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付一夫 石磊/文影院的燈落下後,你很難看到周圍的人在幹什麼,就像我們身處的消費場。改革開放至今,與國民經濟和民衆收入水平飛速發展相伴的,是國人消費規模的擴張與消費結構的優化。由於不同人羣和地域的消費升級步伐並不一致,因此在輿論眼中,當前消費市場呈現出“消費分級”的態勢。

  事實上,消費水平、消費偏好的差異古已有之。縱觀歷史,嶄新消費習慣的誕生,往往伴隨城市與人口的結構性變化、消費需求的代際級變化、消費文化的建立和技術進步。

  在電商快速普及、零售業發生巨大變革的當下中國,人羣與人羣、地域和地域之間的消費習慣,已顯現出非常細碎化的趨勢。這對中國零售和電商企業的數據洞察和精細運營能力來說,將是巨大的考驗。

  注重數據挖掘能力建設和前瞻佈局,能清楚洞察用戶偏好,並創造場景讓用戶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企業,前景將更加廣闊。

  “能騎車就不打車”的消費憂慮

  當下中國的消費領域,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人羣與人羣、地域和地域之間的消費能力和習慣存在差異。

  五星酒店客房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購物消費額領先全球、奢侈品消費額佔比位居全球第二……這種情景發生在中國;能在家做飯絕不去下館子、能騎自行車儘量不打車、能吃重慶小面就別吃意大利麪……也發生在中國。

  究其原因,主要是收入差距擴大、高品質商品和服務業有效供給相對不足、居民槓桿率居高不下等。

  通過蘇寧金融研究院2018年底發佈的《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指數報告2018》可以看到,經濟發達地區的居民已經出現較爲明顯的個性化、多樣化與體驗式消費,並越來越多地將錢花在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休閒等滿足精神需求的服務型消費中。

  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居民消費還停留在食品與耐用消費品爲主的實物型消費階段,服務型消費意識還不夠強。

  在《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指數報告2018》的“實物類消費升級指標”中,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天津排在前五位。而在“服務類消費升級指標”方面,廣東、江蘇、北京、浙江則位居前四,上海掉到了第五位,天津位列第八。得益於“互聯網普及率”和“國內旅行社組織遊人次”等指標排名的提升,海南的服務類消費升級指數有所上升。

  宏觀數據給答案:消費升級進行中

  地域之間的這種消費差異或“分級”,恰好印證了我國居民消費還有極大的潛力可挖。從一系列宏觀數據來看,從改革開放起始就啓動的消費升級,還在進行當中。

  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爲223.84美元,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9765美元,年均增速高達9.9%。中國自2010年人均GDP邁過4000美元,正式躋身國際認定的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便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長勢頭。2018年的9765美元,距離跨越國民經濟“中等收入陷阱”的上限12000美元已經比較接近。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僅爲343.4元和133.6元。到了2018年,二者各自上漲至39251元和14617元,分別是1978年的114.3倍和109.4倍。收入的不斷增加,直接帶來了國人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與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直接佐證便是恩格爾係數從1978年的超過60%,降到2018年的28.4%。

  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居民基本實現從溫飽到小康的轉變,在消費上也有了更多元的選擇。

  以城鄉居民耐用消費品的變化爲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985到2017年,我國城鎮每百戶家庭擁有的彩電、電冰箱與洗衣機分別由17.2臺、6.58臺和48.29臺增至123.8臺、98臺和95.7臺。農村每百戶擁有的數量也分別由1985年的不足2臺,分別增至2018年的120臺、91.7臺和86.3臺。

  一系列消費熱點的變遷,也能反映出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1987年,中國BP機用戶數只有3.09萬,2000年時膨脹到了驚人的4884.3萬。

  2000年之後,隨着手機的普及,BP機用戶急劇下降,到2005年時只剩下97.1萬,尋呼臺紛紛關閉。與之相對應的,是手機擁有量的爆發式增長,2000年中國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手機19.5部,2016年這個數字就增長到了231.4部。

  與此同時,國人在居住、交通通信、文化教育、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消費品質,均呈現出頗爲明顯的升級優化態勢。除此之外,消費方式的演變廣義上也屬於消費升級的範疇。

  如今消費者購物,既可以選擇線上購買也可以到店體驗,而且手機掃碼甚至“刷臉”,都成了頗爲時髦的支付方式。

  被忽略的數據:小鎮青年甩掉性價比標籤

  事實上,不管移動支付還是刷臉支付,其背後都是互聯網在中國的全面普及和落地。當前,重構人、貨、場,融合線上線下打造全場景已是中國零售業的共識。整個2018年,中國零售乃至互聯網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下沉市場的拼購爆發。

