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那些少數變革非常成功的公司,成功的根本不僅僅是從變化中尋找了機會,做了徹底的自我超越,實現了組織和文化上的轉型與創新,最核心的是,領導人做出了改變。

  陳春花

  IBM前任總裁郭士納說:「核心領導人的存在對轉型能否成功有着深刻的影響。」這一方面意味着領導人需要堅定地推動變革,另一方面領導人也需要清晰地理解環境,把握變化中的機會並堅定變革的方向。

  從谷歌、華爲、阿里巴巴、騰訊這些大型公司,到柔宇科技、有米科技等新銳公司,我非常欣賞他們敏銳地把握變化,從顧客的視角看待變化,哪怕這樣做會有風險,甚至失誤,他們仍然堅持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感知不確定性,不斷地尋找可能的改變與機會。

  1

  變革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促變革這件事情,對於很多人來講挑戰是非常大的,爲什麼?促變革會有三個很大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變革會衝擊績效;

  第二個挑戰,變革會混亂;

  第三個挑戰,變革有可能會讓你失去你不想失去的一些人。

  所以在整個變革當中,你一定會有這三個問題的,衝擊當期績效,帶來混亂,失去你不想失去的人。如果我們想推動變革,把這三樣東西調整回來,但是又能夠促進我們做變革,那我們就一定要理解促變革這個過程,原則是什麼,實施的過程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企業要持續變革,沒有哪一天能停下來。如果你是一個最高的領導人,永遠記住,變革是你一直要做的事情,如果你也進了舒服區,你的團隊也進了舒服區,這個企業就離被淘汰不遠。

  例如,聯想購併了IBM,在經歷了五年之後,歷史上第一次虧損。當時,柳傳志先生已經退出了,但是他遇到虧損的時候不得不又重回來。迴歸完之後又把聯想帶到一個明確的路上,然後他才能夠再往後退,退到聯想控股。那個時候,柳傳志先生的年齡已經很高了,本來聯想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而且做了這麼大的併購,但是沒辦法,遇到虧損的時候,他還得回來。所以,這個實際上是你逃不掉的。

  所以,我們需要懂一件事情,只有持續變化,才能讓企業因應時代發展,所以變革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2

  促進變革的準備

  變革的核心是面向未來的,這是你要牢牢記住的。爲什麼?有些時候我們做變革其實是爲了解決當前問題,解決當前問題的變革不是真正的變革,這個變革只是暫時性的一個緩衝,變革第一個準備是創建未來的原則。

  第二個準備,系統化尋求和預見變革的方法。變革是要有方法論的,如果沒有方法論去做變革,變革常常會帶來非常大的混亂。

  第三個準備,在組織外部和內部推行變革的恰當方式。你用什麼方式去做,是用激進的還是漸變的,還是外部嫁接的,還是用分設的方式去做?你的方式恰當不恰當,決定了變革能否成功。

  回顧中國的改革開放40年,取得如此好的成效,是因爲我們用了恰當的方式,蘇聯就沒有用到恰當的方式,採用西方的休克療法,突然間全部停止,然後用全新的方式來做,就把整個蘇聯滅掉了。

  最後一個準備是什麼?在變革跟連續性之間要平衡

  3

  放棄昨天原則

  在微軟最強大的時候,比爾·蓋茨說了一句話,我對微軟最大的擔心就是核心競爭優勢的陷阱。也就是說核心競爭優勢就是陷阱。所以,變革的第一個原則是放棄昨天。

  今天很多中國的企業,我擔心,一旦它到了一定優勢的時候,就陷入到核心競爭力的思維習慣,再過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企業核心要做的一件事情叫做有組織地放棄,只有有組織地不斷放棄時,其實你纔可以成長。

  同時,爲什麼放棄昨天的原則如此重要,原因在於我們面向未來的時候,一定要有資源指向未來,無利於提高績效和出成果的方面不再是資源投放的方向。

  4

  持續改善原則

  變革的第二個原則,持續改善。爲什麼我們要討論持續改善?

