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雍(前344年—前295年),即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位君主。提到趙武靈王這位君主,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胡服騎射”。通過胡服騎射,趙國成爲戰國七雄中的強國,不僅消滅了中山國,還打敗了林胡、樓煩,從而擴大了趙國的疆域。到了戰國中後期,趙國更是成爲山東六國中唯一可以單獨抗衡秦國的諸侯國。在此基礎上,趙武靈王可謂趙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主,從而獲得了後人的高度評價。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趙武靈王這位君主,15歲即位。在其剛剛即位的時候,趙國遭到了魏、楚、秦、燕、齊五國的聯合進攻,不過,這場危險卻被15歲的趙武靈王給化解了。

  一

  首先,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326年,趙肅侯這位君主。趙肅侯生前曾經和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秦國等諸侯國都有較少,而且沒有處在下風。在趙肅侯去世後,魏國、楚國、秦國、齊國、燕國各自派遣了一萬精兵來參加會葬。對於同樣出自三晉的魏國,當時在位的君主魏惠王想要趁機進攻趙國,也即趁着趙肅侯去世,即位的趙武靈王只有15歲的情況,從而對趙國趁火打劫。對此,就當時只有15歲的趙武靈王,不僅還沒有實現對趙國內部的掌控,還需要應對魏國、楚國、秦國、齊國、燕國這五國大軍的進攻。

  二

  由此,在筆者看來,趙武靈王此時面臨的局面,和三國時期剛剛即位的孫權比較類似,而在年齡上,趙武靈王甚至要比孫權更加年輕。不過,15歲的趙雍沒有退縮,而是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應對措施。一方面,趙武靈王下令趙國代郡、太原郡以及都城邯鄲等地的將士做好戰鬥的準備,也即通過積極備戰,以此打消五國大軍進攻趙國的意圖。另一方面,趙國選擇和韓國、宋國這兩個諸侯國結盟,以此共同對抗魏國、楚國、秦國、齊國、燕國這五國。

  三

  在戰國七雄中,韓國雖然實力不是太強,但是,趙國和韓國的結盟,無疑可以給魏國帶來非常大的壓力。而戰國七雄之外的宋國,因爲靠近齊國,所以也能對齊國進行牽制。除此之外,趙武靈王又派人聯繫越王無疆,促使越國攻擊楚國,也即將楚國的注意力引向越國,而不是趙國身上。並且,趙國又派人樓煩王,促使北方的樓煩進攻燕國,這樣燕國自然需要將主力用在防禦樓煩的進攻上。在一系列的安排之後,魏國、楚國、秦國、齊國、燕國五國進攻趙國的聯盟,自然被趙武靈王各個擊破了。而這,促使趙雍成功即位,成爲趙國第六位君主。

  四

  最後,總的來說,對於15歲的趙雍,可謂少年老成。在面對魏國、楚國、秦國、齊國、燕國這五國大軍時,沒有慌亂不堪,而是沉着應對,找到了化解這一危險的方法和手段。和趙武靈王相對應的是,齊國齊閔王在面對五國伐齊,則沒有這麼沉着睿智,最終導致齊國被五國大軍重創,從而一蹶不振。在化解了五國的進攻,魏惠王因爲無法削弱趙國,於是選擇修復魏國和趙國之間的關係。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帶領太子魏嗣(後魏襄王)到趙國祝賀趙武靈王正式即位。此外,通過這一次行動,趙武靈王還鞏固了趙國和韓國之間的結盟關係。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