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秀作品能打动你吗?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为了丰富校园文化,陶冶教师情操,中国教师报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发起“共享书香——讲出我与读书的故事”主题活动,征集教师的读书故事,一时应者无数。目前,活动已经截止,几经评选,等级奖入围作品已经敲定!


现在,我们邀请你一起来搞事情!请你帮忙掌眼,这批入围作品能打动你吗?你认为哪件作品写的最棒?动动手指投上一票吧。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次投票不作为最终等级奖评选的决定性因素,最终获奖作品将采用投票与评议相结合的方法,经广大网友投票评选(占比40%)及专业人士评分(占比60%)综合统计。最佳人气奖将根据网友投票选出得票最高的一个作品。


  先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奖品吧!


1.优胜奖(4名)CZURAura智能扫描仪(价值1399元)



2.最佳人气奖(1名)CZURAura智能扫描仪(价值1399元)


3.创意奖(12名):精装图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全套(共4册)



4.入围奖(50名):教师专业成长类书籍一本,包括《致教育——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影像中的教育学》《好老师读心术》《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者》《新生态学校——守望课堂篇》等20余种图书随机发放。


因入围作品数量较多,篇幅有限,我们只展示文字类的30强作品(优胜奖、最佳人气奖、创意奖共17件将在这30篇作品中产生,剩余13件作品自动获入围奖,其余37件入围作品我们将在发布最终结果时一并公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老师们的读书故事,投出你宝贵的一票吧!(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作品展示


1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共读好故事,润物细无声

刘燕芬         江苏省江阴实验中学

我,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机缘巧合之下成了市图书馆一群五六岁小屁孩的故事妈妈。上周六带着他们读故事《爱说“不”的调皮鬼》。他们全程兴奋异常。故事在一片七嘴八舌的嘈杂声中终于讲完了,按捺住满心的烦躁,常规性地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听完故事,等会你们会跟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让我吃惊的是,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大有不喊他就有插到我眼睛里的威胁。先把机会给了一个看着颇灵活的小女孩,她奶声奶气地说:“以前妈妈叫我喝药时,我总是一边躲开,一边大声对妈妈说‘不喝’。”她难为情地低下了头,轻轻地说:“以后妈妈喊我喝药时,我会对她说‘我喝’。” 又喊了一个怯生生举着手的小姑娘,她双手绞着裙摆羞涩地跟大家说:“以前妈妈给我讲晚安故事,我总是拉着妈妈说‘不要睡觉,再讲一个。’今天妈妈讲完故事后,她叫我睡觉,我就睡觉。” 话筒递给了一个年龄六七岁样的男孩,他红着脸说:“以前弟弟妹妹向我要玩具玩,我总是说‘不行’。以后他们要是再问我要,我决定给他们玩。” …… 望着眼前一双双越来越明亮的眼睛,我知道,这,就是故事的力量,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孩子们的变化,消除了我备课准备时的疲乏,纪律欠佳时的不耐,对讲不生动的担忧,也坚固了我之前对是否继续做志愿者的摇摆的心,使我有了迎接下一场共读故事的勇气。






2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一位数学老师的“网红”经历

俞海军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还是在2018年初,我突发奇想:给孩子们写寄语,是否可以用五言绝句的形式呢?那段时间,正值我酷爱诗词,学写诗词。之前的一次偶然机会,我读到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对诗词的平仄用韵等,非常享受。作为诗词爱好者,我曾痴迷到每天都要小练笔,炼句填词写诗。


于是,一个莫名的念头悄悄诞生:尝试用二十字的五言绝句给孩子们写寄语。其实,要抓住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他们恰当的鼓励,积极的评价,殷切的希望。用五绝来描述还真是较为困难。初学诗词的我,当然定位在初级的要求上:符合诗词格律的要求,能把意思说明白,让孩子们能看懂,而且有收获。


因此,我从初学者的要求来把握自己,秉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路,一切从尝试出发,试着练笔。居然开始写了下来,而且一气呵成,连写了二十个孩子的寄语。试着配上该孩子的照片,用美篇的形式,分享到朋友圈,效果不错。