  第一,我們在管理和在運營當中,標準永遠都是可以提升的;

  第二,我們總是可以去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不要滿足於現有的解決方案;

  第三,向對手學習。如果向同行學習,就可以把標準拉得更加高。

  持續改善比顛覆性的變革效果是要更好的,組織內部的顛覆性變革成功率其實沒有超過15%。換個角度說,變革好的方式其實85%都是來源於持續改善,不是來源於顛覆性的這種部分。

  5

  挖掘優秀做法

  第三個原則是挖掘優秀做法,換個角度說,大家在做變革的時候一定是當下的優秀做法的挖掘。

  舉個例子,今天,科技在企業的應用領域逐步盛行,知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廉價、更迅速地傳播和繁衍,這就意味着一旦競爭對手獲得了相同的知識,企業自身的優勢很快就會喪失殆盡。

  爲了使競爭優勢能夠持久,企業必須管理知識資源,挖掘優秀做法。企業的知識管理可以令企業具有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兩種能力。知識管理不僅是純技術方面的知識,而且還包括技術與整個組織(如生產、財務、市場營銷等)的兼容能力。

  「挖掘」這個詞表達三個意思:

  第一,你要匹配資源,因爲它不會自然長出來;

  第二,你要派人去總結,因爲它們自己是總結不出來的;

  第三,官方認可,給它正式化確認。

  6

  系統化創新

  第四個原則是系統化的動作。變革實際上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一定是設計的部分。如果系統化地設計,一定不要落入三個陷阱。

  第一個陷阱,太注意變革創新,忽略了戰略。

  第二個陷阱,混淆「新奇」和「創新」之間的界限。

  第三個陷阱,混淆具體的動作和行動計劃之間的界限。

  7

  平衡變革和連續性

  最後一個原則,平衡變革跟連續性之間的關係。

  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提出:世界上沒有比推動變革更難的事件。

  因爲多數當權者一般會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對於變革一開始就持否定態度;另一方面員工由於不清楚變革後自己能否獲得利益,對變革不會給予支持,這就導致領導者很難推動變革管理。變革管理的難點和目標在於平衡好變革與發展、穩定的關係

  平衡變革和連續性之間的關係,要牢記三件事情:

  1.不要對立變革和連續性的關係,兩者其實是合在一起的;

  2.用兩組人去做,一組做當前業績,一組做變革;

  3.信息交流一定要非常明確。

  一個好的企業領導者一定是堅定地因應變化引領變革的,他們會把每一個變化視爲挑戰,並毫不猶豫地帶領整個組織進行變革;他們會把每一個變化視爲對於自己的機會,而不是阻礙,用創新與變革來擁抱機會。

  每當看到不同尋常、有別以往的新生事物,領導者都要深入分析,都要不斷去思考未來的市場和行業將會如何演進,戰略在更大程度上是要順勢而爲,符合趨勢纔會與時俱進,與趨勢在一起,利用變化,纔可變中求勝。

  本文來源:春暖花開

  作者:陳春花

  延伸

  閱讀

  陳春花萬字好文:五大維度訓練你的未來領導力

  對於我們來講,在今天最大的挑戰不在於你現在長什麼樣子,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在於你未來長什麼樣子。

  我過去有6年的時間專注於一個話題,這個話題就是互聯網技術對組織、對個人、對企業的挑戰到底是什麼?不斷持續六年的研究當中,我發現互聯網其實跟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它有兩個跟過去完全不一樣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在互聯網沒有來之前,個體獨立這件事情不完全成立,比如說你很想變成一個比較容易移動的人,但是這件事情相對比較困難。而今天你不用動,但你已經在移動,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第二個特點,就是萬物互聯。換個角度說,我們今天任何一個人,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有無限可能的個體,因爲所有的事情都在產生關聯。

  個體獨立和萬物互聯,這兩個最重要的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就要求我們對很多問題的理解不能夠按原有的習慣。我們要暫時從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在這樣一個時代特徵下,我們應該怎麼辦。

  所以我就不斷研究在這個時代特徵下,企業的戰略應該如何?企業的組織應該如何?我發現領導力尤爲特殊,我就不斷把它總結出來,就有了今天跟各位分享的我的最新的研究,如何理解未來的領導力。

  1

  互聯網時代三個最大的挑戰

  那這個話題的引申的原因是什麼?因爲,我們今天其實都會遇到三個最大的挑戰。

  1.信息過載的焦慮

  我們今天其實遇到的難題並不是你知道得太少,其實是你知道得太多。不焦慮的時候,我們纔可以真正和這個世界相處。但是事實上,我們一定會焦慮,因爲我們知道的實在是太多了。

  我自己常常跟企業在一起,很多企業家幾乎在所有的時間裏邊都在讀書。我認識非常多的企業家,基本上把所有商學院的MBA讀完了。讀完了之後還認爲不夠,問我哪裏還可以讀博士。

