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荊州指包括沙市在內,沙市的衰落與崛起當然也在問題討論範圍之內


沙市曾經是有名的內陸輕紡城,80年代是沙市最輝煌的時候,當時的沙市以輕工業為主,其中輕工業裏又以紡織業規模最大。有次在新華文摘裏一篇論文裏看到83年左右(貌似)沙市和常州一起作為全國中小城市的典範做什麼與商貿有關的全國第一批試點(具體是什麼不記得了,舊新聞也很難找),現在想來當時的沙市真是如日中天。而80年代末期歐美國家對我國的紡織業進行大規模的反傾銷制裁,間接導致了當時沙市一大批紡織廠的倒閉,我媽媽的表姐在80年代中期曾託關係進入當時沙市最大的沙市棉紡廠工作(紡織工人的工作也要託關係可想而知當時的效益狀況),後來沒幾年就趕上這波倒閉潮,直接下崗了。後來就一直在沙市女人街賣衣服。那條街荊州人應該都知道,那些年很多下崗工人都在那裡再就業。

另外沙市日化的倒閉也是一個較為經典的例子。簡單說來就是曾佔全國40%市場的活力28當年被地方官員以「招商引資」的目的賣給外資企業後反被雪藏,實際上是外資企業通過收購來為自家產品消滅競爭對手。這也是當年外資進入國內市場比較常見的手段,比如後來的小護士被歐萊雅收購後雪藏,也是歐萊雅為了給旗下的同類型的品牌卡尼爾進軍中國市場鋪路。

相同的,沙市曾經非常出名的例如荊江熱水瓶(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名),沙松冰箱等等都在90年代的國企改制浪潮中倒閉了,但是這並不只是沙市一個地方的問題,比如武漢市同樣也有,武漢市以前的音響廠,自行車廠,以及大橋牌的一系列產品,都是全國銷路很廣的好東西,都倒閉了。也不僅僅是武漢市,很多地級市當年都存在大量地方國企倒閉的現象,不過沙市算是國企倒得比較徹底吧,基本都倒光了。做個假設,如果當年青島冰箱廠改制失敗,同樣也會落得如此命運,現在也就不會有海爾了。

另外網上有很多分析荊沙合併給沙市帶來的負面影響的,也有很多認為當地領導的原因而發展失敗的,這些都是我個人無法瞭解的,所以不做評論了。

對於「沙市從輝煌到衰敗」這個說法,我再做個評論吧。一般荊州人所說的輝煌指80年代的沙市。我個人認為沙市曾經的輝煌只是矮子裏挑高個。80年代才改革開放10年不到,大家依然都很窮,幾年的起步時間並不能為一個城市積累出遠遠甩開其他城市的資本,所以我認為沙市的「榮耀」只是相對於那時候都很窮的其他地市有些許優勢。在後來90年代,新世紀初歐美外資大舉進入中國佈局沿海的情況下,尤其是中國入世之後,作為內陸城市沙市那點先發幾年的優勢早就煙消雲散了。你可以去看看往年的gdp數據,從90年代一直到2007年左右,沒有一個內陸城市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絕大多數內陸城市(除了賣油賣煤的)的排名都在一路後退,且湖北省等中部省份為嚴重地區,湖北的幾個地級市gdp在90年代末到2005年左右基本上處於快停滯的狀態。而作為湖北省會的武漢,作為改革開放前的全國十大,甚至是六大城市之一,也從90年代開始一路下滑,經濟數據在06年曾下滑到最低的17名。武漢都這樣了,又何況是更加沒有資源的地級市沙市呢?況且荊州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多少工業基礎的農業大市,而作為泄洪區也限制了其重型工業的發展,至今其農業佔gdp比重依然25%左右,而全國是大概10%。農業佔大頭,而農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大家都知道相對二產三產是很慢的。這就決定了它的發展速度快不起來。

最後你提到的超過襄陽宜昌,根據這幾年的數據,荊州和這兩座城市的差距在越來越大,十多年前大概是有個宜昌的70%左右,現在已經達不到宜昌的50%了。而且根據目前省裏的一主兩副的發展思路,荊州也不會得到宜昌襄陽那樣的政策支持,所以短期內應該是無望的,長期內,我也不知道會發生啥,所以就不說了。

網路上太多荊州人懷念過去了,我想說與其沉湎於過去那所謂的輝煌,不如好好努力在當下,創造一個好一點的未來。

另外,比起荊州沙市,我覺得汕頭也可以研究研究。
荊州經濟以後都不會有企及宜昌襄陽這回事了。具體可自行查閱《中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之中荊州的定位。在《中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發布之後,我在想中央是改革開放之初就已經給荊州定位了。至於荊州以前的繁榮得益於農耕文明和農業大發展及處於遼闊的江漢平原腹地,要知道古代修路可沒現在這麼容易,發達地區也多是地勢相對平緩。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交通的發展使得武漢有了「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之後,經濟也就離荊州越來越遠了。由於荊州人口眾多,國家近年轉移支付壓力太大,給了荊州一頂「承接產業示範區」帽子應是基於此。不過荊州未來未必會差到哪裡去,國家的糧油基地、大片的自然保護區和濕地,江豚遊嬉、魚蝦成羣、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人和自然和諧共處!


如果中國不實施「一切為了中心城市」的策略 均衡發展 那麼荊州肯定不會比武漢差 甚至還能超過武漢 因為自然條件


這不是荊州人的錯,或是沙市人的錯,這是命
虧就虧在分洪區上。一片平原,交通建設比較方便,然而好多地方連火車站都木有。城區和縣之間幾乎沒啥關係,我估計一些比較遠離荊州城區的縣裡的人可能一次荊州城區也沒去過吧,因為沒必要去,坐火車都是去別的市。比如洞庭湖對面的嶽陽?問起兩個荊州人,家鄉是什麼,都說魚米之鄉,我感覺這曾經是個褒義詞,如果只是魚米之鄉,那麼現在就是貶義詞。不過希望也是有的,縣區可以發展一些鄉鎮企業,慢慢就地城鎮化。。。社會發展的水平還是需要慢慢提高。地少人多,農業必須機械化規模化發展,纔有前途,一家一畝三分地不如不種,這是個難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