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東半球同時的副熱帶高壓轉移至西伯利亞,北極大量融冰,不知道對明年的中國老百姓生活會產生哪些蝴蝶效應?


這個問題問得……好吧,

北極圈高溫和副高偏北有關。

PS:極渦老家被攻佔,你說說看它顏面何在。。。

下面進入正題,

北極圈高溫對中國老百姓生活當然沒有影響,除了斯瓦爾巴羣島,北極圈附近哪還有中國人……(個別不算)但是,由於今年副熱帶高壓嚴重偏北,導致我國東北高溫,這就有影響了。

而且,現在副高遲遲不退,今年「秋老虎」也可能嚴重。

蝴蝶效應什麼的,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都知道,厄爾尼諾現象由赤道東太平洋水溫偏高造成,拉尼娜則相反,東太平洋水溫偏低。這兩者都發生在千里之外,卻能影響全球氣候,影響大氣環流,導致西風帶異常啊,季風異常等等。

假設某年厄爾尼諾,美國西海岸降水偏多,對中國當然沒有影響,但是厄爾尼諾本身對我國有影響。


不知道,但我知道北極熊瘦骨嶙峋喫不飽,要不就遊太遠找浮冰溺死了。可不可以有一點憐憫之心不要只關心自己的生活呢,氣候變暖也有人類「功勞」啊。

我不是專業學環境學氣候的,用了點淺薄的認知與常識來回答這題。你們可以認為人類還沒那麼大能耐,但如果就這樣把責任撇的一清二楚繼續濫用資源沒有節制不懂環保的話,我無話可說了...


如果北極圈高溫,預示著北極冰川融化。

北極圈冰川融化,意味著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北極航路被打開。

過去,國內遠洋貨物貿易通道,是從:我國南海——(途徑)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過)埃及運河——(抵達)地中海。

實現中歐貿易。

一旦北極航道開通,中歐貿易路線可以從東海出發,北上太平洋,經北極,抵達北歐。

貨物運輸時間直接縮短半個月!

過去我國運輸船屢次在馬六甲遭扣留,損失錢不說,關鍵是誤事。

和平年代還好說,戰爭年代貨物運輸直接被封鎖。

二戰時候日本貨運被美軍死死封鎖!當時雙方尚未開戰。

所以北極航道的開通,預示著中國不必擔心航運被封鎖了,畢竟從北極可以到達任何地方。(美國要想封鎖白令海峽,也得把海峽兩岸都控制,可是對岸是俄羅斯啊,美國怎麼控制?同樣,俄羅斯也控制不了海峽通道。)

有北極航道兼「一帶一路」加持,時也運也。

當然,全球變暖意味著副高北移,華中、華北更熱,但蒙古高原的降水量也會隨之增大,蒙古草原環境會更加宜人。

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地球關閉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

——————

有人認為全球變暖海平面一定會上升,但忽視了一個問題:全球變暖是溫度平均量,然而地球從來都是冷熱不均勻的。熱的地區會更熱,而冷的地區呢?很可能會更冷。南極之所以冷,是因為該地區不斷向外太空輻射能量,而熱量卻得不到補充。赤道已經很熱了,可赤道的熱量很難輸送到南極。為什麼?因為根據大氣環流特點,熱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沿著東西方向傳送的。——專業名詞叫:地轉平衡。南北方向發生熱量傳輸,是需要打破「地轉平衡」的,並且伴隨降水等天氣過程的發生。所以南北方向熱量交換難度比較大。

北極之所以變熱,確實受人類活動影響很大,畢竟人類工業文明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全球變暖、北極變熱是事實,但南極也會更冷。

北極釋放的水分,極有可能在南極結冰。

畢竟如果北半球溫度升高,伴隨著副高偏北抬動。

副高通常在兩條回歸線間擺動,副高總體北抬,會減弱副熱帶向南極的熱量環流輸送,南極因此會更冷。全球變暖並不意味著海平面一定會上升,就好比銀行印刷的鈔票越來越多,並不意味著大家手頭更寬鬆了,反而加劇貧富分化,窮人更多、大家手頭更緊了……

新聞聯播多佔一分鐘


刷爆朋友圈,微博,知乎…

空調該漲價了?


1.日本快沒了,怕小日本發動戰爭。

2.說到底還是大氣污染的原因~罪魁禍首不是別人不是太陽不是宇宙是人類~舉個例子汽車尾氣工業尾氣都是導致臭氧層變稀薄的直接因素。(臭氧層是地球的「防曬衣」)

3.想到再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