  我問他讀那麼多書幹什麼,他說我不讀的話,我發現我就要被淘汰了。好像這個觀點是對的,可是當他讀得越多的時候,他發現他知道得越少。然後他就非常緊張,非常焦慮。

  這個情況還會帶來另一個挑戰,他在外面讀完了回公司講,員工聽不明白了,因爲他的員工沒有機會出去讀。他讀得越多,回來講得越多,他的員工懂得越少。這個時候員工的焦慮也由他帶來了,整個公司就陷入無限的焦慮中。

  我還特別怕所謂的碎片化學習。我一直認爲學習是要系統學習的,碎片化學習不能叫學習。

  有學生很認真地跟我說,老師我特別喜歡你。我說怎麼體現呢?他說我無時不刻都在學習你的東西,比如我在開車的時候,我就會聽你的在線課程。我就馬上跟他說,你不是我的學生。他問我爲什麼?我說一個開車的人不認真開車,反而還在聽課程,那肯定是對別人有傷害的。

  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習,使得你不是信息過載,這是第一個我們遇到的難題。

  2.沒有辦法預估風險

  我們過去的30年,第一個十年(1992-2002年)中國企業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利用好政策紅利和人口紅利,以及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需要把冒險精神轉化到市場的行爲中。

  但是到了第二個十年(2002-2012年),整個企業的發展遇到最大的障礙是技術變成了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全球化變成了基本的浪潮,還在2008年遇到了金融危機的挑戰。如果你還是用人口紅利、政策紅利、市場增長的紅利來運營你的企業,那你在第二個十年實際上是沒有機會的。

  第三個十年(2012-2020年),也就是現在這個時間,技術成爲關鍵要素。我們並不是討論全球化的問題,我們其實是討論如何面向未來的問題;我們並不是討論金融危機的問題,我們其實要討論時時刻刻與危機相處的問題。

  如果你不知道這種變化,不能因應這個變化做出調整,我們跟這個時代其實是脫離的。所以我就跟同學們說,也許你生活在2019年,但是你的認知和習慣有可能是在1999年。你可能還活在上一個世紀,並沒有在今天。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最大的風險。

  3.處於無法預測的動盪環境中

  我們每個人在今天遇到的挑戰,就是在一個非常動盪的環境當中,而這種動盪有些時候我們幾乎不能預測。

  比如商學教育,其實一直以來都有着它獨特的價值。可是我們今天遇到最大的挑戰是有非常多的新型商學教育,它也叫商學院,但它不是以傳統的系統知識來做,它只是選擇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某一個今天最熱的話題,構建了整個課程體系。

  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其實都被重新定義。當它被重新定義的時候,任何行業都處在一個被顛覆、被迭代、被創新、被重組的過程,這就是我們遇到的「動盪」。

  當我們遇到上面這三個挑戰的時候,對我們自己最大的挑戰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然後我們就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找一找經驗,我們是不是可以找一找標杆的學習?可是我們會發現,過去所有的標杆和所有的經驗,在今天好像也不好用。

  比如我們以前就會認爲,老師是不會什麼錯誤的,只要是老師說的都對。但是我們今天鼓勵學生,你要有能力質疑老師,因爲老師不可能都對,而且一定是不可能都對的。當學生質疑我的時候,我只能很恭謙地說向年輕人學習,現在就變成是這樣。

  過去的標杆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的問題,過去的價值判斷也沒有辦法解決現在我們遇到的這些困難。那我們該怎麼辦?向左還是向右,我們實際上是不知道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我們有一個挑戰必須面對和完成——舊的領導行爲、舊的管理習慣,沒有辦法解決今天遇到的這些難題,我們需要全新的領導力和全新的領導行爲,我稱之爲「未來領導力」。

  2

  多維度競爭下

  領導者新畫像

  今天有一些企業發展非常好,就是因爲它的領導人對於不確定性能力的把握非常強

  比如很多人還在討論,怎麼把零售市場做得更大的時候,有人已經告訴你說,有一個更大的市場在現實之外,也就是在線上。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人知道,我們還有第二個空間在,而這個空間在今天的成長速度遠大於線下的現實空間。

