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天通苑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今年年底即將迎來5週歲的生日。每天,這裏都會迎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疑難肝膽疾病患者,他們希望在這裏能見到一位仰慕已久的專家,讓他“劈”肝“離”膽,期待刀落病除。患者們一路追尋的專家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

他是精準肝膽外科的開拓者,曾直播這一手術14小時引百萬人觀看

人物檔案:董家鴻,中國工程院院士,肝膽外科專家。1993年畢業於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普通外科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院長、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

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和肝臟移植專家,長期致力於現代肝膽外科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國際上首次提出“精準外科”新理念,創立了精準肝膽外科範式,確立了病竈清除、臟器保護、損傷控制三要素並重的系統化干預策略,構建了以可視化、可量化和可控化爲特徵的關鍵外科技術系列,破解了肝膽外科手術中定位、定量、定構和精控的難題,提升了肝臟腫瘤、膽道腫瘤、肝膽管結石症、肝內膽管擴張症、終末期肝膽病等複雜肝膽病的外科治療效果。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說起董家鴻,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醫學教授、外科專家。對於董家鴻來說,走上從醫之路,純屬偶然。1976年,董家鴻高中畢業,在家鄉、一個海濱小鎮中學做代課教師。1977年10月,我國恢復高考,他立志要考上大學,成爲一名大學生。當時,華夏大地傳頌着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哥德巴赫的猜想讓董家鴻萌生了當一名數學家的夢想;原子彈、高能物理這些“流行語”,也讓董家鴻對物理學科無比嚮往。高考志願表裏,他填報的專業幾乎都是理工類,一心想着今後要做科研,當科學家。“如果不能成爲科學家,我希望自己能成爲光榮的人民教師,像我的父母一樣,教書育人。”

很快,高考錄取結果出來了: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被醫學院校錄取了。後來董家鴻才知道,1977年,過了分數線的高考生都是招生老師的“寶貝”,招生老師都在“搶”學生。董家鴻被徐州醫學院搶到了。從此,他就走上了從醫之路。本科畢業後,他報考第三軍醫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我那時還是想當科學家、做基礎醫學研究。”於是,他填報了病理生理學專業。這次,他的心願還是沒能實現:第三軍醫大學肝膽外科專家黃志強教授覺得董家鴻不錯,於是就將他從病理生理專業調劑到外科專業。進入黃志強門下,導師讓他主攻臨牀。董家鴻不甘心,他找到導師,表達了自己想做科研的願望。黃志強話很少,他說了一句:“我希望你做臨牀。”董家鴻想不通,“爲什麼師兄師姐可以搞科研,我就不行?”他再次表達了自己做科研的願望,老師又說了一句,“做研究也要懂臨牀。”導師惜字如金,然而字字璣珠。董家鴻只好帶着一顆做科研的心,開始了臨牀學習。碩士研究生畢業後,董家鴻本想繼續考博士,但導師卻讓他當了5年的住院醫師。在病房裏踏踏實實當了5年醫生後,董家鴻晉升了主治醫師。黃志強說:“現在可以考博士了。”1990年,董家鴻成爲黃志強博士研究生。這之後的很多年,董家鴻越來越發現導師的良苦用心,“老師希望培養出醫學知識系統、臨牀功底紮實、同時具備科研能力的學術型外科醫生。”爲此,黃志強將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兩個階段培訓分別與碩士和博士學位培養相結合。有了深厚的臨牀積累之後,就可以在臨牀中更好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樣根植於臨牀的科研更有價值。

挑戰自我 突破極限

2016年12月5日,一臺根治“蟲癌”的手術全球直播,創下了140萬網友在線觀看的記錄。這檯曆時14個小時的手術,主刀者就是董家鴻。

“蟲癌”指的是終末期肝臟包蟲病,這是一種藏區的常見病。躺在手術檯上的這名患者此前曾多次手術。這次術前,他的肝臟不僅被包蟲吞噬,而且腹腔器官已經發生嚴重粘連,病竈破壞了與肝臟功能息息相關的重要脈管結構。“修理”這樣的肝臟,並且在網絡上實時直播,可以想象對術者的技術水平和心理素質要求之高。董家鴻率領團隊輕鬆自如地完成了這臺手術,他將患者的肝臟從腹腔中取出,精心雕刻“修理”好之後,再植入體內,雕刻之後的肝臟立刻重新工作。

