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利率債供給總量和節奏是賣方分析債券市場的「常規武器」,尤其是2015年以來地方政府債供給提速,市場各方關注度較高。

一、 利率債供給對利率影響的有效性驗證

(一)數據說明

從基礎概念看,利率債主要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政金債(國開債、農發債和口行債), 其中地方政府債又可依據發行方式、募集資金用途和償債資金來源進行進一步劃分。

(二)有效性驗證

選取2015年1月以來相關數據,其中10年期國債為當月平均值。

直觀上看,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是利率債凈融資額與利率不存在正相關性,對利率無趨勢性影響;二是2015年3月、2015年6月、2018年三季度的地方債密集發行確實對利率產生階段性擾動。值得注意的是,市場自身具備「學習效應」,即便是階段性擾動也是在逐漸衰減的。

二、 利率債供給對利率影響的邏輯探究

(一)潛在邏輯

供求決定價格很容易理解。假設一定時間段內,利率債的需求不變,供給的增加必然造成利率的提升,反之反是。

(二)合理性和不足

從上述潛在邏輯看,其正確與否取決於三條關鍵假設:一是分析侷限於一定時間段內;二是利率債的需求不變;三是供給的增減可測。

1、 合理性

從靜態角度看,一定時間段內的供求確實相對穩定可測,而單獨點上的供求波動基本上是不可測的。這一前提限定使得研究更合理、具備現實的解釋力。

2、不足

1)利率債的需求具備一定彈性。利率債的發行往往伴隨著央行貨幣政策的對沖,監管上利率的指導、風險權重的調整等都會對需求產生較大影響。

2)供給的增減很可能測不準。具體來看,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由財政赤字決定(赤字率、GDP),年初確認後波動較小;地方政府專項債、置換債、再融資債也可提前預測且相對穩定,但T-1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餘額低於限額部分在T 年的發行量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政金債與利率、自身貸款投放等都有一定關係,彈性較大。

三、利率債供給對利率影響的現實意義

總的來講,從利率債供給判斷利率走勢是不可取的,歷史上並不成功、邏輯上的假設也不成立。然而,也應該注意到供給的節奏很重要、尤其是近兩年的地方政府債,節奏的變化會對利率形成短期擾動,牛市的擾動是機會、熊市的擾動是「雪上加霜」

山水:【債券市場分析邏輯探討之第三篇】貨幣和信用的鬆緊組合

山水:【債券市場分析邏輯探討之第二篇】兩個參照物:中美利差和貸款比價

【債券市場分析邏輯探討之第一篇】從社融與M2增速差說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