  而當所有人一股腦都要跑去線上的時候,又有人告訴你說,真實的市場競爭當中,還需要有一個未來的空間,所以就出現了無人零售這個概念。

  所以你就會發現,始終會有人不斷走在行業的前端,原因是什麼?就是他能不斷去向未來尋求機會

  在今天這個整體環境中,我們實際上非常需要你有這樣的能力——跟隨你的成員、跟隨你自己的成長。所以今天僅有描述願景、實現願景、建立信任、激勵追隨、個人追求,以及授權和合作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你增加一個部分的內容,這個內容叫做未來領導力的特點。

  以前我們單維度是可以成功的,因爲以前的競爭沒有那麼複雜,但我們今天就是要多維度

  如果你就是一個只會幹活的人,在今天你可能不會有競爭力,因爲今天的市場當中更欣賞會生活的人。所以很多企業家就跟我說,我除了幹活之外沒任何興趣,我就告訴他說,你基本被淘汰,因爲年輕人不喜歡只幹活的狀態,所以他們不會追隨你。

  又有一些人說,我是一個非常喜歡生活的人,我對幹活沒什麼興趣,我覺得人生太短了,我們應該好好享受。那麼這個人在今天也不會有競爭力,因爲人們更欣賞有價值創造的人,而有價值創造的人的價值,在工作當中纔可以呈現,價值是沒有辦法在非工作之中呈現的。

  所以我很想告訴各位,不是我願意這樣描述他,是因爲我看到所有在今天有競爭力的領導者的確就長這個樣子。我們今天的環境會要求你更多維度、更多界面跟別人去做接觸。如果你是單一維度、單界面的,那今天你的機會其實是會很少的。

  所以我把它描述出來之後,就思考怎樣能夠幫助大家去理解,怎樣幫助大家成爲這樣的人。後來我找到了一個方法,就是組織行爲學裏的方法,把所有的東西轉化成行爲,行爲是可以訓練的,我就從行爲的角度把未來領導力的畫像轉成五個行爲維度,然後把行爲變成能力和技能,大家就可以訓練了。

  3

  美感度

  把萬千差異達成共識

  爲什麼我會把美感度排在了未來領導力的第一個部分?因爲我們今天遇到的是一個複雜、多維、不確定的時代,是一個特別遵從個性化、自由化和獨立的時代。這就意味着我們所有人有更多的差異化和更多的不同。大家記住,最能夠把萬千差異達成共識的,其實只有美能完成這件事情。就是不管什麼時代、不管什麼地區,人類對美的共同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我個人就特別喜歡蔣勳寫的所有文字,他有一本很著名的書,《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印象特別深的就是他在書裏邊講的一個故事,當他去訪問遠古的歷史的時候,他竟然看到了八千年前的一個木雕,一個少女在聞花香。在那一瞬間,他覺得非常美。而在那之後他來到北京,非常巧合的是,他在路邊看到少女聞花香,他的腦海當中一瞬間映出來的就是八千年前的這個木雕。他通過這個來告訴各位,美可以超越八千年,美可以超越千萬裏,在少女聞花香的瞬間達成共識。

  我們今天一定要尊重差異,當你尊重這個差異的時候,你需要找到一個共識點,那麼這個共識點是什麼?其實就是美感度,就是你對美有沒有感覺。

  我其實是很緊張這件事情的,我們的未來領導力模型正在測試,現在已經有5萬人參與了,可是在這5萬人中,美感度的得分非常低。換個角度說,我們跟差異性保持一致的能力相對來說是弱的,因爲我們對美的感覺不夠。

  那你可能會問,老師我怎麼獲得這個部分呢?從這三個方面去訓練。

  1.審美,核心是欣賞

  就是你確實能夠欣賞到美,審美的核心其實是欣賞。欣賞其實只需要注意你的體驗就好了。

  朗潤園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就是每個時間開的花不一樣,我第一次進朗潤園,跨入那個門之後我就深深地喜歡上它。因爲那個園子非常獨特,它的獨特不僅是建築,吸引我的真的就是那裏不同的花香。在這個園子,有兩個最重要的感覺,一個感覺就是你會很靜,另一個感覺就是你會很有內在的力量。

  所以你要去體驗它,去體味它。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安靜下來去體味。

  比如我之前在海外,我們從國內派去的經理人就跟我說,陳老師我們當地的員工比較難溝通,沒辦法約束他。他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這個員工上班的時候遲到,他就問他爲什麼遲到,他說我來的路上竟然看到了一朵花要開,我就決定在那等它花開,然後就一直等到它開了,我纔來上班,所以我遲到了。然後我們的經理人就批評他,但是員工問經理人,人生能遇到花開的時間沒有多少個,你批評我幹什麼,你連花開都沒見過,你這輩子很悲哀。

