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之所以要賜死深受寵愛的鉤弋夫人,是為了防止她在幼子劉弗陵即位後干政,做「呂后第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鉤弋夫人。

此人是漢武帝最後的寵妃,不僅容貌絕美、性格乖巧,而且還為皇帝生下一位聰明早慧的皇子,由此鞏固地位、專寵後宮。然而這位寵妃的結局卻極度凄慘,最終因為遭受猜忌,竟被武帝下令賜死。這位悲情的皇妃,便是漢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本姓趙,生於河間國,其父因犯法被處以宮刑,曾擔任中黃門,最終死在長安並葬在那裡。據說趙氏出生後,雙拳緊握不能伸展,似乎攥著什麼東西,但卻沒有人能夠打開。直到漢武帝某次路過河間國,在聽聞此事後將趙氏召來,將其雙手輕輕一掰,才將她的拳頭打開,發現裡面原來握著小玉鉤。

趙氏此時年紀在十四五歲左右,不僅經歷傳奇,而且容貌嬌美,不禁引得武帝愛憐。這次召見之後,武帝便將她納為嬪妃,並號稱「拳夫人」,對她甚是寵幸。由於此時漢武帝已經年過六十,皇后衛子夫及其他寵妃李夫人、王夫人等人,或已經年老色衰,或已經去世,趙氏自然成為皇帝最後的寵妃。

孝武鉤弋趙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間。武帝巡狩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見《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趙氏入宮沒多久,便晉陞為婕妤,居住在甘泉宮中侍奉武帝,因宮殿名為「鉤弋」,所以她又被稱為「鉤弋夫人」。此時,漢武帝因年紀老邁,基本上不再翻妃嬪們的「牌子」,由此趙婕妤專寵後宮。太始三年(前94年),趙婕妤誕下一位皇子,年已63歲的皇帝聞訊後異常興奮,並為幼子取名為劉弗陵。

此時漢武帝已經垂垂老矣,隨著身體狀況的變差,猜忌心卻日漸加重起來。此時,太子劉據由於在位日久,且生性寬仁,深得朝廷內外的擁戴,無形中也給漢武帝帶來壓力。就在這微妙的時刻,先前跟太子結怨的水衡都尉江充便向皇帝誣陷太子,說他在宮中行巫蠱詛咒皇帝。

武帝此時正飽受病痛折磨,於昏昏然之際,竟然授權江充搜查後宮,查處一切可疑的地點和人員。江充在搜查太子宮時,暗中授意手下人栽贓陷害,並用挖出來的桐木人偶威脅太子,劉據百口莫辯,便矯詔發兵誅殺江充。漢武帝聞訊後大怒,派丞相劉屈氂發兵討伐太子,「巫蠱之禍」由此爆發,並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最終,太子兵敗逃竄,最終在湖縣自殺身亡,其妻史良娣、長子劉進等人同時遇難,衛皇后隨即也自殺身亡,而受此事件牽連被殺的皇室、公卿難以計數。而隨著太子劉據死於非命,該由誰來繼承帝位,成為擺在武帝眼前非常緊迫的任務。

此時,有資格繼承帝位的皇子有四人,分別是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和幼子劉弗陵。不過,劉旦野心過於明顯,劉胥做事沒有法度,劉髆跟罪臣李廣利、劉屈氂「交集」太多,最終都被武帝否決。如此一來,最終只剩下小娃娃劉弗陵。

然而考慮到劉弗陵年齡太小,即位後勢必要依靠母家勢力,那麼當年呂后干政的現象恐將再次出現。想到此,漢武帝非常苦惱,在思索良久後,最終做出一個看似殘忍的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但在此之前將趙婕妤賜死,至於輔佐幼主的事宜,則交由貌似忠順的大將霍光。

關於趙婕妤被賜死的時間,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大約是在後元元年至後元二年(前88年-前87年)之間。當時,漢武帝在向霍光表達託孤之意後,便將趙婕妤召來,故意斥責她行為不端,並命人將她關進監獄。儘管趙婕妤連連叩頭請罪,但最終還是被賜死。

上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見《史記·卷四十九》。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駕崩,太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劉弗陵即位後,追封母親趙婕妤為皇太后,並為她大起陵墓,以皇后之禮改葬。趙婕妤若泉下有知,自當含笑瞑目了。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鑒》


鉤弋夫人的死,一方面是因為漢武帝的多疑,另一方也是因為她心機太深而被漢武帝所忌憚。

《史記》中沒有關於鉤弋夫人的記載,但是褚少孫續補的《史記》說,漢昭帝劉弗陵被立為太子時僅五歲,在他被立為太子後沒幾天,他的母親鉤弋夫人就因為小事被漢武帝送進宮中的監獄掖庭,不久鉤弋夫人就去世了。漢武帝對身邊的人說,國家之所以混亂往往因為子少母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呂雉。由此看來鉤弋夫人似乎是漢武帝下令處死的。但是鉤弋夫人之死《漢書》記載得非常含糊,只說她犯了過錯被漢武帝譴責,她因此憂懼而死。關於鉤弋夫人的死因,褚少孫的記載很有可能是真的,班固《漢書》為了美化漢武帝故意含糊其辭。下面我們簡單地分析一下:

漢武帝即位之初未能親政,國家大事由他的奶奶竇太皇太后掌控。為此漢武帝深感壓抑,他曾幾次試圖奪權未果,直至竇太皇太后去世他才覺得自己得到了自由。因為這個經歷,他擔心自己死後出現女主幹政是合乎情理的。

既然擔心女主擅權,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立這個最小的兒子為儲君呢?因為在武帝晚年發生了巫蠱之禍,作為儲君精心培育多年的長子劉據,被人誣陷用巫術詛咒漢武帝,漢劉據情急之下發兵謀反,兵敗後自殺。此時除了五歲的劉弗陵外,漢武帝在世的兒子就只有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了。劉胥力能扛鼎,可徒手與熊虎搏鬥,但行為舉止隨便輕浮,不適立為儲君。劉旦太急著接班,漢武帝還沒決定立誰為太子,他就上書請求入京城,這下子犯了老皇帝的忌諱,漢武帝因此對他厭惡起來。劉弗陵從小聰明伶俐,漢武帝覺得他在所有兒子中最像自己。經過幾番考慮後他下決心立幼子為儲君。

