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賈迎春,是賈府四春中命運最悲慘的一個,生性懦弱,人稱「二木頭」,結果被生父賈赦作主,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落得個「可憐金玉質,一載赴黃粱」的結局。

我們都知道,賈赦之所以把親生女兒賈迎春嫁給孫紹祖,並不是原文說的「賈赦見是世交之孫,且人品家當都相稱合,遂青目擇為東床嬌婿。」而是賈赦借了孫紹祖五千兩銀子,沒錢還,於是就犧牲了自己的女兒。

賈赦本身就不幹正事,是個老不正經的老色鬼,不是利用賈府權勢搶奪石獃子的扇子,就是看上自己母親的丫鬟要娶為小妾,實在不行,花八百兩銀子也得買個女孩回來,所以把自己女兒抵銀五千兩,變相賣給孫紹祖,他是幹得出來的。

這件事,只有兩個人眼明心亮,看的清楚,一個賈母,一個是賈政。賈母年事已高,本身跟自己的大兒子也有隔閡,所以雖然「心中卻不十分稱意,想來攔阻亦恐不聽。」最後也就撒手不管了。

賈政一直給我們的印象,是假正經,但他的確是紅樓夢裡為數不多的正人君子,雖然疏於理家,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之前秦可卿之死,賈珍要用牆木,他就勸過。他說「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殮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

可惜的是賈珍不聽,這一次,他對自己的哥哥作主把迎春嫁給孫紹祖也是不同意的,所以他也勸過兩次,但賈赦不聽,也只好作罷。我們細思,賈赦想的是把自己的女兒嫁過去,跟孫紹祖就兩清了,他自然不會聽兄弟的。

那麼問題來了,賈政前面勸賈珍,這裡勸賈赦,他的目的是什麼?尤其賈赦這一次,他是真心為了迎春嗎?我的答案是,是,也不是。

迎春怎麼說也是賈府的二小姐,是貴妃元春的妹妹,是賈政的親侄女,他不同意讓侄女嫁給孫紹祖這樣的無情獸,很正常。畢竟賈政也是有感情的人,這一點從元春省親的那年中秋節即可看出,他對這些侄女甥女的燈謎是心有所感,心有戚戚的,可見她是關心這些孩子的。

所以他不願看到賈赦把迎春往火坑裡推,心疼侄女也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而且迎春自己也說過「我不信我的命就這麼不好!從小兒沒了娘,幸而過嬸子這邊過了幾年心凈日子……」

由此可知,迎春是從小跟著賈政夫婦這邊生活的,賈政心疼侄女再正常不過了。但如果我們結合此前他對賈珍的規勸可知,賈政除了為迎春著想之外,可能更主要的,還是考慮到了賈府的未來。

孫家在賈政眼中是這樣的:賈政又深惡孫家,雖是世交,當年不過是彼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並非詩禮名族之裔……由此可知,賈政更看重的是門當戶對,沒有利益瓜葛,關鍵孫家的名聲和為人是賈政所不齒的。

他不想迎春嫁過去,除了心疼侄女,更多的是不想以此與孫家有任何瓜葛和往來,以免將來受到牽連,他考慮的是整個家族的未來!竊以為,這才是政老先勸賈珍後勸賈赦的主要原因所在。

此時的賈府,已大不如前,就像一艘已經迷失航向的破船,本身已經千瘡百孔了,政老想的是讓它平穩地靠岸,不想再平地起波瀾,可惜的是賈珍、賈赦等人根本不明白他的苦心,而他自己,修齊治平四個字,也只做到了第一個字,沒能治家也是政老最大的遺憾。

87版紅樓在改編紅樓夢結局時,有個情節是賈赦被抄家,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因為他做了太多惡事,不僅僅是奪扇,可能也跟孫紹祖有很大的關係吧?因為這個時候,也許迎春已經死了,孫紹祖於是開始了對賈府的恩將仇報。

其實關於政老,他自己也有盲點,他看孫紹祖這個人有問題,不讓侄女嫁過去,其實他一直看重的賈雨村,一樣是個奸雄,但他卻被蒙蔽了,結果也成了賈府敗落的推手。

作者:夕四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迎春的婚事,賈政勸了賈赦兩次表示不同意,並不是憐惜迎春。

賈政這人本性是不壞的。雖然仕途不暢,為人古板,不能中興賈家,但至少沒見他有助紂為虐的行徑。這在賈家子弟墮落,人人不法的環境下難能可貴。只是作為榮國府當家人,只因自己不是族長就自掃門前雪的行徑,顯然也不是多高明!

