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佳楠 曹慧茹 王怡然 張錦 李夢林

編輯/宋建華

東臺69人感染丙肝背後:血透室「不規範」,最早有病人在三月下旬確診丙肝 新聞 第1張▷ 5月28日,家屬到病區給感染住院老人送衣物

60歲的東臺人陳芳(化名)患尿毒症已10年,一直在東臺市人民醫院做血透治療。每半年體檢一次,除了腎,她的身體沒有別的毛病。

上次檢查是12月份,按計劃,6月份她將再次體檢。

5月中旬,在醫院突然安排的一次抽血檢查後,陳芳得知自己感染了丙肝病毒。

5月27日,當地政府通報,5月13日,東臺衛健委接到市人民醫院報告,該院血液凈化中心血透患者中新發生丙肝抗體陽性,經對所有血透患者的篩查檢測,共診斷確認丙肝病毒感染69例。專家組調查認定,這是一起因醫院院內感染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院內感染事件。

經專家組成員會診,在5月17日,確定了對69名感染者的治療方案。具體措施是,對感染者使用“擇必達”葯物進行抗病毒治療。其中,11名轉氨酶高於200的病人,入院治療。另外58人進行門診治療。在此期間所產生的費用由院方承擔。

對於如此大規模的感染,東臺市衛健委醫政科科長曹國平在28日對媒體表示,目前專家組依然沒有找到準確的感染原因,“只能說知道是哪幾個環節出了問題,具體是哪個原因專家也不能鎖定。”

陳芳的親屬很焦慮,“單單尿毒症,已經將家庭壓得喘不過氣了,現在還要治丙肝,生活不敢想象。現在治好了,以後再復發怎麼辦?”

東臺69人感染丙肝背後:血透室「不規範」,最早有病人在三月下旬確診丙肝 新聞 第2張▷5月27日,東臺市人民醫院血透室

3月下旬被確診丙肝

5月28日,深一度記者在東臺人民醫院三樓的血透室候診區看到,10餘名家屬在此等候,半小時內有幾名患者先後走出血透室,其中就有此次的丙肝感染者。

在感染科一病區,轉氨酶高於200的11名感染丙肝的血透患者在此住院治療。一病區有一名保安看守,感染者被兩兩安置在各個病房,有護工專門照料,醫院提供免費三餐。

唐明(化名)回憶,他在3月下旬就被確診丙肝,沒想到後來竟然會爆發疫情。

當時,唐明覺得身體不舒服,飲食不好,後查出丙肝,轉氨酶達到800,住院治療半個月後降了下來。

十幾年前,唐明是一名挖掘機操作工,2003年左右身體不適,查出腎炎。繼續工作到2010年前後,病情轉化為尿毒症。他選擇了“東臺最好的人民醫院”,自此開始了十多年的透析治療。

患病後,唐明僅能在家幫忙簡單做個飯,靠着妻子和七旬老父的照料,兒子的收入只能維持自家的開支。

唐明的病友們大多身體弱,幹不了重活,此前為治病普遍都花了不少錢。“後來那麼多人確診了,病上加病,大家普遍精神壓力很大,心情差”。

3月下旬身體出現異常的不止唐明一個。有患者告訴深一度,當時他覺得肚子疼、全身瘙癢,申請檢查、住院沒被同意,就去別的醫院開了一些抗過敏的葯,幾天就不癢了,“當時也沒想到會是感染丙肝,要不我也是3月份就查出來了。”

接近醫院內部人士的信源透露,5月發現疫情後,醫院各級領導很緊張,“加班很晚纔回家,連家人都不透露。”據通報,東臺市衛健委於5月13日接到醫院報告。

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相關規定,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於12小時內,農村於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此前,唐明還是乙肝攜帶者,一直在血透室的乙肝病區透析。多名患者向深一度介紹,大部分普通患者在血透室的開放區域透析,盡頭處是隔離區,分隔出丙肝、乙肝兩個小房間,通過玻璃門出入,兩房間各4臺機器。

唐明稱,多年前,醫院就有丙肝患者在此透析,乙肝區也有多名患者,長期治療的患者最多時4人固定共用一臺透析機。3月下旬查出丙肝後,他並未被安排調整機器,後來同機器上另有至少1人被查出感染。

根據2016年新編的《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範》,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患者,應當隔離治療,即分別在各自隔離透析治療間或隔離透析治療區,進行專機血液透析,治療間或者治療區、血液透析機相互不能混用。血液透析室應當建立嚴格的接診制度,對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進行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的相關檢查,每半年復查一次。

東臺69人感染丙肝背後:血透室「不規範」,最早有病人在三月下旬確診丙肝 新聞 第3張▷5月28日,在血透室候診區等待的患者及家屬

“不規範”的血透室

丙肝病毒究竟在哪個環節失控?對於此次院內感染事故的原因,東臺市衛健委醫政科科長曹國平解釋說,一是由於醫護人員手部衛生消毒、透析時所使用的相關設備消毒以及透析區域的消毒措施執行不規範;二是人力不足,按規定,每名護理人員一般負責6臺透析機器的操作,但在該院,一名護理人員要負責9臺機器;三是該院血透室丙肝病人血透隔離區與正常透析區存在通道共用的問題。