漢武帝是個控制欲極強、疑心病很重的人。巫蠱之禍發生時漢武帝已經七十高齡了,太子劉據已經四十歲了。老皇帝擔心兒子等不及了搶班奪權。在劉據被誣告之前,劉據的兩個姐姐、宰相公孫賀(劉據的姨父)都被人告發用巫術詛咒皇帝,漢武帝毫不留情地殺了公孫賀和兩位公主。劉據在這種情況下內心十分不安,一有人誣告就嚇得起兵謀反了;漢武帝追捕太子想聽聽太子的解釋,但劉據認為父親敏感多疑、冷酷無情,大概是派人追殺自己的,二話不說直接自殺了。

漢武帝生性多疑,即使身邊再親信的人他都不能完全信任。鉤弋夫人又恰恰是個心機很深的女人。史書記載,鉤弋夫人從小雙手緊握不能張開。漢武帝外出巡遊走到河間時,有方士說這個地方有神奇的女子。漢武帝聽說了鉤弋夫人的事情覺得很神奇,親自召見了她,當漢武帝用手一摸,鉤弋夫人的雙手就突然能伸開了,伸開一看裡面握著個玉鉤。看到這麼神奇的事情,漢武帝很高興,再加上少女長得很美麗,就當即加封她為拳夫人。回宮後將她居住的宮殿命名為鉤弋宮,大家都稱之為鉤弋夫人。鉤弋夫人的神奇還不止這一點。她懷孕十四個月才生下了劉弗陵。傳說堯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生了堯,漢武帝認為這個孩子也會像堯一樣不凡,就將鉤弋夫人的住處命名為堯母門。

我們一看就明白,上面的這兩件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鉤弋夫人的病是她為了接近漢武帝勾結方士編造出來的。懷孕十四個月也是她為了抬高自己孩子的身份編造出來的謊言。鉤弋夫人的父親曾經因犯法遭受宮刑,後來在漢宮中做了宦官。她父親身為宦官,對漢武帝的性格應該是比較了解的。漢武帝一向迷信鬼神之事,在宮中供奉了很多方士,有些方士還被他加封了將軍、甚至娶了公主。鉤弋夫人大概是從他父親處了解到了漢武帝的這個弱點,就編造了這些神奇的事情來謀取漢武帝的寵愛。

但是漢武帝也是個聰明人。他曾經看破方士李少翁、欒大的欺騙伎倆,不會看不懂鉤弋夫人的小手段。但鉤弋夫人設計的小把戲,無論是治病還是懷孕十四個月,都能證明漢武帝是個神奇不凡的帝王,這個馬屁拍得好。漢武帝是個好色之人,鉤弋夫人美貌聰明,漢武帝也就順水推舟、揣著聰明當迷糊,對鉤弋夫人寵愛異常。但老皇帝並不糊塗,他對心機深沉的鉤弋夫人始終是有著戒心的,就在自己死前殺死了鉤弋夫人。


大家知道,漢武帝是一位非常多情的男人,一生之中擁有很多女人,僅史書上記載受過恩寵的就有七位。。。。。。。。

而鉤弋夫人又是漢武帝晚年最為寵幸的女人。即便如此,漢武帝最後依舊忍心殺了她,那麼這一切又都是為了什麼呢?

鉤弋夫人,本姓趙,因為入宮之後住在鉤弋宮,故而被稱之為「鉤弋夫人」。

說起鉤弋夫人入宮的故事,還多少有些傳奇色彩。話說漢武帝晚年十分喜歡巡視天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外出遊玩一下,欣賞一下自己統治下的大好河山。

有一次,漢武帝巡幸到了河間這個地方。吃喝玩樂之後,漢武帝身邊有一人站了出來,向漢武帝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

然而,此時的他不會料到,正是由於自己的這一句話,將來竟然改變了大漢王朝的命運。

此人是一位術士,精通「望氣」之術——我國古代就有這麼一批人,他們精通天文地理和風水術,常常伴隨在帝王的身邊,天下間的吉凶禍福,通過他們那神奇的眼睛,便可以窺伺一二,甚至可以左右帝王的某些決策。

此人吃飽喝足之後,對著不遠處的天空仰望了片刻,然後便很神秘地告訴漢武帝——此地有一位相當非凡的女子。

話說了一半他便不說了,至於這個謎底如何,則需要漢武帝自己去揭開。如果自己此時說破的話,則就失去了這件事情本身的神秘性。

當然,晚年的漢武帝,也是一位充滿好奇心的人,便命令身邊的工作人員和當地官員前去尋找,破解這個謎面。

也還真別說,派出去的人還真找到一位非常奇特的漂亮女孩(漂亮在這裡真得很重要)——此女孩多年來雙手一直都緊握著,不能鬆開。

說來奇怪的是,當這位女孩兒來到漢武帝身邊後,竟然被漢武帝輕而易舉地就掰開了,解除了她多年來的「痛苦」。

對於出現在自己眼前的這位漂亮女孩兒,漢武帝頓時便感覺到自己的血管里補充了大量的新鮮血液。他沒有讓這個女孩兒回去,而是把她留在了自己的身邊。

進宮之後,很快這位姓趙的姑娘就被冊封為了婕妤(等級相當於清代的貴妃,在後宮的十四個等級中位列第三等),正式成為了漢武帝晚年眾多老婆之中的一員。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不久之後,鉤弋夫人便發現自己懷孕了——不得不說,漢武帝雖然快七十歲了,但體格還是非常強壯的。

真是厲害了 ,漢武帝。。。。。。

如果說鉤弋夫人的出現具有一定神話色彩的話,那麼她所懷的這個孩子,也註定是不平凡的——絕大多數女人都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而鉤弋夫人的這個孩子,從懷孕到出生,竟然前後歷時十四個月,真是辛苦了鉤弋夫人這位偉大的母親了!

