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吴珮均报导 )

近日一宗接著一宗骇人听闻的社会案件层出不穷,无论是民众还是媒体,便马上怀疑凶嫌可能有精神上的问题,甚至直接与精神病患划上等号。医师表示,故布疑阵、清理现场、制造不在场证明,其都远超过自始的暴力,ㄧ般精神病人是无法做出如此缜密的犯案计划,因此不该随意把凶杀嫌犯与精神病患混为一谈!

别把精神病与凶嫌化等号 污名化恐使精神病成社会隐忧

中华忘忧草身心健康促进协会创办人、林耕新医师表示,广义的精神病人是大家一眼即能看出,如喃喃自语、精神状态不佳等精神状况,其往往不是最大的问题;看不出的精神病患者,才是真正潜在我们生活周遭最大的隐忧。而当社会事件发生,常常将事件与精神疾病作连结,不仅将精神病人污名化,同时也让更多看不出有精神疾病者,找到可循的方法,进而产生模仿效应;因此媒体在报导时,应呈中性且客观,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语言,且民众平时应多关心身旁亲友的情绪,才能预防憾事发生。

贸然停药恐致戒断症 5年内复发率高达9

社会新闻案件中,即常有家属不愿让忧郁症患者持续服药,使疾病因未受控制而造成憾事发生。林耕新医师说,忧郁症患者多因无病识感、不晓得药物作用,或者因药物产生头晕、恶心、嗜睡、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作用,部分甚至因感受不到药物效果,所以导致服药顺从性差;另外,病人自认状况稳定而自行减药,甚至是停药的例子更时有所闻,林耕新医师强调,忧郁症的治疗应把握黄金90天,若中断治疗是件非常严重的事,其5年内复发率高达9成,且容易产生血清素戒断症,出现类似感冒的征状,直到病人跑遍各科别迟迟不愈,再度回到身心诊,就得重头开始治疗。

新型抗忧郁剂通过健保给付 助减缓生理不适、降低认知功能障碍 

林耕新医师指出,过往使用抗忧郁剂,病人不仅容易出现头痛、失眠、恶心等副作用,也易引发认知功能障碍,导致病人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品质大受影响;而目前通过健保给付的新型抗忧郁剂即能减缓生理不适,并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林耕新医师分享,他曾收治过一名罹患忧郁症的女性,一开始也是服用传统的抗忧郁剂,因长期饱受身心理的不适,使其病况加剧,经友人介绍而至诊所就医,在服用低剂量新型抗忧郁剂后,再度回诊时,该名女性自述其脑袋变得更清楚,且病况改善效果相当显著,现在每周也规律的前来回诊,病情控制相当得宜。

不说鼓励的话 陪伴就是最大的协助

当遇到情绪低落,或是罹患忧郁症者,我们总会以「你要加油」、「你不要胡思乱想」、「要正向积极」、「你就是太闲」等来激励他们;然而,林耕新医师说,很多忧郁症病人都已经过于努力地勉强自己,因此当我们自以为是鼓励、关爱为出发点,告诉对方这些话,听在忧郁症病人的耳里,其实都是指责及要求,进而使其更深陷在否定自我的情绪里;因此在门诊中,他不会问病人情绪低落原因,因为心理健康促进比忧郁症防制更重要,而会询问「你的生活有没有发生什么好事?」,来协助他们换个角度面对问题。

规律服药+快乐指数量表 治愈忧郁症关键     

                                                              

林耕新医师说,忧郁症俨然是现今社会的文明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透过快乐指数量表,让病人每天早中晚做一件自己认为快乐的事情,并且将其记录下来,让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治愈自己;而身旁的亲朋好友,最重要的就是陪伴,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且不需要立刻摆脱忧郁,对忧郁症病人而言就是最大的协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