。

以上是現場我筆記了一下各家的發言要點,花點時間打出的摘要,或許我有聽錯或紀錄筆誤的地方,除了歡迎指正之外,希望免責。另外,會場有錄影直傳上網路的臉書積極社群在散播公聽會的訊息,同步的讓未能與會但對此議題有興趣者,能如臨場般的「參與」這場公聽會,請以他們的紀錄為主,我寫的摘要就看看就好。

文化部在廣泛聽取社會大眾對於臺北機廠之構想與建議後,將作為規劃之重要參考,於下次公聽會將本意聽聞的意見與回覆、進度等併呈與會來賓,一起催生一座活的鐵道博物館。

 

----首都的博物館是啥?----

世界各國都擁有得以展現該國交通歷史與工業科技的博物館 都在首都。日本東京是如此(東京近郊的大宮鐵道博物館)、英國國家鐵路博物館(NRM)設置在約克,(均見公聽會簡報資料第12-13頁)、美國華盛頓更是如此(史密森尼國家航太博物館、美國歷史博物館等),而台灣從沒有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

台博館企劃組所提到的鐵道部台北工場,日本時代為鐵道修理工廠,當時不光修火車還修槍械,那個自清國就遺今的工場(註五),就位於現今捷運松山線北門站,是國定古蹟「台北機廠」的前身,也是台灣的鐵道發源地。

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北工場舊照(北廠塔城街前身).jpg

鐵道部台北工場(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07/31)

首都博物館核心區陸續建構的最後一塊拼圖-「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就是清末劉銘傳興建的台北機器局所在,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建築群和部分清國遺台的鐵道建社以及工業遺產,是台灣人共有的瑰寶,現已規劃成為博物館的專區,由臺博已經接手整修;將來,「鐵到部」與「台北機廠」同是博物館,兩者的定位區隔是,鐵道部適合作鐵道文化和歷史展示;技術層面的東西適合在台北機廠(負責鐵道部博物館園區建置工作的國立台灣博物館言覆)。

 

----芻議----

.身為台灣首都的台北市,能夠擁有比世界各鐵道博物館更珍貴的各種遺址、更廣大的展示空間、更完整的工業遺產群,北廠這樣的文化財幸存,並將成為首都帶狀博物館群之一,對市民來說,是非常可期的但千萬別像「松山菸廠」僅留有古蹟的軀殼而毫無靈魂的搞些「文創」或有些古蹟在搞觀光、吃喝,那樣不能夠了解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也失去我們真正認識台灣這塊土地的機會。

照片.jpg

圖片來源:翻攝自簡報資料第4頁。

.最後,我希望在它成為那樣之前,有機會入內拍攝它廢墟時期的樣貌,將來一天完成蛻變後,對比一下!有興趣也一起再留意北廠的後續資訊吧!


註釋

註一

「臺北機廠」原稱為「臺北鐵道工場」。非搭飛機的機場,而是台鐵的機械工廠,肩負臺灣火車維修、組裝、保養、修理等作業之重要場域。因為是工廠,該場域應用「廠」而非「場」。

它創建於1930年,1935年正式啟用,是臺灣現存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因不是屬於廟宇、漂亮洋樓等歷史建物,長期不受到重視。同時,台鐵近些年來,還被利用於儲存部分列車維修使用的備件,是個可以使用,且不是廢墟的工廠。2013年「富岡機廠」已能取代該工廠的功能,同時在2015年4月被正式列為全區保留的國定古蹟,台北機廠目前由台鐵局列管中,該區域則有保全看守。

註二

北廠去年利用「鐵道文化節」期間,以開放不到一半的區塊(據說,後方還有很大一片都封閉不開放的)供民眾於參觀一個月(2014/09/27至10/26)。我因它故始終無法在最後期限內入內拍照參觀;今年10月30日,北廠落成就滿80週年,台北市政府以「不再是主管機關」為由,停辦該文化節活動。因此,還沒死心的「廢墟迷」至今仍沒機會入內。

註三

台鐵對北廠址原先的開發計畫,除保留約40%面積文資古蹟做鐵道博物館外,有56%(近10公頃)要開發成商場與豪宅。

註四
台鐵局則於2015年03月16日發出新聞稿,強調台鐵局截至去年底,現金債務已高達新台幣1,274億元,台北機廠若全區保留,將惡化台鐵財務,進而影響台鐵行車安全。古蹟指定機關也不應只生不養,造成持有者陷於經費籌措困難的窘境。詳見<台北機廠指定國定古蹟 台鐵:恐影響行車安全>網址: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178259

註五

日治政府將1885年清末劉銘傳主政時為機器局(負責兵器製造與火車修理),改為鐵道部台北工場,最早設在鐵道部旁,後來因為腹地不足在1935年遷至松山庄,即今日台北機廠現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