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對外發聲

什麼是表達方式呢?人物品牌的表達方式,並不是單純的語言溝通。而是你以何種形式向外界傳遞你的信息?你的觀點以什麼樣的形式傳遞出來?是節目?演講?文字?視頻?或者其他更加新鮮有趣的形式?

財經作家吳曉波通過一本書籍《大敗局》一夜成名,羅胖通過《羅輯思維》自媒體視頻積累了自己的第一批用戶,而咪蒙通過自媒體文章一舉成名天下知。

表達方式沒有孰好孰壞,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去輸出你的價值觀,去影響更多人。適合人物品牌的表達方式,大致有6種:

一、 節目型表達

節目型表達是最易於成名的表達方式。節目本身作為強勢媒體,有著更豐富的表現方式。例如:謝霆鋒通過與浙江衛視合作的《十二道鋒味》讓我們瞭解到他不但一位歌手、演員,還是一位熱愛生活廚藝精湛的廚師。其實究其本質,他們在節目中的形象是幕後策劃好的人設,他們有成熟的表演技能和麪對鏡頭的表達能力。節目型表達最核心的能力,有鏡頭感,有演技,有綜藝感,這需要長期刻意練習和專業素養。能對著鏡頭,面對導演和編導,輕鬆自如發揮,這並不容易。但,一旦練就這種能力,無外乎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

二、 演講型表達

如果第一種很難達到,沒關係,你可以嘗試演講型表達。這個社會更願意承認那些善於表達的人擁有更強的能力。馬雲的影響力一半靠阿里的成功,另一半則是靠他的口才。在《好好說話》一書裏,有個觀點是在不同的談話過程中,有不同的權力場。在日常溝通中,雙方的權力場是平等的;而在辯論過程中,權利場在觀眾,觀眾是否願意投票給你,你要去拉攏觀眾;而演講中,你就是權力場的中心,所有人都要聽你表達,最容易構建你的影響力。

三、 外貌型表達

外形是你不用說話,就讓別人感知你個性的方式。用一種與眾不同的外形真真實實的站在別人面前,讓別人記住你。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比如尚濤老師,為了表達自己是一位造型師,他經常在《職來職往》節目或者其他公眾場合戴著帽子,或者經常穿戴造型奇異的服裝和配飾,大家都會去關注他,慢慢的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造型師,還有了自己的造型學校;再比如本山大叔,剛開始沒出名幾年,給大家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每次上臺演小品的時候,都帶著一頂帽子,用來表達自己淳樸憨實的農民大叔形象,後來帽子造型成為了本山大叔的標誌;卓別林通過自己的造型,小鬍子、燕尾服、柺杖、走路姿勢去表達喜感,在大眾心裡留下了喜劇標杆形象,看到了他就想到了喜劇。你的外形是隨波逐流,還是別出心裁吸引別人注意?如何去吸引?我們之後在「形色氣質」中再一一拆解。

四、 產品型表達

產品也是對外表達自己的一個形式,有些人沒有獨特的外形,也可能不擅長講故事,就是通過自己的產品和其他人形成一種對話,讓產品為自己說話。比如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就是通過消費者喜好的口味,研究出老乾媽這種下飯菜美食,成為中國許多家庭每頓飯必備的菜餚;再比如喬布斯,就是通過研發出一代又一代的蘋果系列產品,征服全球的消費者,收到大家的追捧,他以前在蘋果發布會上的演講不一定很出彩,但是他的產品一定是最先進的,通過產品給大眾帶來極致的體驗,讓大家記住了他,離開了依然受到大家的緬懷;還有我們之前說過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通過壽司表達自己的工匠精神,對製作過程壽司的嚴格把關,所以纔有了讓人讚不絕口的壽司,從而知道了小野二郎。他們沒有與眾不同的外形,也沒有超高的講故事能力,但是他們有更吸引人的產品,讓產品作為他們的表達方式。用你的產品作為傳播媒介,輸出你的價值觀,你的理念或者態度…與消費者產生一種無形的溝通。

五、 圖文型表達

圖文型表達也是個人品牌的一種表達方式,圖文表達進入門檻低,比如現在的自媒體,是很多普通人可是嘗試的表達形式。比如說書籍出版物、繪畫作品…它們都是可以作為你向外輸出個人觀點、價值觀的介質。比如通過《致賤人》一篇犀利的文章,而漸入大眾視野的咪蒙,她不是通過節目,不是通過外形,就是通過耍筆杆子,作為自己的表達方式,通過社會現實直指人心;比如雕爺牛腩、河狸家的創始人雕爺,最初就是依靠論壇上寫精華帖子,積累了最原始的一批粉絲。再比如自媒體人顧爺,就是依靠用有趣的漫畫方式解讀歷史,每篇文章突破10萬+。

六、公關型表達

如果你作為一個企業創始人,不擅長上節目,也不適合演講,你的對外表達也可以通過公關來完成,用公關稿去宣傳個人品牌形象,且這樣的傳播更具有信服力。比如說華為手機的任正非,我們很少看到他出席社交活動,包括在社交平臺上的動態,基本上看到他的舉動都是通過媒體報道,或者微信上公眾平臺的傳播,之前我們可能都看過報道,身邊沒有助手,自己拖著行李箱排隊打車,這就是任正非選擇的表達方式,他可能不擅長講故事,年齡大了也不擅長講故事,但是他通過別人的表達表達了自己;再就是順豐創始人王衛,我們很少看到他在公眾場合發聲,他有一個習慣,基本從不接受採訪,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我們一般都是通過其他媒體的報道,從而知道他的動態,用公關稿表達自己。但公關稿的表達方式,會營造一種距離感,不利於快速獲取粉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