當這位皇子出世的時候,漢武帝已經七十歲了。

不久之後,伴隨漢武帝幾十年的衛皇后和她的兒子、孫子,在「巫蠱之禍」中被漢武帝誅殺殆盡,僅僅在刀口下放過了一個出生剛剛三個月的皇曾孫。

此時,在漢武帝為數不多的幾個兒子之中,年齡長的都品行不正,不符合漢武帝對於接班人的選擇要求。

眼下,只剩下鉤弋夫人所生的這個皇子具有繼承資格。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鉤弋夫人的這個孩子已經五歲了。此時的漢武帝,不僅喜歡年輕美貌的鉤弋夫人,而且也相當喜歡鉤弋夫人的這個孩子。

除了愛屋及烏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漢武帝始終都感覺這個孩子很像自己——別看小小年紀,做事風格卻很有一套,很像當年自己小時候。

所以,在漢武帝看來,這個孩子將來長大後,一定也會成為一位優秀的皇帝的。

此時,在漢武帝的腦海里,已經孕育出一種想法——等將來自己百年之後,讓這個孩子來繼承自己的皇位,希望他可以把大漢王朝繼續帶領導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此時有一件事情讓漢武帝心中始終都放不下——那就是鉤弋夫人母子「母壯子少」的現象!

因為在大漢王朝在經歷過呂后家族的獨裁專政後,深深感受到了「母壯子少」這一現象對於整個王朝的威脅——在漢惠帝青年時期,朝政及被呂后把持;在呂后執政的晚年,呂家人幾乎取代了整個漢朝皇室,劉家的江山差點兒就改朝換代了。

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做為一代明君,漢武帝不想將來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在自己的王朝身上。

於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他放下了自己的仁慈,決定在自己把皇位傳給這個兒子之前,必須先要去除掉他的母親,以防後患。宮中便傳來鉤弋夫人去世的消息。

不久之後,漢武帝病危,他在病床上宣布立鉤弋夫人的兒子為太子。

次日,漢武帝駕崩,皇太子即皇帝位,他就是歷史上的漢昭帝。

美麗的鉤弋夫人委屈地死了,死在她那個可畏可敬而從不可親可愛的丈夫手裡。

我們可以想像,當武帝下令將她送達庭獄,她被那些粗魯的武士推搡著嬌弱的身軀往宮外走去時,她在驚懼間無助地回顧武帝的那一眼,該是何等的凄涼而陰冷。

當武帝的病體日漸沉重時,他也許終於明白了世上很可能並沒有神仙,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也不免終為黃土。

這樣,他不得不考慮身後之事了,那就是即使自己不能長生不老地做皇帝統治天下,也應該由自己的子孫後代坐享其成。

思來想去,他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劉弗陵時年七歲,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武帝猛然想起漢初呂后故事,心中不由一驚,當即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的同時,處死劉弗陵的生母——也就是他晚年最寵愛的妃子鉤弋夫人。

  漢武帝原本也算多情種子,但如果女人一旦被他認為有可能危及他家的江山時,這女人除了趕緊地、自覺地、知趣地死去,別無他路。

  關於處死愛妃鉤弋夫人的情景,司馬光寫道:「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速行,汝不得活!』卒賜死。頃之,帝閑居,問左右曰:『外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之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當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竟然對一個自己深愛的婦人感到恐懼時,我們才恍然明白,專制與獨裁體制下的君主雖然看上去威武而堅挺,實際上卻比一張白紙更加脆弱。

美麗的鉤弋夫人委屈地死了,死在她那個可畏可敬而從不可親可愛的丈夫手裡。。。。。

卻也是為了她的孩子而死,不得不說,古代的帝王的心思向來都是難以捉摸的。。。。。。


漢武帝一生雄才偉略,雖然晚年也曾試圖靠煉丹求取長生以保政權永固,但是人總是要死的。

意識到不能長生後,漢武帝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也不曾含糊。

他的嫡長子,也就是衛子夫生的劉據一直中規中矩,雖然子不類父,但是劉徹還是沒有廢掉這個太子。

但是太子背後的人讓漢武帝一直睡不著覺。

一到晚上劉徹就會想起高祖劉邦得國不易,結果高祖死後,主少國疑,加上一個強勢的呂后臨朝稱制,大漢神器差點被呂氏摘走。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爺爺漢文帝才有機會從一方諸侯問鼎天下。

有感於自己一路反擊匈奴也是風風雨雨,開疆擴土無數之外,手下的衛氏一門已經成長起來。

而衛青也正是劉據的舅舅。

忌憚於衛氏的實力,漢武帝一直考慮更換劉據,但是血溶於水,劉據也挑不出錯來,於是漢武帝就從另一個方向削弱衛氏的實力。

可偏偏劉據性子軟,被奸臣挑撥趁著漢武帝外出犯了大錯,竟然在京城內帶兵要誅殺丞相一家。

此事一出,漢武帝一度對劉據徹底失望,而劉據也懼逃出長安,最後半路自殺。

為此,漢武帝更是遷怒甚廣,衛子夫也被逼自殺,衛青兩個兒子也受到牽連。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漢武帝對呂后臨朝稱制有些迷一般的恐懼。

現在劉據死了,漢武帝得重新挑一個,選來選去選了一個外戚力量最薄弱,又最像自己的劉弗陵,更是逼迫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先行而去,就這樣劉徹才徹底放下了心。

而鉤弋夫人為了成全自己兒子,自願成了劉徹心魔的最後亡魂。

可惜可嘆,漢武帝千防萬防,防得住一世卻防不住大漢一朝,最後還是王皇后的侄子王莽篡了漢朝。


漢武帝之所以要最寵愛的殺鉤弋夫人,這得從晚年立諸說起。

漢武帝一共生了六個兒子:劉據、劉閎、劉旦、劉胥、劉髆、劉弗陵。其中最有可能得到漢武帝繼承權的是太子劉據、昌邑王劉髆、劉弗陵。原因是他們三人的母親是漢武帝一生早、中、晚三個時期的三個最愛。早年漢武帝寵愛衛子夫,結果愛屋及烏下,衛子夫所生的兒子劉據被立為太子。中年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昌邑王劉髆當然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兒子之一了。晚年他寵愛鉤弋夫人,鉤弋夫人所生的劉弗陵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而且因為「類己」,所以最得漢武帝喜愛。漢武帝就在很多場合公開表示了對劉弗陵的喜愛。