  可是我反過來告訴各位,這故事給我很大的感觸。某種意義上來講,如果我們不能細緻地體味、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時候,也可能我們真的連人生的意義都不知道。

  所以從欣賞自己開始,你纔會有美的機會。有些時候大家連欣賞自己的心都沒有了,這個是非常可惜的,我很難認爲你會有美的感覺。

  2.創意,源於克服人類弱點

  喬布斯說蘋果的產品必須要有創意,而這個創意不是來源於產品本身,是來源於克服人類的弱點。當你能夠克服人類的弱點的時候,你就會創造出新的成長空間。

  iPhone作爲一個革命性的產品,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就是喬布斯發現,能夠用鍵盤輸入的人比不能用鍵盤輸入的人少得多。大量的人其實是沒有辦法用鍵盤輸入,然後失去了用手機的這樣一個機會。所以他決定把用鍵盤輸入的手機,改成無鍵盤輸入的手機,你可以用語音,你可以直接去寫,當然你不需要再用鍵盤。

  iPhone出現之後,整個手機行業和電腦行業,也就是藉助於終端連接世界的方式,因此徹底改變,而且我們所有人就有機會使用它。

  這就是蘋果產品的創意。所以美這個概念體現在什麼地方?你拿到蘋果的產品,你一定覺得它非常美,它真正的美不是源於其它的原因,是源於它的創意,這個創意爲什麼能打動你?因爲它真的克服人類的弱點。

  3.人文精神,對人的關愛

  人文精神就是你的內心一定要有人,一定要有對人的關愛,以及對社會的關愛。我來國發院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爲國發院本身的價值追求,它跟北大一樣,要有家國情懷——你不僅僅學知識,你的知識還是可以推動進步的;你不僅僅學技能,你的技能還是可以解決實踐問題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就找到了人文精神的載體。

  審美、創意、人文精神,這三樣東西組合起來的時候,其實你就有了美感度,美感度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4

  開放度

  獲取新能量

  開放度這個詞大家其實是很熟悉的,我想我不是特別需要過多地展開它。從熱力學定律的角度來講,只有開放纔可以交換能量、交換物質、交換信息。

  我們EMBA的同學有一個項目是戈壁挑戰賽,我是上過幾次賽道的。我第一次上戈壁賽道的時候,感受最深的是在玉門關看到的蒼涼和空寂,這是我自己不能想象的。但是回看戈壁、敦煌最繁榮的商旅時代、絲綢之路的時候,你絕對不會想象,這個極繁華之地,最後變成荒蕪人煙。

  我仔細研究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我發現真正的原因是從某一個朝代開始,把嘉峪關作爲最後的一道關口,然後從此關閉,不再給內外開放交流,嘉峪關以外的繁華城市從此沉寂,陷入無人概念。如果你們走戈壁挑戰賽就會走這條路,就會知道六工城,就會知道流沙河之間爲什麼會變成荒漠。我當時就很深地感受什麼叫封閉,什麼叫開放。

  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開放最重要的是讓你具有無限可能的能量、信息跟物質交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當你要面向未來,我們每個人能力都不夠的時候,我們需要什麼?就是需要通過開放以獲取新的能量。

  那我們怎麼做得到它?那我就需要你有四個方面的訓練,就有機會具有開放度。

  第一個你一定要擴大共同性,我們應該跟這個時代有更好的共同性,你要擴大它。然後我們纔有機會跨界的合作,接着我們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協同共生,之後我們會擁有系統知識。那麼擁有這四樣東西的時候,我們才能感受到開放給我們帶來的能量。

  比如我在過去六年當中,因爲我不斷研究互聯網企業,反而讓我比較好地理解了互聯網技術背景下的一些新的商業邏輯、企業模式和組織管理的理論,也使得我有機會去討論我自己對這個事情的判斷。我個人認爲,正是因爲我不斷地開放學習,我才獲得了能量交換。

  5

  內定力

  穩定的內在空間

  在這樣一個動盪的時代,未來領導力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你的內定力夠不夠。我在2019年的新年致辭《

  內求定力,外聯共生

  》,主要講的就是這個部分。

  我爲什麼會用這八個字來做標題和中心思想?就是我們在一個完全不確定的環境當中,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能確定什麼。而如果你想知道能確定什麼,這裏邊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你得讓自己有一個穩定的空間。如果你自己沒有這樣一個穩定空間,其實你並不知道在不確定下你應該做什麼。