賈赦因為欠了孫紹祖五千兩銀子,明知道孫紹祖此人靠不住,幾乎是將迎春賣給了孫紹祖,可謂狼心狗肺之極。反倒是叔叔賈政勸了賈赦兩次。但賈政的勸諫有兩個原因。我們分開說。

首先,賈政出於私人觀點,討厭孫家。

賈政又深惡孫家,原因也是兩個。孫家愛慕虛榮,攀附賈家勢力,用人腳前,不用人腳後,家風不好。再有孫家「並非詩禮名族之裔」,不讀書的家庭,賈政是內心反感的。賈政為人古板,死讀書,對於寶玉讀書就囑咐:

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這樣的賈政連賈寶玉讀個「花氣襲人知驟暖」的陸詩都被貶斥,何況不讀書一肚子草包的孫家。

其次,帶不來任何利益。

賈政能連勸兩次,不過是認準孫家非良配,沒必要將自己家子女白送過去受苦。而且孫家急功近利的家風也根本為賈家帶不來任何利益。

最後,對迎春的一點憐惜。

這點感情應該是很低的。迎春不過是賈赦的庶女,本人又不太伶俐,賈政對迎春的感情不一定會有多少。自己女兒元春省親回來,賈政都一副公事公辦的賢臣嘴臉,毫無感情流露。更別提侄女兒迎春了。

所以曹雪芹寫賈政之勸,用了「深惡孫家」「並非詩禮之裔」。而並沒有提到任何憐憫迎春之語! 不過還是家族利益的驅使…

只是可憐迎春這樣一個溫良性格的女孩子,父親不管,賈母也沒管,叔叔勸了也沒用,被丟進孫家,不到一年被折磨致死,讓人怎一個心疼可表!

我是君箋雅,多歧為貴,看我眼中的紅樓夢和你們有何不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謝邀!

賈赦將迎春許與孫家後,賈政十分不滿意這樁婚事,勸諫過賈赦兩次,無奈賈赦不聽,也只得罷了。為什麼賈政反對這門親事呢?賈政是真心為賈迎春好嗎?答案是肯定的。

這要從賈府選擇東床的標準來看,孫紹祖都不符合。從賈府給賈敏擇婿來看,就能看到賈府選擇女婿的標準。

第一, 家庭出身要好,林如海祖上襲過列侯,已經四代,到如海這代不再襲爵,林如海是科舉出身。林家屬於資深貴族。

第二, 家庭不能是武將,要是詩書翰墨之族。林家即是鐘鳴鼎食之家又是詩書翰墨之族。林如海是探花出身,有才學有能力。

這孫紹祖家的祖上系軍官出身,乃當日寧榮府中之門生,算來亦繫世交。孫紹祖現襲指揮之職,【生得相貌魁梧,體格健壯,弓馬嫻熟,應酬權變】。這應酬權變的意思是該人不是剛正不阿,品行不端正。孫紹祖雖然家資饒富,但其他方便都不符合賈府的擇婿標準。

賈政知道,當年孫紹祖的先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並非詩禮名族之裔。這樣的人家,極端勢力自私,不適合賈府這樣詩禮之家。這樣的人不會對妻子溫柔以待。賈府這樣人家養的姑娘,都是嬌貴的,哪裡受得委屈。況且迎春懦弱、木訥、老實,沒有心機手段,向來不會和人拌嘴,偏偏兒的嫁給孫紹祖這樣的勢利眼。賈政怕孫紹祖欺侮她。迎春適合嫁給書香門第的人家,而不是孫家這樣的武將。另外賈政看清了孫紹祖的為人,孫紹祖不過是個小人,得志便猖狂,不堪大任,不適宜做賈府的東床貴胥。因此賈政極力反對迎春嫁孫紹祖。賈政這個叔叔一心為了侄女的終身著想,希望她嫁一個好人家,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夫婿,可是迎春的親生父親賈赦不聽賈政的勸阻,執意將迎春嫁給了孫紹祖。

賈政的判斷是正確的。嫁給孫紹祖後,迎春的厄運來了,迎春回家時哭著說【孫紹祖"一味好色,好賭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婦丫頭將及淫遍。 略勸過兩三次,便罵我是`醋汁子老婆擰出來的"。又說老爺曾收著他五千銀子, 不該使了他的。如今他來要了兩三次不得,他便指著我的臉說道:`你別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銀子,把你准折買給我的。好不好,打一頓攆在下房裡睡去。當日有你爺爺在時,希圖上我們的富貴,趕著相與的。論理我和你父親是一輩, 如今強壓我的頭,賣了一輩。又不該做了這門親,倒沒的叫人看著趕勢利似的。""】迎春一行說, 一行哭的嗚嗚咽咽。孫紹祖在強詞奪理,當年是孫家有事求到賈家,上趕著投到賈府門下做了門生,攀了交情,現在卻說賈府上趕著跟孫家相與。至於賈赦是否使用了孫紹祖五千兩銀子,不得而知,即使老丈人用了女婿的銀子,孫紹祖也不能虐待貴妃的妹妹。賈迎春婚後不到一年,就被孫紹祖折磨致死。