結果因為「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為「被謀反」而最終被殺後,太子一位空出來了,劉弗陵無疑是太子的最大熱門。

漢武帝廢長立幼之心已是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昌邑王劉髆感到了危機。

結果,「巫蠱之禍」受牽連的還有昌邑王劉髆,漢武帝雖然免除了對劉髆的「刑事處罰」,但還是給予了「嚴重警告「處罰。這件事的最終後果是:劉髆已宣告退出太子競爭行列了。也不知是不是受此打擊,只過了一年,鬱鬱寡歡的劉髆就英年早逝了。

「老三」劉旦時來運轉,成了「活著」的眾皇子中年齡最大的,按以往「立長」的原則,他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也正是因為這樣,劉旦開始狂妄自大,打出的口號是:我是太子接班人,我怕誰?結果漢武帝以「窩藏罪」削去燕王劉旦所管轄的良鄉、安次和文安三個縣。削了地比削了你頭上的烏紗帽後果更嚴重。劉旦立儲的夢想至此徹底破滅,失敗的原因。而劉胥也是個驕橫跋扈的人,漢武帝早早就把他排除在「立儲」之外。

就這樣,年幼的劉弗陵不費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地就成了漢武帝唯一的接班人。

然而,漢武帝卻還是有兩大煩惱:

一是劉弗陵年齡太小,還不滿八歲,要他繼承皇位,要親政至少還得等上十年。這十年,他能不能坐穩皇帝的寶座?能不能制伏天下?這是一個未知數。還有自己百年之後,劉弗陵能不能制伏兩個「不安分」的哥哥劉旦和劉胥成了漢武帝頗為頭疼的事。

二是鉤弋夫人太年輕。鉤弋夫人正值花兒綻放般的黃金年華,才二十多歲,一旦自己百年之後,這朵嬌艷的國花會不會紅杏出牆呢?還有,劉弗陵還小,如果鉤弋夫人代他親政,被她抓住了朝中大權,到時候屠殺劉家的人,竊取劉氏天下怎麼辦?她會不會學呂后,成為呂后第二呢?

「主少母壯」這個難題擺在漢武帝的面前,讓他「費思量」。思來想去,為了避免重蹈呂后覆轍,最終,漢武帝決定採取「殺母存子」之法來解決這二個煩惱。


多情總被無情誤

似乎偉大的政治角色,一生總離不開權和欲這兩個字。漢武帝也不例外。他十六歲登基,內設中朝,布推恩令,穩固自身根基;外驅匈奴,南並百越,東至朝鮮,西到蔥嶺,開疆擴土,一生中文功武耀不可勝數。但他對女人,實在薄情的很。曾讓他許下重諾的陳阿嬌,最終被他棄之於長門宮內,鬱郁數年而終;出身卑微的衛子夫,受巫蠱之禍牽連,自殺身亡;遺世獨立的李夫人,雖被武帝挂念許久,但在宮牆之內,舊人很快被新人替代;還有那位手握玉鉤的奇女子,身為武帝最後一位寵妃,為他生下了一個天賦異稟的皇子,本該前程似錦,未料待到皇子七歲那年,她被武帝毫不憐惜地下令處死。她究竟犯下了怎樣的滔天大禍呢?還是說她的死另有隱情呢?這就要慢慢道來了。

一、河間初見

此時的漢武帝已是花甲之年,宮中妃嬪要麼已經年老色衰風韻無存,要麼已然羽化歸仙。後宮中讓武帝感到滿意的實在寥寥無幾。

也就在這時,趙氏出現了。

即使在正史記載中,這次相遇都充滿了神秘色彩。

武帝外出巡狩,也就是在地方上視察工作。途中經過河間這個地方,跟隨武帝的望氣者覺得此地的雲氣不同凡響,於是把這件事稟告皇上,表示這裡必然藏有一名奇女子。武帝生性風流,一聽說有奇女子,心中一動。立刻派遣使者去找這位女子,好巧不巧,他們竟真在本地尋到了一位符合條件的姑娘。這姑娘姓趙,不僅有傾人之姿,還有頗為傳奇的故事。聽當地人說,她天生雙拳緊握,從未張開過,也曾有好事之人嘗試過想要將她握拳的的雙手打開,但都以失敗告終。武帝對這樣的事聞所未聞,大感稀奇。抱著嘗試的態度,武帝走上前輕輕為其舒展手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位女子從來未曾張開過的手緩緩展開。更稀奇的是,一枚小小的玉鉤躺在這奇女子的手裡。武帝對此深深痴迷,吩咐下人將其扶入步輦,帶回宮中,並封其為拳夫人。年輕貌美的拳夫人深得武帝寵幸,又因無人爭寵,很快被升為婕妤,賜居鉤弋宮。因此她又被稱為「鉤弋夫人」。

太始三年,進宮不久的鉤弋夫人誕下皇子。這時武帝已經六十二歲了,(不知道為什麼史記載是70歲,根據我的推算應當為62歲),老來得子,武帝自然是喜不自禁,為他起名弗陵,號鉤弋子。說來也怪,一般人懷胎十月便自然分娩了,劉弗陵卻足足待了14個月才肯離開娘胎。史書曾有記載,上古時期的英明君主堯也是懷胎14個月才生下來的。如今自己的兒子竟能夠和如此偉人有相似之處,一定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念及於此,武帝更加高興,頭腦一熱便將鉤弋宮改名為堯母門。

彼時衛皇后容顏已老,深居宮闈。她的兒子劉據雖貴為太子,卻因太過謙和溫馴,加之衛青和霍去病亡故,衛氏家道中落,並沒有十分得寵。隨著年歲漸長,劉徹對小兒子也是越看越喜歡。劉弗陵自己也十分爭氣,這個小皇兒聰慧異常。武帝常常對他人感慨,這個小兒子最像他。母憑子貴,錦衣華食、綾羅珠寶,鉤弋夫人樣樣不缺,但她沒有想到,自己生下的這個兒子竟成為自己悲劇人生的原因。

