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正蔓延到學術圈中。在 29 日 IEEE 清退華為審稿人事件爆出之後,國內學界已產生很大反響:已有部分大學教授聲明辭去 IEEE 相關職位。

5 月 30 日,IEEE 在官網就此事發表聲明,確認了其遵守美國法規和義務,限制華為及其相關機構的員工參與同行評審、編輯等工作的決定。

IEEE 將針對近期美國出口管制條例(以下簡稱「EAR」)的增加名單做出回應,同時進一步闡釋 EAR 對全球範圍內(包括中國地區)IEEE 會員的影響。

2019 年 5 月 16 日星期四,負責管理和執行 EAR 的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簡稱「BIS」)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 68 個附屬公司(在以下段落中統稱為「華為」)加入限制名單。見 EAR 第 744 部分的第 4 號補充內容。違反 EAR 的行為將受到重大的民事或刑事處罰,包括罰款或監禁。一直以來,IEEE 致力於向其會員,志願者和整個專業技術組織提供廣闊的學術活動平臺和幫助。其中,IEEE 每年在全球舉辦 1900 餘場專業技術會議,並在 IEEE Xplore?上提供超過 480 萬份文獻資料。而這些服務始終保持對所有會員開放,無論他們來自任何企業。

在提供這些服務時,(作為一個在紐約註冊的非政治性,非營利組織)IEEE 必須遵守美國及其他地區管轄權內規定的法律義務。遵守這些法規能保護 IEEE 及其志願者與全體會員。

相關美國政府的法規限制了華為公司及其員工無法參與 IEEE 一些通常不向公眾開放的活動,包括一部分的出版物的同行評議和編輯過程,而 IEEE 需要合規。然而,所有 IEEE 會員,包括華為員工,都可以繼續正常保持 IEEE 個人及企業會員資格,並行使投票權;正常訂閱、訪問 IEEE 的數字圖書館並閱讀 IEEE 其他出版資料及文獻;正常提交技術論文並正常進入發表審核流程;正常參加並出席 IEEE 贊助的學術會議及活動,並可以贊助或接受 IEEE 的獎項。與華為有關的會員還可以正常參加商務、後勤和其他會議,包括參與學術大會的策劃。華為及其員工可以繼續成為 IEEE 標準協會的成員,包括正常獲得或行使會員的投票權;正常參加 IEEE 標準制定會議,提交新的標準提案,參與標準技術提案的公開討論。如果美國政府對 EAR 在同行評審方面的應用做出進一步闡釋,IEEE 將進行相應的調整。我們為 IEEE 全球的會員在世界各地開展的工作而感到自豪。IEEE 將繼續致力於推動技術創新與進步,為人類社會謀福祉。

IEEE 的做法,讓美國政府封鎖華為不再限於單純的商業層面。今年 5 月 16 日,美國商務部把華為等中國公司列入「實體名單」,該清單指定的外國公司和美國公司在交易之前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

一些海外科技公司正在減少與華為的業務,其中不僅包括美國的谷歌、英特爾、高通,也包括 ARM 這樣在美國有很多業務的其他國家公司。在公司宣佈中止商務往來之後,部分產業技術聯盟也取消了華為的會員資格,其中包括 SDA(SD 協會)和 PCIe 標準等協會。

但在美國最近頒布 90 天「臨時許可」之後,WiFi 聯盟、藍牙聯盟、JEDEC 協會(固態技術協會)、SD 協會已經恢復了華為的會員資格。

「實體名單」確定與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相悖的活動中被認為參與或構成重大風險或成為參與者的人或組織。處於名單之中的公司將會受到各種限制。

一封寫給期刊主編的信

5 月 29 日,一則郵件截圖引爆了中國學術圈。

世界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 IEEE 近日也加入了限制華為等公司的行列。據《Science》報道,約 200 家 IEEE 期刊的編輯們收到了這樣一封電子郵件:IEEE 正在清理華為相關員工的論文評審許可權。

信中寫道:美國已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因此,我們無法讓華為的同事作為審稿人或擔任期刊編輯工作。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做,可能會招致嚴重的法律問題。

在郵件的附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華為的員工可以保留期刊編輯的職位,但必須把論文評審工作交由不在「實體清單」上公司或機構的人來完成,直到華為從「實體名單」中被移除。