这件小事,被“江海晚报”记者尤炼主任发现,凭着他职业的敏感,马上采访了我,并发表了《匠心独运刷爆朋友圈 南通数学老师用“五绝”给学生写寄语》一文。接着,此事又被南通电视台一套“城市日历”和二套“总而言之”作了采访,并都播放了视频。这下,势不可挡。各大网站媒体微博新闻都进行的转发,大到新浪“央视新闻”微博也进行了转发。于是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数学老师,用“五绝”给孩子们写寄语,一下子传遍天下。“俞海军”也由此出了名。


其实,鄙人自幼偏爱术理,严谨好急,虽不拘泥,却也循规蹈矩。年未满二十,便为人师,正年少时,幻梦编织。曾经辉煌,有失落也有坚强,有坎坷也有迷茫。现如今韶光飞逝,雄心未止,欲问何事,只因遇见诗词。


与诗词的邂逅,纯属获偶,昔年书友,荐文佳秀,吟来朗口,情深谊厚,流年回首,始知不朽。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诗如光,引路航,衔远方,何须彷徨,一身豪气满腔,历尽人间沧桑。

词琼浆,品鸡汤,暖柔肠,烟雨楼堂,双燕呢喃出墙,何须留恋红窗。


行文至此,赋七律一首,以飨诗友。

酸甜咸苦一楼台,万字千文始觉才。

终日无诗身倦怠,每天有句手拈来。

素描随笔留言发,重彩时评感想开。

谈笑流年虽半百,弘扬经典未徘徊。




3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以书为友

丰德勇     陕西省旬阳县金寨初级中学

我喜欢阅读,至今依然保留着订纸刊、买纸质书的习惯。最早的阅读兴趣来源于村小图书柜上的那些“小人书”。小学时,我们教室的隔壁是老师办公室,老师办公室的墙边摆放着两个书柜,里面全是各种“小人书”。老师是本村人,很和蔼,我们课间可以在他办公室窜来窜去。当我开始认识一些字的时候,就被书柜上的那些 “小人书”所吸引。我家离学校近,每天放中午学时,我急急忙忙赶回家,匆匆忙忙吃完饭,然后又急匆匆赶到学校,为得就是多看一会儿那些图画书。上中学以后,武侠小说风靡校园,但老师严禁学生看课外书,我曾向同学借过几本偷偷地看,但最终都免不了被老师没收的命运。后来读了师范,学校外有一书店,我们每天都要去书店租武侠小说看。后来,接近毕业,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那日,我照例从书店拿着一本武侠小说出来,她迎面走来。我们打招呼,她问我看什么书,我把书递过去。她翻了翻,瞋怪道,怎么总看这样的书呢?我羞愧不已,这本书拿回去后根本就没看。第二天,我的武侠小说就变成了文学名著,我借来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让我彻底沉迷其中,我被打动,也被激励。从那时起,我开始疯狂阅读文学名著。到毕业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于是,决定继续外出读书。在又去读书的几年时间里,我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阅读,那几年,究竟读了多少本书,我没有统计,但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我囫囵吞枣地都有所阅读。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着,所以,在我的屋子里摆放最多的就是书。读的多了,就想写。陆陆续续有文字散见于《延河》《教师报》《安康日报》等报刊,也多次在省市县各级征文中获奖。文字的发表与获奖又激发了阅读的热情。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正在读的几本书:办公室桌上放着《资治通鉴》,宿舍床上放着《为什么读经典》,家里电视柜上放着《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4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遇见更好的自己——致女儿和自己

吴优丽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方村中学

周国平先生说:“读书,是让自己心灵丰富的重要途径”。此话不假。“腹有诗书气自华”嘛!所以,在电子产品铺天盖地的今天,我们家却仍然是一个“No-TV” family。这不仅仅是为女儿的健康和眼睛负责,这也是我想要她远离电视坚持读书的一个态度。于是,读书成了我们最重要的消遣。孰料,读书也是极其容易上瘾的一件事情。很快,我们就爱上了读书甚至一日不读书浑身不自在了。于我们,读书真的是妙不可言的事儿。每天晚上,晚饭之余,我俩或端坐餐桌两旁,各自捧着自己心仪的书本,沉浸其中或大头小头凑在一起分享彼此对书本的见解和心得,热火朝天。这场景,于我,温暖又走心。正如严歌苓在《读书与美丽》中所言:“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感染。读书不但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让你的心灵更丰盈,甚至让你的境界不断提升。”至少,在你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多了一种思维的角度,多了一种选择的途径。当然,我并不赞成把读书多少当成一种炫耀一种攀比,它也不应该是跟风和盲从,它只是纯粹的喜欢。因为只有喜欢,才会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兴趣或者说某方面的才能,它可以让你学会在生活和工作疲惫时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可以让你在心情不舒畅时找到一个宣泄垃圾情绪的缺口,从而让你的心理更健康让你更乐观!让我们都多读书吧,因为阅读会让我们更早遇见更好的自己!