如果當初賈赦接受賈政的建議,不與孫家結親,迎春也不會受盡欺凌與折磨,也不會年紀輕輕就命赴黃泉。

綜上所述,賈政反對賈迎春嫁孫紹祖,是真心為賈迎春好。

潤楊閬苑


賈政反對迎春嫁給孫家,不是真心為迎春好。他為的是賈家。

我們中國人的兒女婚事,一般講究「下娶上嫁」,是期望女兒嫁個好人家,自己過好日子的同時,也能給娘家帶來一些好處。而官宦或者是皇家的聯姻,又比普通百姓人家多了一個目的,就是利益的結盟,女人在這樣的聯盟里,就是一個工具,是一個籌碼,她個人幸福感受的是與否,不過是利益結盟的附屬品,在雙方大家庭家長的眼中,基本無關緊要。

我們看賈政的兩個親生女兒,元春和探春。在賈家的安排下,一個送入宮做了皇妃,另一個做了王妃,可以說都是「高嫁」。探春的婚姻如何不做詳解,只說做了皇妃的元春,省親時的那一句:「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道盡多少心酸!為了攀親能給家庭帶來榮耀,自己親生女兒的幸福尚且不顧,迎春做為一個庶出的侄女兒,賈政又能有多少感情?!

我們看書中原話:「賈政又深惡孫家, 雖是世交,當年不過是彼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 並非詩禮名族之裔」。很明顯能看出,賈政反對這門婚事,是覺得孫家門楣低,配不上賈家,哪裡有為迎春著想的意思?難聽一點說,不過是覺得,浪費了一個結交上層的女兒名額查了!


賈政是真心為賈迎春好。賈政這個人雖然有點假正經,但本質還是不壞的。他不似賈赦那樣一味的好色,雖然他也有兩個小妾。他自幼好讀書,為人也有一點兒迂腐,有一點不諳世情,但總的來說,端方正直,謙恭厚道,有真性情,算得上一個合格的長輩,雖然有時做法不太合適。

賈赦將迎春許與孫紹祖,看起來是門當戶對:這孫紹祖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軍官出身,現襲指揮之職,生得相貌魁梧,體格健壯,弓馬嫻熟,應酬權變,年紀未滿三十,且又家資饒富,現在兵部候缺題升。但仔細分析,卻有許多不當之處。孫紹祖是武將,根基也不深,當初與賈家交往,也有趨炎附勢之嫌,不是一個好相與的。斷斷不是賈迎春這個怯懦的木頭的良配。但是賈家的諸位長輩都不曾置喙,就連一向愛護孫女的賈母,雖然心中不十分稱意,卻擔心攔阻不住,失了臉面,也放任自流。況且迎春婚事,自應是親父主張。但賈政卻為賈迎春勸諫了賈赦兩次。

賈政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呢?一,與孫家雖有關係,卻是孫家為了解決他家的問題硬巴結上來的,並不是真的世交。二,孫家原是武將出身,終日舞槍弄棒,不懂禮儀規矩,並非詩禮名族之裔。這些,都不是世家出身,性情怯懦,溫順良善,不搶不爭的迎春能夠應付得了的。不過我想賈政應該還說過其他的原因,賈政在朝中做官,應該還聽說過孫紹祖平時的一些言行,比如好色。比如狠毒,比如暴力。但這些賈赦都不會聽,因為他欠了孫紹祖5000兩銀子的債務。賈赦為了財色,親手把女兒推進了火坑。

另外我覺得賈政反對這樁婚事,認為這樁婚事不合適,除了對賈迎春好以外,可能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孫紹祖於賈家說在的黨派不一致。因為如果一致的話,不看僧面看佛面,賈迎春再是個木頭,看在賈元春的份上,看到賈政賈赦的份上,孫紹祖也不會把賈迎春折磨致死。

賈政反對迎春的婚事,雖勸說了兩次,但終究不是據理力爭,身份上比不上賈赦這個迎春的父親,最終看著迎春被折磨致死。


古代大家族之間嫁女兒是要聯姻的,聯姻的目的是利益相關,互為助力的。比如說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就是互相滲透的,賈母是史家的女兒,王夫人、王熙鳳、薛姨媽是王家的女兒,另外,黛玉的母親賈敏嫁給了林如海,書上也說林如海之祖, 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到林如海從科舉出身,中了探花,外放的巡鹽御史,既是大家族又是有才之人。