二、巫蠱之禍

劉弗陵三歲時,長安城裡發生了一件改變他一生的大事——巫蠱之禍。若沒有這件事,他或許會被封為王,安穩一生。

然而這件被皇帝深深忌諱的事就這樣發生了:丞相公孫賀之子涉嫌用巫蠱之術謀害皇帝,於是公孫一族被滿門抄斬。武帝連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都沒有放過——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因此案受到牽連,不久之後被處死。但案件至此並沒有結束,反而愈演愈烈。

負責調查此案的江充,一直與太子存有嫌隙,他抓住時機,想要趁此機會狠狠整太子一把。隨著搜捕的範圍不斷擴大,長安城內人人自危。最後江充終於把矛頭指向了終極目標:太子劉據。果然,江充「得償所願」地在太子宮內搜出了大量的木偶和用於詛咒的符咒,並告訴太子,這件事很快會被他稟告聖上。這下,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劉據也明白自己被算計了。百口莫辯的太子,想起公孫一族的前車之鑒,下定決心不能坐以待斃。一不做二不休,在太子傅石德的建議下,劉據調集兵力滅了江充。誰料,江充的一個屬下趁亂逃出,並將消息帶給了在甘泉宮休養的武帝:太子謀反了!武帝深諳太子秉性,對於這樣的傳言他最初不肯相信。但當派出的使者和丞相劉屈氂的證詞都對劉據不利的時候,武帝動搖了,他下令痛下殺手。事已至此,劉據不反也是反了。由於勢單力薄,劉據兵敗出逃。得知消息後,衛子夫自殺。同年8月,太子行蹤暴露,於湖縣自縊身亡。

巫蠱之禍至此告一段落,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武帝已年近花甲,黃土都快沒過頭頂了,皇儲之事仍然懸而未決。

太子畏罪自殺,那麼剩下的幾個皇子,到底哪一個有能力接管武帝的江山,成為儲君呢?

齊王劉閎早早夭折;昌邑王燕王劉旦,認為皇儲之位非自己莫屬,翹起了狐狸尾巴,上書請願擔當值宿護衛,想要當太子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遭到武帝的嫌惡;廣陵王劉胥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不能擔此大任;昌邑王劉髆因劉屈氂和李廣利合謀立他為太子的事情敗露被排除在外;武帝把目光鎖向幼子弗陵。

三、笑漸不聞聲漸悄

即使立弗陵為太子的想法越發熾盛,武帝一直都沒有採取什麼真正行動。但死亡這件事即使是對英雄也不可能心慈手軟,留給他的時間畢竟不多了。於是他在甘泉宮召集畫工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圖,而後將這張圖送給了自己的信任霍光。事已至此,任何一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武帝真正的意圖——他希望自己仙去之後,霍光能夠像周公姬旦一樣,盡心儘力輔佐幼子弗陵。

但還有一件事一直如陰雲般聚在武帝的心頭,揮之不去。

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已是日薄西山,時日無多,而鉤弋夫人才二十齣頭,正是壯年之際。昔年高祖駕崩後,呂后專政,十六歲的惠帝劉盈即位後,不一樣只能夠當個傀儡?他貴為一代天驕,最初執政之時不也一樣受制於竇太后,深受外戚之苦?更何況弗陵不過是個黃口小兒,即使他比起同齡人顯得卓爾不群,但他畢竟只是個小孩子啊,如何與一個成年人抗衡?鉤弋夫人性子沉靜,理論上來說她擾亂朝綱的可能性實在不大。但如果鉤弋夫人成為權力的頂端後,被權力沖昏頭腦,代行朝政怎麼辦?武帝為了自己子孫基業也不得不小心謹慎。思來想去,與其留有禍端,不如除之後快。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數日之後,武帝突然無故大怒,嚇得鉤弋夫人脫下頭飾耳飾連連叩首,奈何武帝殺心已起,命人將其帶往掖庭。一切變故來得太過突然,鉤弋夫人顯然還沒有弄明白現在是個什麼情況,懇請武帝看在昔日的情分上饒她一命。梨花帶雨楚楚可憐的鉤弋夫人並沒有博得武帝的同情,武帝冷冷說道,「快走吧,你活不了了。」鉤弋夫人被賜死在甘泉宮內,她的屍體被連夜送出宮去。這一縷芳魂終究埋入大地,化作一抔黃土。

武帝對鉤弋夫人真的沒有一點感情嗎?非也。只是皇帝的恩情,如同晨間的朝露,分量太過微弱,當這份恩情需要以祖宗基業作為賭注時,武帝選擇退卻也在情理之中了。怎奈宮門深似海,政治雲詭波橘,又怎是她一個小女子參的透的。如果還能再給鉤弋夫人一個機會,她會不會選擇當一個盧家莫愁呢?

對於武帝處死鉤弋夫人這件事,褚少孫是這樣評價的,「昭然遠見,為後世計慮,固非淺愚文儒之所及也。」(《史記·外戚列傳》)這昭然遠見,也不過是害怕劉姓江山易主罷了,卻還要給自己套上冠冕堂皇的借口,不免令人發笑。

四、鉤弋夫人悲劇的根源

歷史上進入帝王家的女子多如星辰,籍籍無名的多,能夠名留史書已是極少數,名留史書又得以善終的更是屈指可數。即使貴為妃嬪,她們也不過是皇帝的附屬,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她們因皇帝的寵幸光耀門楣,無尚榮光;也因皇帝的疏離,或幽閉或賜死。

宮中女子的生死榮辱全在皇帝一念之間,鉤弋夫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這種萬千寵愛集於一身的妃嬪終抵不過紅顏薄命。自古君王最多情,奈何多情之人亦最寡情。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君不見明妃淚濕春風鬢腳垂,君不見貴妃含情凝睇謝君王,這些後宮中的悲劇帝妃不過只是中國古代萬千悲劇女性的一個縮影。但縱然中國古代有無數悲劇意義的女子,卻沒有哪一類女子比帝妃更有爭議性,她們的一顰一笑牽動帝王心,更牽動偌大王朝的命脈。在男權社會的枷鎖里,她們終究是沒有自由的,榮寵極盛也一樣,稍有不慎便會淪為國家政治的犧牲品。