5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读点“费劲”的书

徐一林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

那天,正靠在沙发上读《三国志》,厚厚重重的一本书举在手上,颇有些费劲。幸好,冬日的阳光穿过宽大的玻璃窗,暖暖地照进屋里,地面,沙发,身上,满满的都是闪亮亮的,于是便觉得平淡的日子多了些情调。妻很神秘地凑过来,欲言又止。“有事吗?”我觉得有些蹊跷,好奇地问。妻坐在我的身边,脸上弥漫着神秘的浅笑,犹豫半天,就是不开口。我有些不习惯了,放下手中的书,直了直身子,愣愣地看着她。“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妻终于忍不住了。“问吧!” 妻又往我身边凑了凑,有些难为情地小声问:“你老看这种书,不枯燥吗?” 啊!原来妻是担心我读书枯燥、乏味。我故作随意地回答:“没有啊。” “关键是文言文,你能看得懂吗?”妻又补充一句。是啊,文言文!这才是关键。在这个时代,谁没事去读古书啊,那多枯燥,多沉重啊!读书,不就是为了给不轻松的生活寻找点乐趣吗?读古书多费脑子啊。在我,读书,是一种习惯,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就像一日三餐,就像走路,每天都必不可少。饭,不管好吃不好吃,你不能不吃;路,好走不好走,你都得往前行;书,好读不好读,也必须读。读书,是一种爱好。一个人的爱好可能有很多,但少了读书这一项,时间一长,未免就有点古人说的“面目可憎”的感觉,我当然不想做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人。读书之所以其乐融融,全在于你对她的爱好。因为爱,才不嫌书的长短,才不嫌书的厚重,更不觉时间的难熬。曾经有很多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慢慢地淡化了。唯有读书,一直陪伴着我。喜读《三国演义》,那么,作为创作根源的正史《三国志》怎能不读?虽说是“正史”,其实里面也有很多“趣点”,更有意思的是,裴松之的“注”旁征博引,读着读着,会有沙里淘金的意外之喜。两种笔法,两种态度,两种口味,对比之中,惊喜亦在其中。读书,对我而言,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补课”。以前因为条件有限而没读到的书,现在要补上,拼命地补;作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读书,也是为了教书。肚子里没有几本书,如何要求学生读书?从这个角度讲,真的很感激教书这份工作,它促使我不断地去读书,慢慢地,我也成了一个“读书人”。




6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助人救人之书籍

施淑军     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

这一段青春期故事,在时光里闪闪烁烁,真是不吐不快呀。


少年的我好强上进,为了理想甘于头悬梁锥刺股,可是被保送进重点高中一年后,我就对上学充满恐惧与忧愁。这情绪若发生在当今孩子身上,大抵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朋友的开导,进而摆脱心魔。然而16岁的我没有亲密朋友,没有可以诉说心里话的亲人,生活中弥漫着父母日日争吵带来的烦恼恐惧以及早先跳河自尽的疯子姐姐遗留的恐怖,我几乎要倒伏于命运狰狞的摆弄了。


万幸我自幼喜欢阅读,从小人书到杂志再到大部头的著作,我都百看不厌。作为新华书店的常客,卖书的阿姨与我从陌生发展为脸熟。我在书店里站着看书,往往看到肚子咕咕叫为止。那一回,阿姨大约恼我总是蹭书看,便高声催促,让你父亲给钱买书,不买就不要站这里看。我羞得脸蛋绯红,一到家就央求父亲去书店买书。第二天,父亲与我来到书店,我昂着脑袋好生骄傲地挑出那本已读了三分之一的书,父亲一边笑着递钱,一边叹息说,我这孩子就是爱看书,真麻烦你了。


