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濟是南朝宋的開國元勛之一、也是令北魏忌憚的當世名將,但他卻因為功高蓋主遭到宋文帝及其執政劉義康的猜忌,最終被皇帝下令誅殺,而檀道濟的故事也是成語「自毀長城」的出處。

檀道濟幼時父母早亡,他和其餘兄弟都被堂叔檀憑之養育成人。檀道濟早年曾在劉裕部下服役,曾參加了平定桓玄之亂和盧循-孫恩之亂的戰爭,在415年時因為屢立戰功被劉裕封為冠軍將軍。劉裕北伐時,檀道濟在消滅後秦政權的戰役中立下大功。420年劉裕自立為帝後,轉封檀道濟為護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領石頭戍事,封永脩縣公,食邑二千。422年,劉裕臨終前還指定檀道濟為顧命大臣、輔佐宋少帝劉義符。宋少帝即位後,檀道濟又升任征北將軍。425年,檀道濟參與了廢黜宋少帝的行動、他本人也成為擁立宋文帝繼位的有功之臣。後來,檀道濟又在與北魏的戰爭中屢次立下大功,北魏人對他十分畏懼、甚至會用他的畫像驅鬼(《南史·檀道濟傳》載「魏甚憚之,圖之以禳鬼」)。至432年時,檀道濟已官至司空、距「三公」之職僅有一步之遙。

然而,屢立戰功的檀道濟卻遭到了朝廷諸臣的猜疑。《南史·檀道濟傳》記載稱:「道濟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並經百戰,諸子又有才氣,朝廷疑畏之。時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馬仲達也。』」恰巧宋文帝此時又屢次患病,這使得執政劉義康更加擔心,宋文帝一旦駕崩將無人能控制檀道濟。436年,在宋文帝的默許下,劉義康下詔令檀道濟入朝、並以謀反罪名將檀道濟和他的八個兒子全部處死。檀道濟被捕時十分憤怒,對朝廷自毀長城之舉極為不滿。《南史·檀道濟傳》原文如下:「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檀道濟之死極大地削弱了宋的實力,為元嘉北伐的失敗埋下了禍根,此後宋亦無力再與北魏爭鋒。


檀道濟(?—436年),南北朝時期將領,劉宋開國元勛,為宋國立下汗馬功勞,最終因功高蓋主,受到皇帝猜疑,滿門抄斬,只餘一孫倖存。

檀道濟寒門出身,少年時期,父母雙亡,與兄長與姐姐生活在一起,非常貧寒,長大成人後,投入東晉北府兵軍中,後投入同在北府軍將領劉裕麾下,期望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東晉末年,朝政腐敗,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義此起彼伏,檀道濟跟隨劉裕四處征討,因戰功脫穎而出,深受劉裕信任,隨著時間的推移,劉裕勢力不斷壯大,最終在擊敗其它各路勢力後,於東晉元熙二年(420年),登基稱帝,建立宋國,劉裕號宋武帝,檀道濟被封護軍將軍,永修縣公。後多次出任一方大員,平亂鎮邊。

永初三年(422年),宋武帝劉裕去世,臨終劉裕託孤與謝晦、檀道濟、徐羨之、傅亮四位大臣,輔佐皇太子劉義符登基稱帝,宋武帝臨終前曾私下對太子說道:檀道濟有武略,但無大志,徐、傅二人無異心。

讓人想不到的是年僅十七歲的新皇劉義符,在父親去世期間,還出遊嫖妓,一心玩耍嬉戲,對喪事一概不管,軍國大事更是不聞不顧,群臣勸諫,也是充耳不聞,當時敵兵犯境,軍隊作戰失利,國中人心惶惶,可劉義符依然如故。

最終在景平三年(424年),檀道濟與徐羨之等人發動兵變,廢除劉義符皇位,擁立宋武帝劉裕第三子劉義隆為帝,號宋文帝。檀道濟進征北將軍,武陵郡公,督五郡軍事。

後同為託孤大臣的謝晦反叛,檀道濟帶兵將謝晦擊敗,進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督四郡軍事。後又北上抗擊北魏,朝野威望,一時無兩。

檀道濟征戰多年,軍中心腹眾多,又都能征善戰,而且幾個兒子都很有才氣,且宋文帝多年身體有恙,對檀道濟起了猜疑,忌憚之心。在宋文帝病重時,恰巧鮮卑犯境,於是招檀道濟還朝,誣陷檀道濟陰謀叛亂,逮捕入獄,並緝拿檀道濟的兒子與心腹,一起誅殺,自毀長城的典故就出於此,檀道濟被捕前,憤怒的說道:宋文帝這是在自毀長城!史載檀道濟與陶淵明是知己好友,曾多次邀請陶淵明出仕,無奈陶淵明一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就此一代名將,功高蓋主,忠而被疑,含冤而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