倘若深究其悲劇根源,最直接的還是因為傳統中國是父系社會。恩格斯曾說,「最初的階級壓迫是同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同時發生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當我們進入階級社會時,就已經承認了男性居於社會的中心,女性就被自動放在了被支配被奴役位置上,地位愈加低下。在社會分工上,女性一般處理家內瑣事,相夫教子便是她們的天職。在宮廷中,嬪妃要有其妃德,她們的勢力範圍一旦踏出宮闈,不僅皇帝不會允許,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王夫之留下這樣一句話:「母后臨朝未有不亂者。」(《讀通鑒論·卷七》)也解釋了古人對於女性干政的看法。然而,男性掌權時天下就一定不亂嗎?

鉤弋夫人死得實在很冤。

只有衝破浸潤到這歷史文化骨子裡的男權的束縛,才是避免女子香消玉殞悲劇的根本之道啊。

參考文獻:

1.毛佩琦:《中國后妃制度論述》,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0年第6期

2.張星久:《母權與帝制中國的后妃政治》,載《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趙鉤弋(?~前88年)即鉤弋夫人、拳夫人。西漢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人。武帝巡狩過河間時得幸,進為婕妤,居鉤弋宮。太始三年(前94)年生子弗陵。後元元年(前88年)武帝欲立弗陵為嗣,恐她日後擅權,遂借故刺死。

趙鉤弋是河間人。相傳漢武帝北巡河間,看見空中有青紫色的霧氣,他詢問術士,術士說這地方必定有奇女子。於是武帝派人挨家查訪,果然有一個趙家少女,長得艷麗絕倫。但有一件怪事,她從出生時兩手就拳曲不開有人告知武帝,武帝親自去驗看,果然如此,於是命從人試圖解開趙鉤弋緊握的雙手,卻沒有一個人可以扳開。待武帝親自去解,趙鉤弋那緊握的柔荑卻慢慢展開,手中握著一個碧綠的玉鉤。武帝大為驚異,於是將趙鉤弋載入後車,帶回宮中。當夜便召幸了趙鉤弋,老夫得了少妻,如魚得水,別有一番滋味。當即特地建了一間宮室,讓她居住,號為鉤弋宮。封趙鉤弋為夫人,稱作鉤弋夫人。後代有藏鉤戲:一隻小鉤在眾人手中傳遞,雙方互猜小鉤所在,猜中者獲勝。唐代李商隱即有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的句子。一年後,鉤弋夫人懷孕,但

十四個月

後才生下一個男嬰,取名弗陵。鉤弋夫人進封為婕妤。武帝以前聽說上古時堯帝的母親慶都,懷孕十四月才生下堯,與鉤弋夫人生子一樣。於是稱鉤弋宮的宮門為堯母門。野史上說鉤弋夫人精通黃帝素女等古代床上術,可以使武帝返老還童。西漢沿襲秦朝的宮廷制度,妾皆稱為夫人。一個嬪妃被尊稱為堯母,意味著剛出生的弗陵被武帝期望成堯帝,不知置衛皇后與太子劉據於何地?一些奸佞之人揣摩聖意,他們認為武帝想要改立弗陵為太子,於是開始私自密謀嫁禍太子劉據,企望藉此可以平步青雲。漢武帝已年將七十,但好色之心不改。後宮美女上萬,再加上年老,不久身體垮了下來。疾病纏身,耳目不靈,常

產生幻覺

。一天中午他在宮中睡覺,夢見有無數木人持杖打他,頓時嚇出一身冷汗。醒後尚覺心驚肉跳,魂不守舍。之後武帝與江充談到了這個夢,江充

一口咬定

是巫蠱作祟。武帝便令江充隨時查辦。江充藉機誣詐,他往官民的住處,掘地找蠱,只要看見木偶,便不論出身貴賤,一律辦罪。其實地中掘出的木偶,全是江充暗中預先埋下的,官民被陷害受戮的數萬人。後來誣陷到了太子劉據身上,太子忍無可忍,發兵收捕江充。事不成,太子劉據自縊而死。這就是歷史上的巫蠱之禍。太子已死,面臨立儲問題,少子弗陵資質聰穎,與武帝相類,只是年齡還很幼小。鉤弋夫人又正值青春年少,將來兒子為帝,鉤弋夫人必然會幹政,恐怕又是一個呂后。武帝思來想去,只有先擇一個可靠的大臣,交付託孤的重任。朝中只有霍光與金日磾老成持重,可以託付大事。但金日磾是胡人,不能服眾,於是決定授意霍光。武帝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的圖像派黃門賜與霍光。於是左右群臣皆知武帝意欲立少子。第二就是處置鉤弋夫人以絕後患。一天武帝在甘泉宮,借事故意尋隙,厲聲責罵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嚇得臉色慘白,慌忙脫下簪珥,叩頭謝罪。誰知武帝竟掉轉臉,令左右侍女把她牽扯出去送入掖庭獄中。鉤弋夫人入宮以後,從未經過這樣的委屈,此時好似晴天霹靂,出人意外,不由得珠淚盈眶,想要開言問個明白,只是喉中哽咽,連一句話都說不出,她頻頻回顧,希望得到武帝的垂憐。武帝見她愁眉淚眼,也很不舍,但為了漢室基業,狠下心揚聲催促道:快去、快去!你不能活了!鉤弋夫人還想再說,已被侍女牽出,送交獄中。這天晚上被下詔賜死。這天大風揚起漫天灰塵,聽到這件事的人都很傷感。後來武帝病死,弗陵即位,追封其母趙鉤弋為皇太后。武帝賜死鉤弋夫人時,曾問左右:外人可有異議?左右說:外人認為陛下即便立少子,也不應殺了他的母親。武帝喟然嘆息說:庸愚無識之輩,怎麼知道朕的想法?歷代國家變亂,多由主少母壯所致,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你們難道沒聽說過呂后的故事么?左右聽了,才知武帝的用意。都說最毒婦人心,其實還忘了一句無毒不丈夫。武帝建立的立子殺母制,被北魏所仿效,且一直延續了下去。《搜神記》記載:初,鉤弋夫人有罪,以譴死,既殯,屍不臭,而香聞十餘里。因葬雲陵,上哀悼之。又疑其非常人,乃發冢開視,棺空無屍,惟雙履存一雲。昭帝即位,改葬之,棺空無屍,獨絲履存焉。另據(明)王世貞《艷異編》中記述趙鉤弋隨武帝至甘泉宮,她對武帝說:『妾相連此,應為陛下生一男。年七歲,妾當死。今必死於此,不可得歸矣。願陛下自愛。宮中多巫蠱氣,必傷聖體,幸慎之。』說完就忽然死去了。殯葬後,屍體的香氣飄散十餘里,葬在雲陵。武帝極為哀悼,懷疑趙鉤弋不是常人,於是打開棺木,棺中空空如也,只有衣履尚存。在《艷異編》這裡,趙鉤弋之死屬於天意,而且死後屍解成仙。荒誕的傳說,多屬於後人同情之想像。

