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大學梁寧被譽為「神一樣的產品經理」,此前有一篇很棒的文章,《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底層操作系統》。她認為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是情緒,主要包括愉悅、痛苦、恐懼。我個人十分喜歡和欽佩梁寧,情緒確實是很底層的操作系統,但我認為還有一個維度是思維方式。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而思維之所以成就人,乃在於思維不同,行為模式與做事方法都不同,最終導致結果不同。

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指出,人的思維模式力量巨大,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昨天晚上,我與某獨角獸企業政府事務團隊深度交流,在聊到政府事務職業發展時,大家一致認為要「選好行業、選對平台、選准領域、跟對老闆」。同時,政府事務從業有其特殊性,還需要具備幾種思維。

一、人性思維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政府事務工作,核心是要找對人找對門才能辦對事,說到底,是與人打交道。與人交流,就要洞悉人性。正如互聯網行業提倡的「用戶思維」一樣,其實無論哪個行業,都需要基於對人心的揣摩和對人性的洞察。所謂「抖音有毒」,滿足的都是人們對於美好、趣味、獵奇等人性的需求。

尊重人性,方得人心。政府事務從業者要從人性角度出發,觀察對方的行為習慣,了解脾氣秉性,把握心理情緒,找准慾望訴求,進而有的放矢、達成目標。

推薦一本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洞察人性》(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二、共贏思維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將人際交往模式分為六種:利人利己(雙贏)、損人利己、捨己為人、兩敗俱傷、獨善其身、好聚好散。

共贏的對立面是「零和博弈」,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囚徒困境」。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共贏應該成為人與人交往的一個原則,取決於我們的出發點首先能為對方考慮利益。

政企關係與人際關係一樣,政府或企業任何一方長期不平衡的付出都是不可持續的。在與政府部門的交往中,不能只是單純從個人或企業利益出發一味索取。今天拿牌照、明天報項目、後天請領導參觀,這都沒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政府和官員的訴求是什麼?企業能為政府創造什麼價值?稅收、就業、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先進經驗、科技示範等等。

三、曲線思維

為什麼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做非公黨建?為什麼恆大願意花幾十億去貴州做扶貧?為什麼很多企業熱衷於做慈善?

政企關係,政字在前、企字在後的文字排序恰恰反映了政企關係的現實狀態,客觀講,政府和企業的關係是不平等的。特別是對於強監管行業來講,有時候要去主管部門拜個碼頭都很難,「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稀鬆平常。

那怎麼辦?車到山前必有路,沒有直路走彎路。

馮侖有個段子,講的是中國民營企業要有三個境界:「小姐心態、寡婦待遇、婦聯追求。小姐心態就是服務至上,客人來了好好服務,不要選擇客人什麼態度、什麼姿勢;寡婦待遇就是沒人疼、沒人愛,上邊沒人;婦聯追求就是積極要求進步,勇當三八紅旗手,承擔環保責任、做企業公民」。「婦聯追求」其實就是曲線救國之道,而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有時候看起來繞路了,但說不準會曲徑通幽、柳暗花明。

四、結果思維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靠的是員工的價值,員工的價值來源於業績,業績就是結果。每個職場人士都需要為企業創造價值,對業績負責,對結果負責。

政府事務的核心價值在於為企業戰略提供決策支持,為業務發展提供資源支撐,為企業安全保駕護航。具體工作中,一是要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對接政府和協會,與相關部門建立穩定、通暢的溝通渠道,申請資質證照,爭取政策和資源。二是發揮參謀助手作用,開展行業政策研究,對業務進行風險預警,提供運營策略建議,服務領導決策。三是發揮保駕護航作用,處理約談處罰等各類政府側危機公關,能預警風險,能擦屁股。四是發揮形象窗口作用,推動政府企業間戰略或項目合作,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能為企業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就決定了政府事務部門在企業當中的位置,究竟是戰略支撐,還是職能補充,還是可有可無?光談辛苦是沒有用的,辛苦不等於結果!沒有功勞,就沒有苦勞!

網上講,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是耍流氓;而職場中,沒有結果的工作就是垃圾。

五、進化思維

《原則》(Principles)有句話講的是,「要麼進化,要麼死去;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是不斷自我進化,這也是《原則》這本書里最核心的思想。

互聯網產品需要迭代升級,做政府事務也需要自我進化,一方面要認知升級,另一方面要能力升級。

此前分享過個人總結的GR「1156」能力模型,1個基礎,1張網路,5種意識,6種能力。1個基礎,基於對政府運作機制和官場文化的深度理解;1張網路,一張政府資源網路,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種意識,政治意識、政策意識、服務意識、擔當意識、底線意識;6種能力,溝通協調、政策研究、危機應對、文字寫作、開拓創新、學習迭代。一句話就是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走出去能幹。我也一直在努力。

保持空杯心態,多與高手在一起,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六、底線思維

一是對企業而言。前些年,新經濟新業態享受了很多「政策紅利」,相對寬鬆的政策環境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其實,政府不管或少管就是最大的紅利。但最近兩年,各種約談、處罰、封殺、關停等政策灰犀牛事件層出不窮。一大批企業因為各種各樣的政治、政策、道德等問題相繼陣亡。快播、小藍單車、暴走漫畫、內涵段子、二更食堂等等前車之鑒不可不察。

二是對個人而言。外企合規比較嚴,大多不允許請客吃飯送禮。反觀國內企業,更加適應「人情社會」的國情,公關的路數更多也更落地。正常的人情聯絡無可厚非,但有一個度需要把握,不踩紅線,不越底線,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畢竟,《八項規定》不是鬧著玩的,紀檢監察委也不是自己家開的。

大大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可以親近,但要清白。

PLUS:查政策,上白鹿數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