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土窑近700余座近2000口,南溪里更有土窑巷,文化局持续推动文化景观登录工作,盼文化资产保存、永续利用。(记者王涵平摄)

2018-08-12 11:06

〔记者王涵平/台南报导〕东山区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表示,东山土窑近700余座近2000口,持续推动文化景观登录工作,盼文化资产保存、永续利用。东山区是台湾龙眼主要产地,调查发现东山区龙眼土窑数量高达770余座、近2000口,南溪里就有近80座,形成一条土窑巷。

南市文化局及东山区南溪社区发展协会今日在土窑巷办理「拜寮祈福」活动,为年度龙眼烘焙起火的工作揭开序幕,南市议长赖美惠、市议员张世贤等地方各界与会,相当关心东山龙眼土窑文化景观登录。

叶泽山指出,东山区完整保存传统龙眼产业及烘焙文化,包括数量庞大的龙眼窑,及结合敬天祭神精神及烘焙技巧的「拜寮」、「起火」、「入米」、「落焙」、「清米」(脱粒)、「翻焙」、「收袋」、「谢寮」等一系列流程,具备人类和自然环境互动的特征,造就值得重视和保存维护的文化景观。

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自105年开始执行「台南东山龙眼土窑文化景观登录先期调查研究计划」,委托国立台北大学民俗艺术与文化资产研究所王淳熙老师团队进行盘点,今年度辅导团队协助南溪社区进行「龙眼故事调查」社造计划。

有10余年龙眼烘焙经验的窑主颜德村表示,烘焙龙眼约需6天5夜,24小时灶火不能中断,因此需住在土窑内,传统土窑以龙眼木烘焙龙眼,龙眼干别具风味。

  •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开始,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表示,东山土窑近700余座近2000口,持续推动文化景观登录工作,盼文化资产保存、永续利用。(记者王涵平摄)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开始,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表示,东山土窑近700余座近2000口,持续推动文化景观登录工作,盼文化资产保存、永续利用。(记者王涵平摄)

  •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开始,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表示,东山土窑近700余座近2000口,持续推动文化景观登录工作,盼文化资产保存、永续利用。(记者王涵平摄)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开始,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表示,东山土窑近700余座近2000口,持续推动文化景观登录工作,盼文化资产保存、永续利用。(记者王涵平摄)

  •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入灶烘焙前需先剪枝。(记者王涵平摄)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入灶烘焙前需先剪枝。(记者王涵平摄)

  •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开始,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等各界人士与会。(记者王涵平摄)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开始,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等各界人士与会。(记者王涵平摄)

  •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开始,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表示,东山土窑近700余座近2000口,持续推动文化景观登录工作,盼文化资产保存、永续利用。(记者王涵平摄)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开始,南溪土窑巷今举行拜寮祈福,南市文化局长叶泽山表示,东山土窑近700余座近2000口,持续推动文化景观登录工作,盼文化资产保存、永续利用。(记者王涵平摄)

  •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随之展开。(记者王涵平摄)

    东山区龙眼采收、龙眼烘焙季随之展开。(记者王涵平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