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彎道超車”?

  當下傳統燃油車市場,主流還是合資品牌的天下,2018年乘用車累計銷量2234萬,其中,三廂轎車累計銷量962萬,佔比43%,排名第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傳統三廂轎車前幾位都是哪些車型呢?

  下面是汽車情報網整理的2018年乘用車三廂轎車銷量排行榜。前20位的車型中,自主品牌無一上榜,吉利帝豪三廂車型排名第21,這就是傳統燃油車的現狀。

  同樣的邏輯,如果還以銷量論英雄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話,國產電動車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算是“彎道超車”成功的話,那小編想說的是,如果按照當下的發展勢頭,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難度很大,原因如下:

  實力玩家還未真正入場

  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主流玩家還是傳統自主品牌,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江淮新能源、廣汽新能源等等,真正的實力玩家還沒有真正入場,如大衆、通用等,當它們紛紛入場之後,憑藉品牌力和渠道力,自主品牌想要守住當下的市場份額,難度很大。

  補貼退坡及取消,壓力很大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絕大多數新能源主機廠還是會依賴新能源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當這些補貼退坡或者取消之後,還是會面臨一定的壓力,但合資品牌和外來品牌的車型,本身對補貼的依賴就沒有那麼強。

  產品綜合競爭力並不強

  這幾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爲了能夠拿到足額補貼,基本上都是在續航里程上下功夫,但是其他方面的提升並不明顯,如智能化水平(自動駕駛等),遠程OTA升級等。這幾年,雖然新能源車型的銷量逐年都實現大幅增長,但有將近一半的車型都是6萬左右微型純電動汽車,想要拿這些車型實現彎道超車,基本是不現實的。

  小結

  在後補貼時代,實力玩家帶着強有力的新能源產品進入到這個市場之後,憑藉着其品牌力和渠道網絡,會慢慢奪回市場份額。國產電動車想要一直銷量優勢的話,就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升產品力上,而不是如何拿補貼。

  作者:汽車情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