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自然》子刊:情商竟然也看天生。4萬餘人基因分析顯示,共情能力10%來自遺傳,與多種精神疾病相關

這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可是在網絡上火了一把。正所謂你是你父母的投影。從個體的行爲上,確實可以窺見家庭相處方式的一角。一個人是否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是否能夠對此做出適當的迴應,這些我們現在通常叫做情商的能力,與生長的環境是分不開的。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不過,和我們一般認知中略有不同的是,這些情感上的選擇並不完全塑造於我們過往的經歷,部分也是寫在我們基因裏的!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近期,在《自然》雜誌的子刊《轉化精神病學》上,來自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的Simon Baron-Cohen教授團隊,與著名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達成合作,通過對近4萬7千人的基因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涉及了近一千萬個遺傳位點!結果顯示,在共情能力的影響因素中,遺傳因素佔比達到11%[1]。考慮到研究並未對全基因組數據進行分析,聯繫其他研究結果,遺傳在共情中的影響可能會達到30%以上!

有趣的是,多項研究證實,女性共情能力普遍要高於男性,但是在本項研究中,這些與共情相關的遺傳位點卻並沒有表現出顯著的男女差異。除此之外,共情能力也被證實與自閉症、神經分裂症等精神障礙疾病有關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所謂共情(Empathy),也常被稱爲同理心,指的是一種理解他人的能力。共情也分爲兩類,一類是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感受的能力,稱爲認知共情;一類是對他人的情緒給予適當的情緒迴應的能力,稱爲情緒共情。而衡量這種能力的指標,我們稱爲共情商數(Empathy Quoient,EQ)

讓我們簡稱它爲情商吧。不過此“情商”非彼“情商”。我們日常提到的情商一般是指情感智力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個體識別自我和他人能力以及管理情緒的一種指標,常用在心理學研究等領域。本文提到的情商則是一種在精神障礙疾病領域常用到的臨牀指標。二者在內核上有些相似之處。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本項研究的通訊作者,劍橋大學教授Simon Baron-Cohen是自閉症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1985年,他與同事們提出了共情商數的概念和評分標準,並發展出了心盲(Mind-Blindness)理論,以此來解釋自閉症患者的社交障礙、溝通障礙等社會特徵。

無論是溝通交流還是社會交往都需要顧慮對方的心理狀態,自閉症患者在共情能力上有所缺乏,故而無法理解對話者的言外之意,自然也很難對他人的行爲做出恰當的反應。自閉症患者在共情商數測試中,無論認知共情還是情緒共情,得分都比正常人要低

以心盲理論爲基礎,Baron-Cohen進一步提出了共情-系統化理論(Empathizing–Systemizing,E-S)。如果共情是我們的感情,那麼系統化就可以理解爲我們的理性,指的是在按照一定規則進行行動的能力。許多研究發現,雖然自閉症患者在共情能力上有缺陷,系統化卻沒有太大的損害、甚至要高於常人,從而解釋了自閉症患者行爲刻板、能力孤島等現象。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Simon Baron-Cohen

根據E-S理論,Baron-Cohen將大腦劃分爲五種類型,E類型(E>S)、S類型(E > S) 和極端S類型 (S > > E),自閉症患者一般爲極端S型。據此,自閉症家庭成員可能具有更高的數學、科學等技術技能。

Baron-Cohen的理論認爲,這些具有更高系統化評分的人結婚生子的話,更可能生出自閉症兒童。Baron-Cohen說:“實際上,一些geeker可能是自閉症基因的攜帶者,雖然在生活中沒有表現出嚴重自閉症的跡象,但是如果他們之間組成家庭,那麼他們的後代遺傳自閉症基因的可能性更高。”

雖然這個看法沒有得到研究的證實,但是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素有“荷蘭硅谷”之稱的埃因霍溫,自閉症的患病率確實要高出一倍(程序猿突然躺槍)另外,男性更普遍傾向於S型,女性傾向於E型。

不僅僅是自閉症,在其他幾種精神疾病,包括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抑鬱症等疾病中,都發現了與共情能力的關聯。更好地理解共情能力,可能會有助於我們理解它在經神經病中的作用。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共情能力的測定以自我報告和個體表現爲主,這是不利於量化研究的。迄今爲止,也還沒有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系統地論證。所以,Baron-Cohen聯手23andMe,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分析。

這項測試來自於23andMe的基因數據庫,包括46861人的測序數據,其中24543人爲女性、22318人爲男性,97%爲歐洲血統,平均年齡48.9歲。這些人全部進行了標準的共情商數測試,男性平均得分爲41.9±13.5分,女性爲50.4±12.6分(分數範圍0-80)。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EQ分佈

研究者對這些基因數據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進行了分析,涉及共計9955952個SNPs。統計結果顯示,在所測定的這些SNP範圍內,遺傳對共情商數的影響達到11%±1.4%!其中確定了兩個相關性較高的基因SEMA6DFBN2

同時研究者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表觀遺傳數據也進行了分析,發現其對共情商數的影響並不大。

有趣的是,雖然男性和女性在共情商數上差異很大,但是這並不體現在基因上。男女的情商差異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所以研究者一直認爲,性別差異是至少部分由基因決定的。然而數據說明事實並不是這樣。未來研究方向可能會轉向性激素以及大腦結構的差異吧。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遺傳性分佈

研究者進一步對受試者的其他基因指標進行了分析,包括六種精神疾病——厭食症、多動症(ADHD)、自閉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和精神分裂;以及外向等心理特徵和教育水平。

數據結果顯示EQ與自閉症、精神分裂、神經性厭食都有顯著相關

其中共情商數與自閉症成負相關,與精神分裂成正相關。另外神經性厭食則是女性多發,數據也僅在女性中表現出顯著意義。研究者認爲EQ可以作爲神經性厭食診斷的一個輔助指標。

此外,共情商數與教育水平居然沒有相關性,這也是挺有趣了。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EQ與各項指標的基因相關性

本研究中顯示遺傳影響達到了11%,在另外一項雙胞胎研究中[2],遺傳的影響則是達到了32%,其他研究的影響力從20%到69%不等。薈萃分析結果認爲,遺傳在共情能力的影響應當在35%左右[3]。

情商爲共情能力被稱爲同理心,10%來自遺傳

Simon Baron-Cohen教授在一次採訪中說道:“人與人之間的共情能力具有差異,我們發現有一小部分是歸因於基因的,這有助於幫助我們理解自閉症患者。這些人很難想象和理解其他人的想法與感受。自閉症並不比其他生理障礙者,例如閱讀困難和視覺障礙者過得更容易。我們作爲社會的一員,應當盡力去支持他們,尋找新的理解、溝通方式,幫助他們融入社會。”[4]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8-017-0082-6

[2] Hatemi, P. K., Smith, K., Alford, J. R., Martin, N. G. & Hibbing, J. R. Th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behaviors: a panel study of twins and families. Twin Res. Hum. Genet. 18,243–255 (2015).

[3] Knafo-Noam, A. & Uzefovsky, F. inThe Infant Mind: Origins of the Social Brain (eds Legerstee, M. et al.) 97–121 (The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2013).

[4]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3/180312085124.htm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mon_Baron-Cohen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pathy_quotient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pathizing%E2%80%93systemizing_theor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