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記者張軒哲、張瑞楨/臺中報導〕臺灣各地皆有鬼月拜河神、祭水鬼亡靈的民俗,清朝時期,臺中東勢山區居民進出豐原要搭舢舨渡越大甲溪,有時豪雨洪水氾濫,常有渡河居民淪為波臣,因此居民會相偕於大甲溪畔擺桌祭拜,同樣地處大安溪畔居民,也有這種習俗,昨天下午後裏區公館裏就在重劃東路堤岸邊,設案祭拜大安溪河神與亡靈,祈求鬼月平安。

民俗學者臺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表示,早期臺灣沿溪河畔民眾普遍有鬼月拜河神的習俗,加上鬼月是洪水氾濫時節,祭拜對象有溪神、河神、管水的龍神、水閘門、防波堤及水鬼。自己童年時就曾在鬼月跟阿嬤去祭拜宜蘭農村的水閘門,是難忘的經驗。

民俗專家張益銘則說,民間認為農曆7月鬼門開,自己的祖先要祭拜,也要普度俗稱「好兄弟」、平時無人祭祀的水陸孤魂野鬼或枉死冤魂,其中,陸域普度地點通常是寺廟前,水域常就近於河川、溪流、海邊,不過,近年他聽聞有一種五鬼運財的作法,是利用農曆7月鬼門開的機會,到河川等孤魂野鬼聚集之地祭拜,請孤魂野鬼幫忙「運財」,他強調,這種作法並不正確,可能會有反效果,請不要嘗試。

  • 民眾祭拜大安溪河神與亡靈。(記者張軒哲攝)

    民眾祭拜大安溪河神與亡靈。(記者張軒哲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