但是對迎春來說,她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她是庶出的,不是嫡女,所以儘管有賈府的門第擺在那裡,她也不可能找到一個大家族的有才又能力的嫡子,門當戶對有才有能力的庶子也不是那麼好找的,如果是單純為了女兒將來過得好的父母,可能會給她找一個門第較低但有才有能力的丈夫,但這樣的婚姻對賈府是起不到任何助力的,賈赦這樣的人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至於迎春是不是被賈赦賣給了孫紹祖,我們只是在孫紹祖罵她的話里了解到一點信息, 「你老子使了我5000兩銀子,把你准折賣給了我」,孫紹祖的話可信不可信呢,我覺得賈赦那樣的人是有可能拿女兒去做交易的。但是為了5000兩銀子就做交易感覺有點不太符合賈府這樣的大家族的實際。

不管怎樣吧,迎春嫁給了孫紹祖,當時反對者並不只有賈政一人,賈母也是不同意的,只是覺得說了賈赦也不會聽就沒有管。賈政也覺得不合適,勸過賈赦不聽也就算了。

我個人覺得賈政反對這樁婚事有其為迎春好的意思在裡面,因為從賈政元宵節為元應探惜及寶釵等幾個人做的燈謎寓意不祥而嘆息心裡不痛快來看,從賈政的思想行為來看,賈政並不是一個死板的道學先生,他是有一定的溫情、親情和人情味的。所以賈政反對迎春的婚事肯定有真心為了迎春好的意思。但是也不全是為了迎春,因為家中女兒們的婚事不好,對家族也會造成很壞的影響,會影響其他女兒的出嫁,也會對家族的名聲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賈政覺得孫紹祖這樣的武夫和家世不合適。


當然是為迎春好。包括賈赦,也是為女兒和自家好。只是,這兩兄弟的眼光不太一樣。

賈政看的是里子:

賈政又深惡孫家,雖是世交,當年不過是彼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並非詩禮名族之裔。

孫家不是世族大家,也不是書香門第,在賈政眼裡就是一個新興的暴發戶,自然也就不那麼講究禮義廉恥,所以賈政對這門親事是有隱憂的。

賈赦的書讀得沒有兄弟多,看到的是面子。孫紹祖其人:

祖上系軍官出身,乃當日寧榮府中之門生,算來亦繫世交。如今孫家只有一人在京,現襲指揮之職,此人名喚孫紹祖,生得相貌魁梧,體格健壯,弓馬嫻熟,應酬權變,庚夾:畫出一個俗物來。年紀未滿三十,且又家資饒富,現在兵部候缺題升。

在賈赦眼裡,這樣的女婿有家資又肯上進,還會攀附,以後會前途似錦,自己的女兒柔順懦弱,正好可依靠。卻不料此人粗魯不知禮義,僅僅一年左右,便活活葬送了女兒的性命。


 賈迎春有一個和各個姐妹不一樣的綽號,叫做二木頭。這個綽號自然是登不上什麼大雅之堂的,之所以被人知道,是因為在僕人面前很是流行。如果賈迎春的綽號能在僕人面前流行的話,那隻能說明賈迎春為人太懦弱了,連僕人都管不住。  而且從賈政對賈寶玉的態度來看的話。恐怕對賈迎春也不是真心的好。我們一向以為賈政是個仕途經濟的人,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寶玉自然是他的叛逆者。而賈政與賈寶玉的鬥爭,毫無疑問是這一派與那一派的鬥爭。而「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一回,正是矛盾鬥爭激化的焦點,最後「占旺相四美釣游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以叛逆者賈寶玉最終的失利而告終。

他更像一個努力維護自己地位的暴君。根本不像一個父親。我覺得恐怕不是為了二小姐好。而是覺得嫁過去不和情理。丟他面子罷


我認為賈政是真心的,但同時他也有別的考量。比如孫家並非詩書禮儀之家,孫家在朝廷根基還不穩等等。

親媽早早不在身邊的賈迎春從小待在賈母身邊,她性格恬靜,不爭不搶,甚至可以說卑微怯懦。所以習慣了逆來順受的她自然會欣然接受賈赦的安排。奇怪的是,賈政卻強烈反對迎春和孫家的這門親事,賈赦眼中的乘龍快婿在賈政眼裡似乎不值一提。一向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考慮的賈政不同意這門親事,必然不僅僅是為了迎春的終身幸福著想。孫家當初巴結賈家,賈政心裡難免會心生鄙夷,所以他打心眼裡不想和孫家有交集。再加上賈政在朝里做官,了解到孫紹祖暴力好色的不良言行,良心未泯的賈政不忍心親眼看著柔弱的賈迎春被推進火坑。


是,在第七十九回明確指出 「賈迎春誤嫁中山狼」 , 可見這一幅畫昭示的正是賈迎春的最終命運。賈迎春最終也確實死了,另外在第七十九回中提到 了「賈政深惡 孫家,雖是世交, 當年不過是彼族希慕容寧之勢,有不能了解之事才 拜在門下的, 並非詩禮名族之裔。 」 可見賈政是瞧不上孫紹祖的。所以他是真的為賈迎春好,覺得孫家不是個好的歸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