  輿論普遍認爲,由於相對較低的收入水平,價格是下沉市場居民最爲看重的因素,高性價比商品是撬開這個市場的關鍵。

  的確,讓原本零消費的農村老人花錢購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該羣體的消費升級,但通過大數據洞察可以發現,廣闊的縣鎮市場同樣蘊含着強烈的購物慾和消費升級需求。

  2017年雙十一,在蘇寧易購平臺購物的消費者,來自北上廣深和其他省會城市的比例爲34.5%,其他三四線城市爲65.5%。到了2018年雙十一,來自北上廣深和其他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比例下降到29.4%,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比例上升到70.6%。2018年,全國有超過4600家蘇寧零售雲縣鎮店,覆蓋超過1500個區縣和3100個鄉鎮,將超過761萬件品質家電、3C類產品帶到縣鎮和農村的消費者家中。

  蘇寧大數據顯示:2018年的縣鎮市場,10公升以上洗衣機的銷售同比提升201%,對開門和三門冰箱分別以37.56%、29.10%的佔有率優於雙門冰箱;電動牙刷、洗碗機、掃地機器人在下半年的銷售比上半年分別提升了35.1%、496.8%、313%;戴森系列產品下半年銷售比上半年提升152.32%,電子美容儀和空氣淨化器銷售分別提升129.7%、206.9%。

  此外,“侯鳥族”的出現,也讓區域消費特點出現了明顯變化。今年春節期間,蘇寧易購訂單增長最快的城市依次爲銀川、西寧、太原、南寧、蘭州、包頭、廊坊等,這些多都是傳統印象中收入不是很高的勞動力輸出城市,但人們歸鄉之後消費能力很強。

  與之相對應的是,春節期間蘇寧拼購訂單最多的城市依次爲南京、北京、上海、瀋陽、廣州、天津、重慶、成都等,這些傳統的一二線城市市民,反而更注重性價比。

  顯然,“性價比”和“不差錢”這樣的單個標籤,已無法準確描述小鎮青年和城市白領這樣的龐大羣體。

  中國品牌的考驗:洞察細碎化的消費時代

  當前,用戶消費習慣的細碎化,對中國零售和電商企業的數據洞察和精細運營能力來說,是考驗也是機遇。

  首先,從商品、服務延伸到內容、知識、娛樂、健康,用戶需求的多樣性與個性化帶來了行業增長的空間。從行業的數據也能夠看出,當前用戶對付費會員模式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關鍵是如何去激發和匹配用戶的新需求。

  其次,技術創新與服務匹配進一步激發了用戶需求,5G和人工智能時代,消費入口將無限展開,形成了人和商品、商品和商品之間新的互聯。在“萬物皆入口”的時代,商品與服務的需求能夠被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去滿足,不再都是“有準備”的消費,市場的空間無疑將被極速放大。

  總的來看,雖然機會很多,但這已經不是隻靠一技之長就能快速獲取市場的時代。

  對於中國品牌來說,注重能力建設、前瞻佈局的企業前景將更加廣闊。

  從C端看,創造客戶與留住客戶依舊是零售玩家們要深耕的領域。隨着移動互聯網紅利褪去,邊際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企業需要進一步利用大數據挖掘等手段,深入進行消費者畫像,提供更加優質的商品服務與高效炫酷的購物體驗,不斷提升用戶粘性。

  蘇寧認爲,會員用戶運營不應只侷限於線上,而是要進一步下沉到社區。未來,發展會員、組織會員、服務會員、互惠會員就是主打社區的蘇寧小店成功的關鍵。

  會員如此,業態亦然。互聯網時代下的店面,不再是商品銷售的唯一場所,而是不同場景下的流量入口,是消費者生活方式、行爲方式自然衍生的場景流量,也是最穩定、最有轉化價值的流量。因此,蘇寧2019年大力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的全場景全品類零售業態,將開店目標定爲15000家,爲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數字化、場景化購物體驗。

  在這個消費習慣日益細碎化、朋友同事間可能都不清楚彼此購物喜好的時代,能清楚洞察用戶偏好,並創造場景讓用戶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企業,一定會成功。

  (付一夫系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石磊系蘇寧消費者洞察分析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