爲什麼董家鴻能胸有成竹地在體外“修剪”肝臟?因爲技精於專。這樣的手術他已經做了20多年:上世紀90年代初,肝移植在國內還是起步不久的新技術,董家鴻決定先開展“離體肝切除”手術。但當時國際上完成的手術還不到10例,國內尚無一例。董家鴻帶領團隊搭建了簡陋動物實驗手術室,一次次進行動物實驗手術。第一臺動物實驗手術失敗了,第二臺動物實驗手術失敗了……第十臺動物實驗手術還是失敗了,當手術進行到第十九臺時,終於成功了!那一刻,董家鴻淚流滿面。1999年,董家鴻把肝移植技術運用到了臨牀,他也是我國首批開展臨牀肝移植的中青年領軍人物之一。

董家鴻的老師黃志強一直要求自己“開別人開不了的刀,治別人治不好的病。”這句話也深深影響了董家鴻。1998年,38歲的董家鴻成爲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肝膽外科中心主任,掌舵當時我國兩大肝膽外科基地中的西南基地。2006年,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面向全球招聘肝膽外科主任,他從西南進京來到301醫院肝膽外科擔任主任。1999年,董家鴻團隊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他和黃志強共同領取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3年,以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膽病的研究成果榮獲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他在醫學上不斷挑戰自己:首創國際精準肝膽外科理念和範式;創新體外肝切除治療終末期肝包蟲病;成功實施國際首例以外傷肝臟爲供肝的活體部分肝移植,國際首例只保留尾葉的肝次全切除術;成功實施國際首例機器人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國際首例膽總管、胰管末端及壺腹部周圍括約肌修復術;在國際首創用解剖性肝段切除術治癒肝膽管結石病……這些聽起來非常專業的手術術式名詞,對於患者來說,是陌生的,甚至是枯燥的。但他們知道,董家鴻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建最好的臨牀醫學院

2014年,坐落在亞洲最大社區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即將開診。清華大學面向全球尋找執行院長。董家鴻被當時的校領導“集體鎖定”,但董家鴻捨不得放棄自己的手術刀,他還想建立一家肝膽醫院。清華大學當時的校長說,這些願望都可以實現。在校方的誠摯邀請下,2014年,董家鴻脫下戎裝,來到亞洲最大的社區天通苑,成爲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執行院長,同時擔任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院長。

2019年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進入運營的第5年。在董家鴻的帶領下,全體同仁艱苦創業、團結奮鬥,在京北地區建成了一家名醫名家匯聚、醫院治理良善、醫療品質一流、業界享有美譽的綜合性精品醫院。醫院一期開放的1000張病牀,佔牀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作爲“迴天計劃”的重要工程項目之一,醫院將在現有院區進行二期工程建設,規劃500張病牀。同時,在清華大學臨牀醫學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出臺後,再次面向全球發出“人才召集令”。董家鴻正在將這裏建設成爲國際一流的卓越醫學中心。“心繫科研”的董家鴻也將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建設成爲醫療、教學和科研三位一體的“學術型醫院”。

作爲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院長,董家鴻希望將清華臨牀醫學院建設成爲最好的臨牀醫學院。這裏以培養引領未來的醫學領袖,提供高品質健康醫療服務和創新健康科學研究爲使命。借鑑國際國內醫學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以精英教育爲目標,創新醫學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構建現代醫學教育體系;以海內外著名醫學中心爲標杆,構建一個符合政府要求、滿足百姓需求、堅守公益本位的現代健康醫療服務體系,打造以“精準醫療、精益管理、精誠服務”爲特質的卓越清華健康醫療品牌;立足解決保障人民健康,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構建跨領域交叉融合、理醫工協同、醫研企聯盟的精準醫學研究體系。“未來十年,是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的黃金髮展期。”董家鴻希望醫學院借勢於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和清華大學建設雙一流大學計劃,“變道超車,快速崛起,建成國際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現代醫學中心,爲服務健康中國發展戰略作出貢獻。”

1977年,董家鴻參加高考時,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爲一名醫生。他的夢想是當科學家、做教師。2017年,當董家鴻成爲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他17歲時的夢想都實現了:他是中國頂級科學家團隊中的一員,他是清華大學的一名教授。因爲高招時的招生老師偶然的挑選,他又多了一重身份:醫生。如今,當別人問起董家鴻最喜歡哪種身份時,他總會堅定地說:“我最喜歡當醫生。”現在的董家鴻每週有兩天會出現在手術室裏。手術檯旁的董家鴻面對的是一名疑難患者,做的是一臺複雜手術,但在這臺手術的背後,是他一以貫之的醫者仁心,科學報國的赤膽忠誠,探索創新的使命擔當。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賈曉宏 閻彤攝 編輯 丁肇文

流程編輯 王宏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