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清明,河北省保定雄縣米北鄉米北莊批發市場已經進入忙季,殯葬用品隨處可見。這個市場是中國最大的殯葬用品批發市場,冥幣、紙質日用品和奢侈品,一應俱全。毫不誇張地說,在這裏,“活人有的東西死人全有”,當地人習慣稱這裏爲“死人一條街”或“鬼街”。【鵝眼:第215期,攝影師:Jason Lee 編輯:艮艮】

  米北莊生產殯葬用品歷史悠久,時間可追溯至清代。從地理位置來說,米北莊,南有華北明珠白洋澱,北有京南小香港白溝,北距首都100公里,東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90公里,貨品銷路四通八達。在一個人偶攤前,一名顧客在向女售貨員詢價。五顏六色的人偶祭品,男女都有,個頭似十幾歲的孩子一般高。曾經略顯陰森恐怖的童男童女祭品,現在都以更可愛俏皮的模具樣式出現。

  在米北莊,很多村民都在從事殯葬用品的生產批發生意。事實上,米北鄉有幾十個村子,其中80%都從事殯葬用品生產。通常每年年初,村民們就開始爲當年的清明節準備貨物了,一直持續至清明節後。除了紙紮祭品,也有一些材質爲塑料或其他材料的祭品。每個攤位上都有各種各樣,以及各種面額的冥幣。

  爲了吸引顧客,攤主或者售貨員總會把最暢銷的祭品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每逢清明節前,這條殯葬用品一條街經常會“堵成一鍋粥”。

  一家店前,擺放着紙質的“豪車”,路虎、豐田、奧迪以及奔馳等大品牌,在街面上隨處可見,以往的四擡小轎已進化爲四輪轎車。別看是紙紮的,但是樣子已與實體非常相像,車標和細節處理非常到位。在這裏長大的孩子們也完全沒有恐懼感,常常在掛滿着祭品的屋裏嬉戲打鬧。

  人過清明鬼過年,紙錢是最常規的祭品。印有人民幣和美元圖樣的“仿真版冥幣”等祭品十分暢銷,金元寶和銀元寶也必不可少。老人喜歡金元寶、年輕人更喜歡追逐潮流,燒仿真冥幣。此外,還是各式各樣的紙紮燈籠,也是掃墓必備的物品。

  用於祭掃的燈籠不止是紅色的,還有粉色、黃色和綠色等其他顏色的,它們的外形也不是一成不變,隨着時代變化,融入新的審美元素。

  在殯葬一條街,這些栩栩如生的人偶祭品十分暢銷。傳說經過焚化,這些玩偶可以成爲隨從,照顧彼世生活的先祖。這一轉化程序無從考證,卻寄託了生者對死者深深的思念與緬懷。由於是批發市場,祭品組件一箱箱被拆開,賣光,又被拆開,又被賣光,需求量之大一言難盡。當地有數十家物流公司,殯葬用品被他們銷往全國各地。

  中國傳統中紅白喜事並列,人們習慣將逝者的喪事辦得體面熱鬧,希望他們可以在另一個世界享受到生前享有或未曾享有的一切。在五顏六色的人偶祭品中,不乏神話人物的形象存在,比如說八仙。

  童男童女以及其他身份的人偶,也是很常見的祭品。鑑於顧客選擇空間太大,祭品需要拿質量說話,這個女性人偶,做工精良,衣服的材質乍看上去酷似絲綢。

  隨着時代的發展,殯葬用品也與時俱進,現代社會顧客的大多數要求在此都能滿足。殯葬一條街上賣的祭品花樣百出,牙膏、牙刷、面霜、指甲刀和剃鬚刀,一應俱全。眼鏡、蘋果手機及配飾、名牌手錶,儼然走的就是一個“高端”、“時尚”路線。只有顧客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有了豪車、名錶以及先進的高科技產品,自然也得有豪宅。這棟仿古風格的二層小樓,甚是顯眼。

  當然,當地的殯葬店鋪不少都是術業有專攻,不會一擁而上,什麼祭品都賣,各家有各家的特色,這家店鋪就是以人偶祭品爲主。

  一陣風吹過,街頭“奠萬古長青”、“奠沉痛悼念”,以及“一路走好”的白色燈籠隨風飛揚,外人看着很彆扭,當地人卻早已習以爲常。

  近年來,隨着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殯葬產業的廠家們也嘗試着將傳統的殯葬用品上傳到網絡,顧客可以網購物美價廉的骨灰盒、花圈和壽衣等。由於喪葬用品行業的特殊性,它的電商之路也走得格外艱難。有人嚐到了電商的甜頭,也有人敗給了現實的殘酷而沒有堅持下來。捲簾門上的“出租”二字,看起來這家店經營難以爲繼。

  提及殯葬產業,公衆往往想到“暴利”一詞。但通常情況下,批發商沒有零售商賺得多,這裏一個花圈的毛利潤僅5毛到6毛,下一級經銷商可以賺取幾塊錢的差價。暴利會發生在銷售的末端,也就是零售商,用行內人的話說:賺多少就沒準兒了。另外,最近幾年河北大力整治環境污染,米北莊的殯葬生意也受到一定衝擊。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雖然大形勢不好,但也很難改變中國人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祭祀習俗,米北莊有數百年的殯葬用品生產歷史,也是當地的支柱產業,移風易俗看起來還需時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