當地一名內部知情者透露,血液透析室的確存在人手不足,超負荷工作的問題。“去年醫院退休了幾十個護士,現在還沒有招滿。”

今年春節期間,當地媒體發布的一篇《血透室裏金豬年》報道稱,早上6點,當人們還沉浸在睡夢中時,東臺市人民醫院B樓三樓血液透析室裏已是燈火輝煌,工作人員開始為第—班透析患者治療做準備。

報道提到,“為了緩解科室壓力,許紅梅春節期間放棄了和在外地工作女兒的團聚機會;焦嬌即使爺爺過世,也沒耽誤工作;有十年經驗的老護士侯晶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連續上了七個白班……七天的假期,血透室共透析650多人次,除常規透析外,血濾、血灌29人次,搶救3人次。”

公開信息顯示,東臺市人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成立於1997年,現有5名醫生,14名護士,年透析量接近2萬例次。

血透病人李中軍(化名)回憶,三個月前,醫院進了20臺新機器,新病人陸續多了起來,隨後造成管理混亂等問題。“除了家屬,送外賣的也能進血透室。”

多位患者介紹,每天早晨7點40左右,血透室開門讓患者進入。為節省時間,7點之前就有護士進入,提前分發穿刺針,“直接放在透析機上”。李中軍稱,“有時血液會濺到機器上,也沒有及時清理和消毒”。

有長期透析史的老患者告訴深一度,3年前,血透室搬到如今的新址後,“消毒就比較簡單了”。

牀邊的垃圾桶匯集了各種垃圾,多位患者懷疑,透析管路可能接觸了桶中殘留的血跡,導致自己感染。“在動靜脈穿刺時,護士會將管路丟入垃圾桶排出生理鹽水,之後接入患者靜脈一端,如果垃圾桶裏有血,就很容易感染的。”

此外,一位接近醫院內部的人士推測,該院有一名患者此前感染了丙肝,(可能)處於“窗口期”沒有被及時發現。與他人共用透析機,加上消毒不過關等問題,成為“感染源”導致此次大規模感染。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腎內科醫生稱,做血液透析的人本身就是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羣,如果過程不規範,極易受到感染。“一兩個被感染了可能還能理解,這種大規模的院內感染還是很難想象的”。

前述醫生同時指出,這批丙肝感染者本身就有一個衰竭的腎,服藥後,如果葯物不能通過腎及時代謝掉,會增加其他的不良反應,造成頭暈或者是肝損傷。

東臺69人感染丙肝背後:血透室「不規範」,最早有病人在三月下旬確診丙肝 新聞 第4張▷一名病人的血透治療單

後續治療怎麼辦?

熊林今年30多歲,他不願意向記者透露自己的年齡和職業細節,“圈子這麼小,怕被別人發現,畢竟我以後還要在這裏做血透。”

在探訪中,深一度記者發現,確診尿毒症開始透析後,很多患者沒辦法進行較強的體力勞動,大部分放棄工作,缺少經濟來源。

多位患者年近40歲仍然單身,家境好的靠父母照顧,條件差的,只能勉強尋找工作,維持生活。“患尿毒症雖然會被嫌棄,還能找到工作,現在感染丙肝,誰還敢用我們?”熊林說。

5月16日前後,熊林和焦慮的患者們保持着聯系,希望一起努力維權,“我們希望醫院能夠明確答覆,就算現在喫藥好了,以後再復發怎麼辦,醫院還管不管?”

5月28日下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東臺市衛健委醫政科科長曹國平稱,(丙肝)規範的治療是12周,如果12周全治好了,那就不談後面一段的治療和賠償問題了,就這一段時間的損失來確定賠償方案。“當然病人會有不同的訴求,那麼我們就是依法依規。”

中國裁判文書網的相關案例顯示,在一起27人被確診感染丙肝的案例中,2010年5月25日,睢寧市人民法院認定,經雙方協商一致,睢寧縣人民醫院一次性賠償患者龐某5萬元,並按照協議約定,醫院不僅需要保障患者丙肝的終身免費治療,對於血液透析治療經醫保報銷後的自費部分也由醫院承擔。

另一起案例中,患者王某在六安市人民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期間,確診為慢性中度丙肝,後經兩年的治療,在另一家醫院2010年3月的檢測結果顯示丙肝抗體為陰性(正常)。然而,第三家醫院於2012年7月的報告單中顯示王立國的丙肝仍為陽性。這表明,王某的丙肝是否真正治癒不能確定,也存在再次復發或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多位相關醫學人士稱,對這批丙肝患者的負責和治療,應該是終身的。

確診丙肝後,陳芳主動和家裡人分開喫飯,餐具也分開。孫子還在上幼兒園,平時由陳芳接送,現在她很少出門,盡量避免和孩子直接接觸,甚至不敢碰孩子的玩具。

陳芳經常一個人坐在臥室生悶氣,她想不通,在這個醫院做血透十多年了,都沒事,怎麼現在突然被感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