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4月5日電(記者林碧鋒)肅穆的音樂響起,禮儀師佩戴白色手套,手捧可降解骨灰罐緩緩將其放入花壇,撒上新鮮花瓣、倒土、蓋草坪、放上盆花。隨後,親朋們將一朵朵鮮花敬獻於葬區草坪之上。逝者在這裏將與青山常伴。

  這是雲南省日前舉行的節地生態安葬活動中的一幕。逝者家屬徐裕敏說:“生態安葬既節約土地資源,又能美化環境,值得推廣,希望有更多人接受這一新理念。”

  近年來,雲南省全面深化殯葬改革,着力滿足人民羣衆的殯葬需求,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推進喪葬禮俗改革,倡導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理念。

  “節地生態安葬正逐漸被羣衆所接受,成爲一種新風尚。”雲南省民政廳副廳長張良玉說,以保山、大理爲代表的骨灰堂安葬,以晉寧、箇舊爲代表的樹葬、草坪葬,以西雙版納、臨滄爲代表的民族傳統生態葬等具有云南特色的節地生態安葬形式逐步形成。

  爲倡導節地生態葬式葬法,雲南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等9部門還聯合印發相關實施意見,推進各地開展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節地生態安葬。目前,雲南省有49個縣(市、區)對節地生態安葬實施獎補政策,佔全省總數的37.9%。

  據雲南省民政廳測算,通過節地生態安葬,去年全省節約土地3300餘畝、木材15萬立方米。“雲南將加快節地生態安葬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節地生態安葬評價體系,提升節地生態安葬服務水平。”張良玉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