  那麼內定力由什麼構成?就是由這三樣東西構成。

  1.確信

  我教了非常多年商學課程,我們商學課程一直都有一個環節,就是上完課之後給老師打分。可是我每次看同學打分的時候,我反而是在看他們。就是你給別人打多少分,其實就是你自己對自己的一個打分。如果你給這個老師打分很低的時候,我就清楚知道,你在這門課上沒有學到任何的東西。

  所以我自己在做學生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找到這個老師的優點,我要給他打高分。你知道我得到了一個什麼好處?就是我反而重新檢討了我在這個課程學習的東西。這意味我對學習這件事情是非常相信的,所以我就會從非常相信的角度來選擇我如何評價這件事情。我有很多的同學、很多的同事都會覺得,好像我的定力會高一點,我定力高的原因是在於這個部分,就是我儘可能從相信這個角度去做,當你能從相信這個角度去做的時候,你的的確確會定力高很多。

  我舉另外一個例子,我到企業去的時候,因爲要做大面積的變革。在我任期三年當中做五次大的組織變革,我的員工從接近8萬人調到只有5萬多人,所有管理人從中層以上全部被輪換,這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組織轉型和變革,但是我們爲什麼能非常順利地走過去?

  原因就是從轉型開始,我就不斷地跟大家講一句話,凡是往好處想,往好處做,就會有好結果。這句話是我向另外一個企業家學來的,我問他,爲什麼你一直都可以成功,連續創業都可以成功?他只給我這一句話。我就把它變成我自己常常使用的。

  所以當我要調整這麼多人的時候,我其實沒有給他講任何的道理,我只是不斷的跟他講這句話,講到我們最後所有人遇到調整就說凡事往好處想,往好處做就會有好結果,最後就形成習慣了。我們就可以在三年內五次變革,把一個企業完整轉型過去,並取得績效增長,其實就是因爲確信的力量。

  當然,學習是可以質疑的,但是所有的質疑,最終我們要回到一個選擇上來,就是我們相信什麼,如何取得行動和結果,這纔是一個完整的訓練。如果你僅僅是能夠不斷地質疑,而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這個訓練並沒有完成。

  2.長期主義

  你一定要跟自己有一個長期的安排,當你有長期主義的時候,其實你就可以有很大的定力,因爲長期主義可以幫助我們抵抗住誘惑,抵抗住暫時的委屈,甚至抵抗住我們某一段時間沒有辦法發揮才能所受的委屈。你一定要耐得住,你不要太着急。我們很多人會認爲我會輸在起點上,其實人生從來都是長跑,所以根本沒有起點,你隨時起步都可以,你只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就可以了。

  爲什麼那些企業能夠活過一百年、兩百年,爲什麼一個小小的產品就可以讓全世界都去喜歡它,就是因爲它裏邊放的是愛,是承諾,是信任,而這些是什麼?是普世價值,所以它有長期的意義,它可以超越時間。

  3.堅持和韌性

  如果有足夠的韌性的時候,其實你的定力是夠的。

  6

  同理心

  彼此信任是績效來源

  同理心是一個接着下來非常有意義的能力。因爲,同理心有兩個最大的優點,第一個就是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第二個就是它能夠建立彼此的信任。大家記住,只有真正的信任,纔會帶來真正的績效。

  任何一個人被組織提拔起來,坦白講都不是因爲能力,都是因爲信任。我們實際上有很多年輕的同學並不瞭解這個,他總是跟我說,老師我能力非常強,應該給我一個機會。這個觀念是不對的,你能力特別強的時候,也許有可能給你機會,但是當你值得信任的時候,一定所有的機會都會給你,所以績效是來源於信任的。

  在組織邏輯中,只要上到更高的崗位,能力都是不夠的,包括陳老師在內,你一定要記住這個。所以你的能力組織會幫你補齊,但是你值不值得信任,組織只能評估你個體。這就是你個人跟組織的關係。

  那怎麼才能建立這個信任,以獲得真正的績效?大家記住,就必須要有真正的同理心,因爲未來你一定是要跟更多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那麼你可不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以獲取真正的信任,這就是對各位的要求。