感谢这本书,它将我从心牢里拉啊拉,拖啊拖,我渐渐明白少许心理知识,联想到疯子姐姐发疯的可怖,我遂与父亲要求去省城看病,父亲起初拒不相信他的女儿有病,然而他拗不过我的坚持,最终姐姐带着我去了省城精神病院心理咨询科,我渐渐恢复读书的热情,两年后考上师范大学。


从教近三十年,我阅读了多种心理学著作,借着《心理医生》杂志,我认识心理医生王国荣,在他的帮助下,我摆脱吃了几十年的药物。


如今的我热爱写作,热爱生活,我能不感谢书籍吗?




7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书给我“取暖”和“洗澡”

梁彩凤     广西南宁市清川小学

取暖和洗澡是生活中的常事,读书在我看来也是这样的常事。以前,我是一名学生,读书对于我的意义是“取暖”;后来,我是一位老师,学生让我明白读书也是“洗澡”。“取暖”之说源于儿时,那时的生活很简单,阅读几乎占据了我闲暇生活的全部。记得在一个普通寒冬的黄昏,我就着暮色在小柴房里生火做饭,在明晃晃的火光映照下,我不自觉又捧起心爱的书——《读者》,我似懂非懂中,我一点点向灶台靠拢。在安静的乡间暮里读书,那种知足,至今难忘。那是一种不被打扰的满足,也正是这份沉迷,让我在闻到饭香之前,先被一阵刺鼻的味道包围。在我还没回过神来判断之前,捧书的双手感到了一阵发烫,不经意把书翻过来,才惊觉书的封面已经被烧焦了一角。当时第一反应是把书往双腿上拍打,一阵慌乱后小小的火苗消失了,但书已经残破一角。那是一本刚到手的新书,我感到无限惋惜的同时,也隐隐担心会受到父母的批评。没想到,爸妈回家后,不但没指责我,反而说:“你的书想取暖了!” 是啊!书籍就像寒冬里火光,它源源不断为我们的生命取取暖。在一次写读书故事的专题习作课上,我将自己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第二天,我收到了一篇给书籍“洗澡”的佳作——学生边泡脚边阅读,因太投入情节拍案而起,手中的书滑落到水中。学生在文末风趣地说:“我的书也爱洗澡,身体更好!” 确实,书籍亦是一股清流,为我们疲惫的身躯和浮躁的内心洗洗澡。




8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读书那点事

贺彩霞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吉文中学

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流连于父亲的旧书堆,总是一抱一抱的搬走父亲的劳动成果,他总是在我身后吆喝着:看完了给我抱回来,还卖钱呢。抱回去那是肯定的,但是总要少上一些,因为有一些书第一遍是读不明白的。童年和少年就这样倚靠着父亲的便利,读了许许多多的书,真要回想起来,却忘记了都有哪些,只记得读书的时候,从天棚罅隙处透过的一点点光,眯着眼看能看到细微的灰尘飞舞,四处俱静,如入无人之境。突兀间,仓房的门洞开,大片的光涌进来,母亲的黑色的剪影一般的形象立在那,愣怔间 母亲吩咐下来“去劈柴、去压水、去把疯跑的鸡鸭找回来........”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着,读书丰满了我的少年时的生活。半大不小的孩子就像风筝,渴盼着线放的长一点,飞的高一点。离开原生家庭,走一条自己选择的路,这个愿望的实现是从外出读书开始的。两条平行的铁轨把我带到另一个城市,心里刚生出的希望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里迅速地萎蔫。原来离开并不一定是成长,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学校有个阅览室,门上开了一个小口,只能容三五本书通过的样子,顺着小口望过去,刘月丛老师的脸像大部头的书那样沉重,我心里就存了疑问:为什么这么多的书都不能让她快乐呢?借书的频率太高了,刘老师开始注意到我,偶有我想借阅的书籍不在,下次再去准保放在刘老师的办公桌上,次数多了就知道那是特意留给我的,心里感觉到了一丝丝暖意。我把读书当做趣味、当做消遣,也会写点什么应景儿的文字,过后仔细推敲,却暗笑自己的浅薄。于无声处思过往,于情浓时写文章!兜里的钱或多或少的决定了我在什么地方获取书籍。没钱的时候我一直秉承老祖宗的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不妙之处在于,借了还要还回去,实难割舍;偶有几个小钱,七道街上的小书摊,这也是个好去处,泛着黄的旧书,在阳光下蒸腾着干燥的霉菌的味道,拿回去,细细的包了书皮,放在枕边,毕竟是自己的看着都踏实。六道街上新华书店里的断断是不能买的,每月150元的生活费支撑不了我这样的奢侈,所幸也是可以免费看的,周六或是周日在新华书店或靠或坐,直到脖颈僵硬,动一动咔咔作响,这一天算是占了大大的便宜,新书油墨的香你可闻过?真的很香!书店、书摊儿、亦或是友人的书柜都承载着我读书的过往,谁又能说唯有书籍使人聪慧呢?有时我在旅程中,看过的风景、经历的事故、体会到的人情都是书,这些书告诉你的知识带着颜色、带着香气、带着人间烟火、带着大智慧或者小伎俩,活生生跃然于眼前心间。所以世间又有了一句话:要么在读书,要么在路上,要么读着万卷书去行万里路!我一直在路上,背囊里有无字的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9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不得不”读书

