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鈣

  現在常提到的:腿不直、骨密度低、佝僂、不長牙、肋骨外翻、睡覺不踏實、長不高以及枕禿這些都不是缺鈣的直接表現。

  家長們關注的“症狀”,多數是因爲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骨骼對鈣質的吸收,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D,就會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從而出現鈣吸收不良的表現。

  2016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六月齡內嬰兒母乳餵養指南》指出:嬰兒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而不是補鈣。

  2 鐵

  鐵缺乏的孩子日常可能表現爲煩躁、不愛活動、食慾和精神狀態欠佳、臉色蒼白、反應遲緩甚至是異食癖。

  但是日常多樣化的均衡飲食,完全可以滿足孩子對鐵的需求,通常是不會出現缺鐵情況。

  如果家長實在不放心,可以通過孩子飲食、生長曲線和精神狀態來進行判斷,並且,即便孩子存在輕度缺血(缺鐵)症狀,一般也不需要補充鐵劑,通過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肉蛋和富含維C的新鮮果蔬即可。

  3 鋅

  鐵缺乏的孩子日常可能表現爲煩躁、不愛活動、食慾和精神狀態欠佳、臉色蒼白、反應遲緩甚至是異食癖。

  此處需要一個闢謠!其實如果孩子正常吃奶/飯的話,通常是不會出現缺鋅問題的!

  對於6個月以母乳餵養的嬰幼兒來說,母乳中就含有鋅,所以在這個年齡段會出現鋅缺乏的概率非常低。

  對於吃配方奶的孩子來說,配方奶粉中也已經添加了鋅,可以滿足1歲以內寶寶的需求。

  對於1-3歲的孩子來說,每日推薦攝入量爲4-5.5mg。那麼,這幾毫克的鋅該從哪裏攝入呢?是不是要額外補充鋅呢?

  鋅在貝殼類海鮮、紅肉(瘦牛肉、豬肉等)、豆類、乾果、雞蛋、牛奶等食材中都含量豐富,並且充足的動物蛋白,比如瘦肉、魚等,還能夠提高鋅在我們人體內的利用率。因此,如果孩子的日常飲食種類豐富、營養均衡,基本上也不會出現缺鋅的情況。

  當然了,我們說通常不缺鋅並不代表“絕對不缺”,如果孩子確實出現了明顯的疑似缺鋅的表現,如反覆皮疹等,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確定是否真的缺鋅。如果是,需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額外給孩子補充一些補鋅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