  那我們怎麼獲得這個同理心呢?形成同理心是這四樣東西。

  1.尊重差異

  這一點不容易,我們每一代人都覺得最苦的是自己這一代,其他代的人都沒有我們苦。

  我現在跟接近00後的學生在一起了,我就跟他們說,你們現在太幸福了,你們信息也多,機會也多,學的東西也多,各種東西也多。然後你猜他們說什麼?他們說老師你根本就不懂我們的苦。我說你有什麼苦?他們說我們的苦就是不知道苦在哪裏。我晚上回去就想,這個還真是苦。我的苦還知道苦在哪裏,他們的苦連苦在哪裏都不知道。

  所以你就會發現,其實每一代人的差異是非常明確的,但是我們很難感同身受。如果你不能尊重差異,不能感同身受,你實際上不能跟別人達成共識。

  2.傾聽和坦誠

  實際上這個觀點幾乎所有人都會說,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包括我有時候也做不到。我們常常用自己的觀點來聽別人的觀點

  比如學生跟我說,老師這門課我其實學到很多東西,我馬上就把我腦袋裏想的這門課應該學的東西都想出來,我就認爲他都學到了,其實他學到最多的東西跟我腦袋想的這門課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我說那就太好了,祝賀你學到了,結果一考試發現他還有一些東西沒有學到,原因就在於我用我的概念去理解他的東西。

  人在傾聽的時候是有選擇性的,只選他能聽懂的東西,但是這不是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要站在別人這個地方,能聽到別人要說的東西。

  3.放棄個人偏好

  每個人都有偏好。

  我有一個偏好,只要是上課提問,我找回答的人就肯定是戴眼鏡的。

  有一次回答是計分數的,一個不戴眼鏡的同學就急了,他就舉手了。我說你舉手有什麼意見?他說老師,我發現你犯了一個錯誤。我說我有什麼錯誤?他說你所有點名提問的全是戴眼鏡的,你偏心。

  那這個偏好爲什麼會在?就是因爲我個人會有一個偏好,我會認爲戴眼鏡的同學一定看書多,所以我提問他的時候就不會冷場,他肯定怎麼都能回答我的問題,其實不戴眼鏡的人也許看書更多。

  後來有學生就找了一個很厲害的辦法治我,他就戴了一個眼鏡來上課,很高興地坐在前面等我提問。我還真的就提問他了,然後他就站起來,他說,老師你知道嗎,我這裏沒有鏡片。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時候我們個人的偏好其實不自覺就流露出來了。比如說你聽到那個人說話的聲音有鄉音,你天然就會對他好,就是你不自覺流露的,那這時候你就不太可能有同理心。

  4.直面你不想面對的

  這個更難,我們實際上有很多不想面對的,而且往往是有衝突的時候你不想面對,但是當你不想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你的同理心就缺失了。

  7

  思辨力

  平衡衝突和矛盾

  思辨力其實是我們在大學當中最應該學到的東西,我自己爲我的大學寫過一本書,叫《大學的意義》,作爲自己從教多年之後的一個紀念。我在那本書裏講大學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其中有一個意義就是教會我們思辨。

  思辨是指什麼東西?思辨是指你非常清楚你的立場,但是你又能夠尊重別人的觀點,之後你還可以把這兩者協調起來,獲取最大可能性的整合。所以思辨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平衡衝突和矛盾

  當你有思辨力之後再往上退一步,就是智慧。智慧實際上是要在思辨力的基礎上,智慧一定是能夠更大能量地去處理衝突和矛盾,最後轉化爲實際的解決方案,並取得成果。如果你很想有一個智慧的人生,我就希望你先擁有思辨力。面向未來的時候,我們會遇到更多的衝突,所以我們就更需要你有這樣的一個思辨能力。

  那如果我們想得到這個思辨能力的時候,我們最重要的要做什麼?我們就是要做這四件事情。

  1.界定問題,把真問題找出來

  我爲什麼還是不斷鼓勵大家不斷學習?因爲我們在學習當中給各位最大的一個訓練,就是我們能夠把真的問題找出來。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很忙,一些人不忙,真正的差異在哪裏?真正的差異就在於,能不能界定那個問題是真的還是假的。

  如果你不能界定的時候,你就爲一堆假問題在忙活,我自己定義爲叫虛假繁忙。其實我們非常多的人就是虛假繁忙。

  我做的事情某種意義上來講還真是蠻多的,比如說我基本上平均出書的頻率,一年絕對是超過一本的。然後我自己有一個公衆號「春暖花開」,一年365天,除了週六和週日推的是花語,剩下的時間基本上都是要寫文章的。接下來我們做學術研究的,每年我還要寫幾篇學術論文。再接着下來我還要寫雜誌的專欄。這光是我寫的部分,我還沒說別的事情。

