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在河南平頂山郟縣堂街鎮段李村一片桑樹林裏,今年75歲的付留欽老人正在田間“攏杈”,桑杈是古老的農具,在春天的時候給準備做桑杈的桑樹苗矯正定型,當地人管這項工作叫“攏杈”。

付大爺所在的村莊,有兩百多年製作桑杈的歷史,在三十年前,村上還是家家戶戶都做桑杈,村子周圍也佈滿了桑樹林,每年到了這個時節,田地裏都是忙着“攏杈”的村民。如今農業生產使用的工具變了,桑杈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村上也就有十幾位老年人還在做。

付大爺這片林子有將近三畝地,林子裏套種着油菜,前些年孩子們也說不讓他再幹這個,要把這些林子毀了,也像其他人家一樣種上麥子,可付大爺說到底還是捨不得這個手藝,非要堅持繼續守護這片桑林。

桑杈曾經使用非常廣泛,只要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對這個農具都印象深刻,因爲他們都好奇樹木怎麼會長的那麼巧,正好能做成木杈。地上的這堆桑樹根,有前些年已經砍過的,有剛剛砍過的,還有尚未長成,還需三四年才能成材的。

桑樹能做成桑杈,跟它的韌性好有很大關係,由於樹長的比較高,要給枝丫定型必須把主幹掰彎靠近地面,這時候付大爺雖然用了很大力氣,也不用擔心樹幹會折斷。

桑杈的杈齒通常是三個,也就是桑樹頂部長出三個枝丫即可,可近些年由於收麥多用收割機,收割機割出的麥秸比較碎,這樣三個杈齒的木杈用起來就沒那麼方便,所以付大爺和村民們根據情況變化,逐漸培育更多的四個齒或者更多齒的木杈。

村子裏的幾位老人,都是十幾歲就開始跟桑杈打交道,現在他們都老了,也深知這個手藝並不長久,等他們幹不動了,這個手藝也就在這個村子徹底消失了。

一把桑杈從定苗到收穫回家,需要經歷四五年的生長,收回家之後還要經歷好幾道工序,才能做成真正的桑杈。其中捏杈是最重要的環節,村裏有一口火地窖,桑杈胚子在裏面加熱燻蒸之後要快速捏定型,這個也很考驗手藝。

捏好形狀的杈齒和杈把,還要固定在一個木架子上,這樣放涼之後形狀也不會復原回去,遠處牆上靠着的一堆,就是已經固定好的桑杈。

徹底定型的桑杈,還要經過進一步的修飾打磨,只有外形規整漂亮的桑杈,才能賣上好價錢。桑杈的銷售渠道主要是集會,一把幾十元錢,這些桑杈曾經在網絡上曝光過,也有很多人想買去做個懷舊裝飾品,可包裝和物流運輸是個大問題。攝影記錄|張根棟(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