IEEE 擁有來自 175 個國家的 42 萬會員,每年均會發表多種雜誌、學報、書籍,並舉辦至少 300 次的專業會議。作為一個國際性組織,相當多的華人在其中擔任期刊主編等職位。

IEEE 的做法:禁止評審論文,可參與制定標準、贊助

為了完整了解 IEEE 對於制裁華為的態度,我們找到了郵件中談到的,IEEE 的三份文件,這些文件落款的日期是 5 月 22-24 日:

其中一份文件的截圖。

這些文件詳細解釋了 IEEE 在面對美國制裁華為等公司時的應對方式,其中既有建議禁止評審論文,但也有允許參加「公開學術會議」,允許繼續參與制定 IEEE 標準等說明。

首先是禁止同行評審,IEEE 允許華為等公司的員工,以及接受了華為資助的機構的成員繼續擔任相關期刊的主編等職位,但這些人必須把自己的論文接收、評審工作交由不屬於制裁名單上組織的「志願者」來完成。華為公司的員工在論文被接受前被禁止參與 IEEE 期刊的同行評審工作(論文被接收之後可以「評論」)。

IEEE 的會議仍然可以接收「實體清單」上公司的贊助。實際上,最近也有很多 IEEE 的重要會議是由華為贊助的。

如果你在一家處於「實體清單」的公司或被清單中公司贊助的機構,是否能參與 IEEE 的技術小組?IEEE 表示公開會議是可以參加的。即使是有會員資格要求的會議,包括標準制定的會議也處在 EAR 豁免範圍內。但非公開的技術會議會將相關人員排除在外。

IEEE 表示,標準協會(「IEEE-SA」)為開放和合作的國際標準開發提供了全球性論壇。IEEE 標準或標準草案旨在公開發布和廣泛公開傳播的文件。此外,IEEE 標準制定會議對所有感興趣的參與者開放,這些參與者支付會議出席費或以其他方式履行 IEEE-SA 的參與標準,這些標準對任何個人或實體都不具有歧視性。

換句話說,參與 IEEE 標準協會的會議,提交標準技術提案、提出議題、參與技術提案的公開討論(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投票),提交公眾對標準的評論,成為或保持會員資格,獲得或行使 IEEE-SA 會員資格都不會受到影響。然而華為等列表中公司的人員將無法參與 IEEE-SA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Meetings 的技術討論。

此外,由於美國近期對華為開放了「臨時許可」,在短時間內這些禁止事項不必開始執行。但正如我們在 IEEE 發給編輯們的郵件中看到的,替換期刊評審的工作已經開始。

學界震驚、清北教授實名退出 IEEE

華為員工被禁止參與 IEEE 審稿工作的消息傳播很快,由於這是一個有很多國人參與的組織,很多學者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周志華表示:這是赤裸裸地干涉學術。

杜克大學陳怡然教授表示:看來是時候歐亞兩洲整一個自己的 IEEE/ACM 玩了……

也有教授準備辭去 IEEE 相關學術職務,並要求自己的學生不再投稿 IEEE 相關會議和期刊。北大教授張海霞向 IEEE 主席發出公開信:申請退出編委會。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劉奕羣也在朋友圈宣佈將要求學生不再投稿任何 IEEE 組織的會議與期刊,個人承擔的 IEEE 相關學術職務也會按照流程儘快辭掉。

此外,也有學者在向即將上任的 IEEE 主席,北理工全職教授、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教授發郵件,呼籲撤銷 IEEE 對華為的禁令。

根據華為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華為加入了 400 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並在其中擔任超過 400 個重要職位。2018 年,華為提交標準提案超過 5,000 篇,累計提交近 60,000 篇。

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也有所應對。5 月 29 日,華為提交簡易判決動議,作為其挑戰美國《2019 財年國防授權法案》(2019 NDAA)第 889 條合憲性行動的一部分。同時,華為還呼籲美國政府停止動用國家機器來打壓華為,因為這無益於網路安全。根據訴訟進程表,案件將於 9 月 19 日就該動議舉行聽證會。

正如周志華教授所言,美國對於華為參與學術機構的限制不僅會損害華為的技術發展,更會對國際學術社區有深遠的影響。

據瞭解,進入美國「實體名單」的機構不止有華為,還包括電子科技大學、北航等多所高校。

參考內容:

ieee.org/about/news/201ieee802.org/secmail/pdfsciencemag.org/news/201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