叶晶         黄河水利委员会小学

刚参加工作,总想着终于“解放了”,丢下各种专业书、工具书、辅导书……手里拿着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就想“走遍天下”,可一次上课中发生的事彻底把我的“美梦”击碎。那是我在给一年级学生讲完《分类》这章的内容后,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给以下7种动物进行分类,有大雁、金鱼、大虾、燕子、小兔、熊猫和小鹿;要求按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分为三类。同学们都在埋头分,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时而低头做,时而擡头看看我,挂着一脸的小问号,我心想:是什么把他难住了吗?过了几分钟,我看孩子们都写完了,便特意把那个擡头的孩子叫起来,想让他说说结果,他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个题有问题,因为大虾既可以在水里游,也可以在地上跑。”听完他的话,我顿时懵了,如果他不说,大虾肯定是分在水中游的一类的,被他这么一说,我也不敢乱下结论了,我接着问:“你从哪里知道的呢?”“我从书上看的。”“好,那明天请他把书带过来我们共同学习,现在我们暂且把大虾归为水里游的一类中,好吗?” 下了课我就“飞奔”回办公室,先“百度”了一下,网上写大虾就是在水里生活的,我还是不放心,又去图书馆借阅了一本《动物百科》,看完后,我终于放心了,第二天那个孩子不好意思的来告诉我“老师我记错了。”我心想:这个熊孩子,吓出我一身冷汗。有了这次经历,让我对书这个老朋友再也不敢“怠慢”了,各种书籍又重新回归到了我这个“老母亲”的怀抱。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散文类的书籍净化了我的心灵,陶冶了我的情操,名人传记引领我向人生更高境界迈进,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眼睛,他们将通过你去探索未知,发现美好,展望未来。在浩瀚的书海中,愿我们所有的美好都如期而至。




10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我的三读

梁敏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迈陈中学

窃读 

读林海音《窃读记》,想起我也曾有过似曾相识的经历。读中学时,我借住亲戚家。一天中午,做完作业,没到上学时间,又没有午休习惯。独自在房里转来转去,沉闷。突然,擡头看到房里用来堆放杂物的处,有一袋东西,里面隐约是书。我取下来,拂去上面的尘埃,打开,原来是书。从没见过的书。有一本《三家巷》,蹲在地上阅读,不忘侧耳倾听房外的动静,担心亲戚回家,突然打开房门。《三家巷》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作者欧阳山。里面描写的广州,成了我向往的城市。未经主人允许,私自一览,算不算窃读呢!


