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中國道家經典,是陳地(淮陽)的老子所寫。而現在通行版的《道德經》是三國時期的王弼所重新整理的,通行版的《道德經》許多地方被增刪、意改,而在其傳抄、刊印過程中又發生了一些錯誤。不過,考古的發現讓我們可以瞭解更加古老的《道德經》版本,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其原貌。

現在的『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原文嗎?出土竹簡和帛書轟動了學術界 新聞 第1張

1973年,考古學家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版《道德經》甲乙兩本,轟動了學術界。根據考古學家考證,甲本抄寫時間在漢朝建立之前,而乙本的抄寫時間在西漢初期。這個時間是如何推算的呢?首先,帛書甲本中所有的“邦”和“恆”都保持原貌,說明甲本並沒有避漢高祖劉邦和漢文帝劉恆的諱。

現在的『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原文嗎?出土竹簡和帛書轟動了學術界 新聞 第2張

而乙本中則把“邦”改成了“國”,這是避劉邦的諱,但沒有避劉恆的諱,如現如今通行版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一句在帛書中乙本中的原文為“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很明顯,通行版的《道德經》是避漢文帝劉恆的諱才改“恆”為“常”。

現在的『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原文嗎?出土竹簡和帛書轟動了學術界 新聞 第3張帛書《道德經》

帛書版的《道德經》的篇章和通行版的排版有很大不同,通行版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而帛書版則相反,因此帛書的《道德經》嚴格來說應該叫做《德道經》。其他的一些篇章也遭到的調動。

現在的『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原文嗎?出土竹簡和帛書轟動了學術界 新聞 第4張帛書《道德經》

在內容上,帛書《德道經》和通行版《道德經》有個別的差異,雖然數量少,但是卻對章節的意思的理解完全不同,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如通行版中的“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中的“則取大國”在帛書版中為“則取於大國”,少一個“於”字,意思完全不同。

現在的『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原文嗎?出土竹簡和帛書轟動了學術界 新聞 第5張馬王堆出土的《五星佔》

相比於帛書版,通行版還出現了衍生詞句、調整順序,導致意思紊亂的現象。如第三十八章“上德無為而無以為”和“下德為之而有以為”是相接的,但是根據帛書內容來看,後半句應該是“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無以為”,明顯通行版的“下德為之而有以為”是為了對仗工整而加上去的。

1993年,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一號楚墓M1發現了竹簡804枚,為竹質墨跡。其中有字簡730枚,13000多個楚國文字。楚簡中有很多古籍,其中有三種是道家學派的著名,分別是《太一生水》、戰國時代的《道德經》甲乙丙三個版本、《說之道》。

現在的『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原文嗎?出土竹簡和帛書轟動了學術界 新聞 第6張郭店楚墓竹簡

根據釋讀發現,楚簡的《道德經》依然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全文中有60句和通行版《道德經》不同。如,通行版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一句在楚簡中為“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詐,民復孝慈”。很明顯,楚簡中的風格比較古樸,觀點還不至於過激,而通行版的觀點則對儒家的仁義禮智等加以反對。

現在的『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原文嗎?出土竹簡和帛書轟動了學術界 新聞 第7張郭店楚墓竹簡釋文

現如今,帛書版和郭店楚墓竹簡的出土給人們閱讀《道德經》提供了更多的參考,也給道家思想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然,這並不能說明通行版的《道德經》就是偽書,大體上說,三個版本的《道德經》相差還不是很大,其思想大體上比較一致,只是略有改動。

現在的『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原文嗎?出土竹簡和帛書轟動了學術界 新聞 第8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