  那麼大家就會問我是怎麼做得到的,我來告訴各位,那就是你一定要找到真的問題,那些虛假的問題,就不要去佔你的時間。比如說今天你說話別人高不高興這件事情,有些時候也不用那麼在意,那是一個虛假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把問題解決了沒有?我們很多人時間其實都耗在虛假的概念當中,你一定要學會從這裏逃離出來。

  所以我一直反對各位「忙」這件事情,你忙就說明你不會思考,所以忙這個字就是豎心旁加一個亡,你的心是死掉的,所以你一定不要忙,不忙的前提條件就是把真問題找到。

  2.找到論證和對話的平臺

  我們怎麼擁有思辨力?就是我們能夠真正有方法去跟別人對話,我們一定要找到這種論證及對話的平臺。

  我常常喜歡舉的例子就是,有一次我跟學者一起去企業,然後學者就不斷地講,這個企業如果可持續發展你會遇到五個障礙,然後每一個障礙對可持續性的影響是什麼。然後這個老闆就沒聽懂,老闆就會說我對這個沒有興趣,現在對我來說,唯一討論的話題就是如何活下去。

  我就在那笑了,其實他們兩個聊的是同一個話題,我們學者的語言就叫可持續性,老闆的語言就叫如何活下去。後來我就教他們,我說你們換一個角度來就可以了,後來這個老闆就不斷地講,如何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我們發現老闆有知識水平了,然後我跟學者說,你到企業去就講如何活下去,然後學者接地氣了。

  我們不能對話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用思辨的方法來面對我們真正對話的平臺。如果你不能用真正的對話平臺,無論你有多好的東西,人家也是沒有辦法接受的。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所有變化,也希望你有一個面對未來的對話平臺。如果你沒有能力面對未來去做對話,你可能就會錯失這個時代。

  3.接受衝突

  你一定要接受衝突,不要怕,因爲所有的對立和衝突一定是來源於機會。如果它沒有對立,沒有衝突,一片和諧,反而你要緊張,因爲這沒有新機會。所以你就應該很高興地去接受衝突和對立,因爲這個衝突和對立就一定會產生新的機會。

  4.概念化技能

  你能不能夠讓所有的複雜問題概念化?比如今天我們中美之間衝突這麼厲害,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們都希望能夠在未來的全球世界當中擁有話語權。然後大家就會認爲未來全球世界擁有話語權,取決於經濟實力,取決於技術。我來告訴各位不是這樣,對世界的話語權,取決於你對於世界複雜程度的概念化能力。

  所以我們說鄧小平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領袖,在中國經歷十年「文革」之後,他要解決這麼複雜的一個國情,又要把大家帶到一個新的高度上,他其實就用了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叫改革開放。我們就走出一條全新的路。我們在香港、澳門迴歸、殖民地百年的這個歷史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他就用了一個概念「一國兩制」,把複雜性處理掉。

  真正的思辨力最後就是得出這個能力,就是你能不能找出這個概念力來。如果你可以訓練得出來,那你一定可以成爲一個領導者,因爲你很容易和別人達成共同的認知。達成認知,你就會有追隨者。

  以上就是未來領導力的五個維度。我請北大心理學系的三位老師,幫忙把這五個維度從心理、行爲的角度開發出45個題項,做了一個未來領導力測試的小程序。

  目前有接近5萬人參與這個測試,在20歲的這個年齡段思辨力最弱、美感度最高。進入30歲,美感度就變得最低,這個就讓我很鬱悶,並且在高管、中管、基層中,美感度最弱的是高管,這就讓我非常緊張。換個角度說,如果美感度感知比較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領導人不是特別容易欣賞別人,因爲美感度最重要的起點,就是要會欣賞。

  但是更讓我感覺緊張的地方是,如果我們不用時間維度,不用年齡維度,不用高管、中管、基層這個維度,就是把這5萬人都打亂,得分最低的維度竟然是開放度。那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合作是非常困難的。

  那麼,對於這個未來領導力測試,我們個人在測試的時候,是看五個維度的相對數,你是哪一項長,哪一項弱?然後再來理解我上面講的這些內容。

  如果我們想真正培養自己,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這個未來領導力。未來領導力,並不僅僅是領導者要具備的,而是未來所有人都要具備的,因爲我們所有人在未來需要面對不確定性。

  本文來源:春暖花開

  作者:陳春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