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北海道》新書分享會上週二在北京單向空間·愛琴海店舉行,分享會現場“在日本”系列主創人、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與新浪高級副總裁魏江雷,以“日本文化與我們的認識”爲主題共同分享了兩人對日本的認知和感受。

  毛丹青和他的主創團隊共同創作的《知日》暢銷至今,從“知”到“在”,毛丹青的創作和對日本的認知都經歷了一個跳躍:

  “在做《知日》的整個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差距,'知'是從外部作爲主體來了解對方,他們是作爲一個客體,主對客的關係。當我做到比較深入的時候,我突然發現,知道的‘知’,它可能缺了另外一個內部的東西,我們叫內部視野。我開始想到‘在’字,我們叫‘在地文化’,‘地’是地域,進入、進去。‘在’這個觀念是一個哲學的觀念,在你、在我、在世界、在宇宙。我覺得應該從‘知’跳躍到‘在’這樣一個狀態。”

  毛丹青(左) 魏江雷(右)

  毛丹青:最近莫言老師編了一個給小學生和中學生看的集子,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北海道的人》,他寫了真正碰到的所有人,非常樸實,沒有任何說教。你對一個人瞭解的時候未必從高端的地方俯視,我們說叫零距離接觸,就是“在地”,你要進到他的裏面,把自己的所想所思和他的所想所思能在共同的時間裏去享受。

  魏江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和城市、地方有關係。北海道和東京特別不一樣,北海道海鮮不假,像喝酒,國內都喝朝日,日本很少喝,他們喜歡自己的本土品牌。

  毛丹青:如果沒有去,光看書本,是輻射在所有的知識裏。其實現在的世界裏智慧大於知識,知識是平鋪,是一個素材,但如果能提煉出來就是你的智慧,我們叫優化組合。

  毛丹青:我們做整個“在系列”,是從人到景,包括體育、社會教育,是一條很長的線,而且它當中都是有銜接的點,這個特別重要。我一直在強調了解對方,瞭解日本是爲了豐富自己的智慧,豐富我們的想象力。瞭解人家是爲了我們自己的哲學概念,不是說了解你是爲了讓你怎麼樣,現在的世界瞭解對方應該要遠遠大於表達自己。

  魏江雷:這個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偉大的民族偉大之處就是願意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之處。中國人願意瞭解日本人遠比日本人瞭解中國人要多。因爲十年前、二十年前大家對日本和歐美國家是仰視,今天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他們了。但是反過來作爲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有什麼地方可以學習借鑑,讓我們變得更強,這也是大國心態。

  毛丹青:從“知日”到“在日”是非常健康的過程。爲什麼這麼說呢?在這個世界上對文化的瞭解來自於兩個形式,一個叫人工,一個叫衍生。什麼叫人工呢?政府給一筆錢說要讓中國走出去,做一些外印,這個沒必要,我不贊成。還有一種是衍生,衍生是要有陽光、有水。所以現在對日本的瞭解,完全是在於有這樣的讀者市場願意瞭解,並不是說書可以賣多少,而是給一個參照的係數。

  毛丹青:我們下一期要做“風志”,在一些縣的一些小故事,我覺得拍相片不如手繪更精彩,以這種方式更活潑一點。

  魏江雷:我提一點俗的要求,比如說我去了之後該吃什麼、怎麼吃,如果要買一個當地的伴手禮買什麼?用心體會,用眼睛看,帶回的東西有記憶也很值。

  毛丹青:這個意見非常好,以後可以做一個指南。總之我們做“在地文化”,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概念,過去是中國看世界,現在可以說是世界在看中國。他看你在哪個位置,我們要有一種胸懷,有一種越境的視野,看你就相當於看我,看我也相當於看你,我們現在足以達到這種水平。我們對於對方的瞭解,可能和我們10年以前的瞭解已經產生了質的變化。我們要腳踏實地,真正的去採風,所以“在地文化”不會改變這個風格。

  答讀者問

  現場讀者:我有看過《在日本》的這本書,您寫《在日本》大多數是以中國人的視角,中國和日本都是亞洲國家,在跨文化交流中隔的距離比較近,您未來會不會向歐美國家視野中展現一下日本人的想法?

  毛丹青:我們叫第三方。我自己是用日文在講日本文化論,在國內是用中文來講日本文化論,我今年在大學裏開設了英文課,用英文講日本文化論。我爲什麼讓自己突破語言關?最重要的是藉助第三方。

  我爲一位作家朋友的書《現代日本》寫過一個序,強調我們認識文化的時候應該需要多重的角度,要屏蔽偏僻的視角。其實這和第三方理財是一樣道理的,自己不能幹的事請一個高手來做,日本文化也需要第三方的視角。

  當時我們做“知日”的時候,一開始的構想是要有“知德”、“知美”、“知法”、“知韓”,當然未來就是“在日本”、“在德國”、“在美國”,是“在”的系列。我們要藉助更多的視角和更多的語言突破文化的個體現象。

  相關圖書

  《自由北海道》

  毛丹青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日本北海道,是一片自由的大地,也是許多旅行者嚮往的目的地。北海道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流連與憧憬呢?除了衆多電影的取景地和北國特有的皚皚白雪,除了治癒身心的溫泉和令人津津樂道的海鮮,你是否還錯過了什麼?打開此書,除了瞭解北海道的風土、民俗、美景、美食之外,更通過與北海道人的溝通,多視角地展現北海道的魅力與“在地”文化。

  新書預告

  《在日本·風物誌》

  毛丹青 主編

  2019年4月版

  樹上春樹生活了 19 年的地方有一家千年“老字號”?名偵探柯南的故鄉真的有很多懸案?大江健三郞去莫言故鄉拜訪時爲何紅了眼圈?《千與千尋》中神奇湯池的原型在哪裏?……這些都在等你翻開這本書去尋找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