漢武帝一生有六個兒子。長子劉據很早就被立為太子。但是,後來的巫蠱事件之中,太子劉據自殺身亡。漢武帝的次子劉閎早卒。三子燕剌王劉旦,由於表現過於露骨而被漢武帝痛斥。四子昌邑哀王劉髆也死於漢武帝生前。五子廣陵厲王劉胥是一個敢和熊摔跤的人,自然不能將天下交給他。漢武帝還有一個小兒子名叫劉弗陵。而鉤弋夫人就是劉弗陵的母親。

關於鉤弋夫人,還有一段傳奇。鉤弋夫人本姓趙,其父是一個宦官,當然是生下了孩子之後才被閹掉的。這個姑娘很不幸,身有殘疾,生下來雙手緊握,不能展開,一直長到十多歲了,還是這樣。有一年漢武帝外出巡視,路過河間,漢武帝身邊負責占卜的「望氣者」向他彙報說,這附近應該有一個奇女子。於是,趙姑娘就被帶到了漢武帝身邊。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了:趙姑娘緊握了十多年的雙手被漢武帝輕輕一掰就伸展開來了,而且她的手心裡竟然還握著一個玉鉤!這就說明,這個奇女子就是為漢武帝而生的。既然這樣,漢武帝也就不再客氣,當即笑納了。

相對於其他後宮的女人,趙姑娘是幸運的,他不僅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被封為婕妤,因為居住在鉤弋宮而被稱為鉤弋夫人,而且,她在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又為漢武帝生下了一個兒子!此時的漢武帝已經六十二、三歲了,老來得子,漢武帝興奮的心情是可以想像的。漢武帝非常喜愛這個小兒子,他給這個兒子取名為劉弗陵。漢武帝將鉤弋宮的大門命名為「堯母門」。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母子受寵的程度!

巫蠱事件之後,漢武帝不得不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了。漢武帝唯一能選擇的就是還在自己身邊的小兒子劉弗陵了。但是,漢武帝對這樣一個不得已的選擇是極其不放心的。漢高祖身後呂后專權,大漢王朝一度岌岌可危。漢武帝不能不擔心自己身後是否會出現類似的局面。漢武帝並沒有急於公布自己的選擇。

當時,漢武帝身邊最信任的大臣就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有一天,漢武帝派人給霍光送去一幅畫,畫的是周公輔成王的故事。眼看著漢武帝一天天老去,國家繼嗣未明,霍光憂心如焚。後來霍光實在忍不住了,直接向漢武帝詢問,希望漢武帝早做安排。漢武帝對霍光說道:難道你不明白我送給你那幅畫的意思嗎?我就是要你效法當年的周公,全力輔佐未來的幼主!至此,大臣們都明白了漢武帝的底牌。

鉤弋夫人肯定也很快就知道了漢武帝將要把天下傳給自己兒子的消息,兒子就要成為天子了,鉤弋夫人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可惜,她還沒來得及高興幾天,就迎來了滅頂之災。不久之後,漢武帝突然對鉤弋夫人大發雷霆,直接下令道:「來人,把她給朕抓起來,送到監獄裡去!」鉤弋夫人非常納悶,平日里對自己恩愛有加的皇帝今天怎麼就突然變臉了呢?在被拉出去的時候,鉤弋夫人一再回頭看漢武帝,她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了。看到鉤弋夫人無辜的眼神,漢武帝以非常堅定的語氣說道:「你快走吧,你活不成了!」漢武帝為了避免身後外戚專權,竟然做出了「立子殺母」的決定。就這樣鉤弋夫人莫名其妙地死去,宮闈之事,外界無法得知詳情,就連鉤弋夫人死亡的具體時間都不清楚。

等到漢武帝去世後,劉弗陵即位,他就是漢昭帝。漢昭帝追封母親鉤弋夫人為皇太后。

漢武帝對待鉤弋夫人的辦法,還被後世的帝王們學習。尤其是北魏王朝,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執行了子貴母死的制度。


漢武帝,斯人已逝,千年有餘,史實難以考證。

因此,我們只有根據一些零碎記載推測作答,不妥之處敬請包涵。

關於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原因,歷史上有許多說法。班固在《漢書》里稱漢武帝在甘泉宮修養,隨侍的趙氏因犯過錯,遭到漢武帝斥責,後來趙氏憂鬱而死於雲陽宮,就地下葬。現在流傳最廣的說法當屬褚少孫在《史記》里的補記:漢武帝為防患女主亂政,立子殺母。

而這個說法恰恰也是為害最久的,立子殺母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成為慣例。史官認為,漢武帝立子殺母是出於權衡,北魏當成制度是矯枉過正。

當然,從政治方面來說,立子殺母,雖然是一種殘暴之舉,但何嘗不是一種預防舉措。因為武帝是在和各種外戚勢力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可以說沒有哪位皇帝比武帝更了解其中的心酸。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武帝是皇帝,也是一位父親,因此,他儘力為自己孩子的執政之路掃除障礙是不難理解的。、

還有就是從人物性格上來說,根據現存史料,我們可以知道,漢武帝是個控制欲強烈的人。不論是對權力,還是感情。

據史書《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記載鉤弋夫人:「少好清靜」;「姿色甚佳。鉤弋夫人還正值青春年華,漢武帝卻已是垂死之年。

《資治能鑒》記載了武帝的一段解釋:「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雖然史料不可盡信,但有些話還是有些根據的。漢武帝垂暮之年卻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夫人,將死之時定然是不放心的,殺之陪葬,顯然是有損自己的威名的,不殺,若死後鉤弋夫人不守規範,自己一世英名被毀,縱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根據帝王的心思,凡事能想到的事自然要防患於未然。雖說帝王掌握著生殺大權,但殺一個人還是得找個合適借口的,而防止外戚干政毫無疑問是個很合適的理由。

簡單來說,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原因就幾個字,消除隱患,免除後顧之憂!


最根本原因是要解決漢朝立國以來就存在的外戚專權的問題,不讓年幼的劉弗陵再和當年的自己一樣,被頭頂上壓著一塊孝字大山。

1,漢朝立國就有外戚專權的傳統

在漢朝的建國以及建國後對權臣的控制中,外戚力量始終是劉氏所倚重的。

第一個外戚集團無疑是呂氏。呂氏強大到什麼程度哪?劉邦曾立誓言:「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不是姓劉的不能稱王,誰要是以自己有功為借口提出稱王侯,天下人共誅之!其實這話是說給呂后的,因為當時的權臣基本都不具備稱王稱霸的實力,只有呂氏外戚有這個潛力,而且呂氏外戚的領頭人就是呂后。對於呂后劉邦就更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知道自己死後這個女人會搞事情。所以,劉邦把劉氏子弟全部封王,分封到各地為劉家看守天下。與他們相約,誰要稱王,天下共誅之。

果真,劉邦一咽氣,呂后就開始「上位」,臨朝稱制,行皇帝職權,追封已故的大哥為悼武王,二哥為趙昭王,隨後封侄子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為魯王,封二哥的兒子為沛侯,封外甥為扶柳侯,封其妹呂媭為臨光侯……大有取代劉氏的勢頭。

等到了呂后咽氣,呂氏外戚被滅後後,眾臣議立新帝,都說呂氏有野心、非忠良之輩。選了一圈,認為代王劉恆可以當皇帝,理由是他母親劉邦嬪妃薄姬有仁心、良善。看到了嗎?選皇帝先選媽,媽好才是第一位的。隨後立代王劉恆為帝(漢文帝),尊劉恒生母薄姬為太后,史稱薄太后。

大家的眼光還不錯,這個薄太后被後世稱「母德慈仁」,沒有太過干政。但仍封了自己的弟弟薄昭為侯,出任車騎( jì )將軍。在漢朝,車騎將軍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與三公同列。最重要的是,掌管著京師的衛軍。

不知道這個薄太后是不是向呂后學的,還是劉氏漢朝的外戚基因難斷,這個薄太后也非常強勢。史書有一個關於薄昭之死的記載,從中可看出外戚的權威。史載:漢文帝推行新政,受到以薄昭為首的皇親國戚阻撓。將軍鍾毓奉命外出平叛,在太原把薄昭的侄子薄貴斬殺。薄昭把凱旋的鐘毓抓捕起來,威逼對方認罪無果而斬於自家屋前。漢文帝於是下旨處斬薄昭。薄太后聞訊後找到兒子,痛斥皇帝無情無義……當然,最終薄昭沒有逃脫處罰,自殺了事。但由此看出,皇舅爺的外戚威勢有多大,竟然可以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將軍抓起來私下處斬。

現代學者認為,漢朝立國的外戚勢力一直尾大不掉,似乎成了傳統,並且最終導致西漢毀於外戚之手,和西漢始終強調黃老之學,無為而治,以孝治國的理念有關。薄太后之後,這三大理念被一個女人發揮到極致,這就是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的女人——竇皇后、竇太后、竇太皇太后。

這位瞎眼的老太太太,在漢武帝初登皇位時二人沒少發生衝突。史載如下:漢武帝推行新政,折騰了一年後,竇老太太找借口把新政骨幹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二人均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全被免職,新政也被廢除……這是多大的權威啊!以漢武帝的性格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漢武帝真正一展雄風是這個老太太死後,只要她喘著氣,漢武帝就不得不謹小慎微,頂著一座大山當皇帝。

因此,改變漢朝立國以來「外戚干政」傳統不是選擇題,是必答題,是漢武帝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2,藉助「巫蠱之禍」先解決了衛氏外戚集團

此前,以衛子夫,衛青領頭的衛氏外戚集團已專權近半世紀,最終因「巫蠱之禍」而被撥除,其中包括同屬衛氏外戚的公孫家族,此後衛子夫的兒子太子劉據在朝堂之上再無外家,再也沒有母親家的人在朝堂上為他撐腰了。而最終,劉據和母親衛子夫都自殺身亡,讓漢武帝耿耿於懷的「外戚干政」煙消雲散了。

漢武帝臨死前選中了幼子年僅8歲的劉弗陵,而其母鉤弋夫人才20多歲,子幼母壯,將來必亂,漢武帝馬上就有了這樣一個判斷,外戚集團將成為未來新君最棘手的問題!而且會超過以往所有出現過的外戚集團!所以,在深思熟慮後,漢武帝做出了重要決定,將鉤弋夫人殺死,以絕後患,而把扶助幼主的重擔交給了霍光等人。

不得不說,漢武帝的眼光還是不錯的。霍光盡職盡責,劉弗陵當皇帝的終昭帝一朝,劉氏漢朝平穩過渡,無驚無險,沒有外戚勢力干政。

當然,基因里的東西是無法剔除的,西漢最終被外戚集團奪權失去天下,這也許是命中注定的,即使如漢武帝這樣的歷史強人也無法改變基因自帶的東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