站读 

书店是我闲时常逛的去处。一到那,双脚被牵引到文学作品书架前,双眼越过一排排的经典名著,落定在中意的书目上,取下,翻看。读着读着,越读越想读,书里的文字合心意,愉悦心情,然后想买,看看定价,犹豫不定。回去几日里都想着,徘徊几日,再去站着看,又几番思想斗争,终于卖买下。这样的情况也少,一年也就一本,毕竟囊中羞涩。大多情况下,还是站读,做“低头族”,读一会,看店员一直盯着,不好意思,离开。如今书店的书,塑封,我也失去站读的兴趣。


野读 

有摩托车那年,常骑车到野外闲转,顺便携带几本书。骑车累了,把车子支在木麻黄树林里,人躺在车上,打开李健吾或季羡林的散文,清风微拂,松涛荡漾,与大师神游正酣,突听一声大喝,大喝一声,干什么的?读意顿失,只得骑车离开。孙犁怀念游击时“野味读书”,“山林高卧,一卷在手,只要惠风和畅,没有雷阵雨,那滋味倒是不错的” 。




11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孟凡玲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曾经的我,如同一位贩卖知识的商人,把教参和网络上的拷贝硬生生地塞给学生,然后看他们识记、复习,考试拿一个众人艳羡的分数。我曾一度满足于这样的“教学业绩”中,直到苏霍姆林斯基把我从“歧途”中拯救,让我重新认识教师、教学和教育。“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我深深地意识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面对个性多样化、求知欲强烈的新世纪学生,再也不能凭借一支粉笔、一本教参来驰骋天下了。我必须马上改变,通过阅读,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实践。假期读完《苏东坡传》,从宏观上把握苏轼人生历程及思想转变的几个关键点,再讲授《赤壁赋》以及苏轼其他诗词时,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游刃有余的畅快和淋漓。就如同登山者站在山巅俯视,一切的风光与美都尽揽怀中了。无论是阅读学科专业书籍还是教育理论著作,都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读书若带有功利性,其意味就不再单纯圣洁;读书不是作秀,而是终生的修养。当一个人的阅读随时间而不断深厚起来,所有的文字就会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表现于优雅不凡的谈吐、崇高唯美的人格修养。读书,是教育之源头活水,不断的阅读,才能为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12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读书的特殊福利

张玉芳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小学

小时候我是单眼皮儿,没有想到的是,我看了一本《红楼梦》,就变成了双眼皮儿。在你听来一定认为是个笑话,我也觉得很好笑。每次给别人讲起我这变双眼皮儿的经过,他们也会哈哈大笑,当成一个笑话来听,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可这真是事实。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读过几本书。家里除了学校里发的几本课本,再也找不到一本课外书。语文课本上的几个小故事,就是小时候读书的全部乐趣。


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专。终于可以走出来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最让我好奇的是,有好多同学抱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书,有些只有听说过的书名。学校里,有个图书室,每周都有一次借书的机会。终于见到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红楼梦》。彼此得以相见,我欣喜若狂!我仔细的阅读每一页,细细的品味每一句话;还专门拿了一个小红本,认真的记下了书中的每一句精彩的诗句;列出了《红楼梦》中所有的人物关系。每晚9点,灯灭的铃声一响,躲过学生会检查纪律时间,我悄悄钻进被窝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手电筒,忘情地读着《红楼梦》。我一连读了两个通宵,并不感觉累。唯一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眼睛。一照镜子,发现眼睛成了双眼皮儿。我依然陶醉在《红楼梦》的世界里,连续读了两遍,说来奇怪,我的眼睛从此变成了双眼皮。也许我本该是双眼皮儿,正巧借着看书的机会,变成了双眼皮。内心还是窃喜:读书竟然还有这样的福利!




13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红楼一梦二十年

朱卫国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

一九九九年我师范毕业,二十岁,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决绝且肆意,带着懵懂的生涩,扑向诗与远方。同桌的她嫣然一笑,伸出纤秀的双臂,等待我的携手相行,她的裙裾飞扬在六月的天空中。我的冷峻与故作孤傲让她绝望。她去了自己的武汉,我去了本县的乡下。至此,“诗与远方”的臆想被乡下的一方讲台日渐磨蚀。第二年孟夏,新荷尚小始如钱时,她给我寄来了一套《红楼梦》,是最经典的人民文学版,红底黑字的封面,上下两册。打开书的那一刻,心里的坚硬一点点融化,伴着青灯,泪水滴落脸庞。寂寥与躁动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最好的调和与抚慰。读着读着,时光已走远,红楼里的黛玉,从书页背后走出来,一颦一笑,像极了已然远去的那个她。一晃十年过去了,《红楼梦》常伴枕边,故事已经烂熟,只是书里的深情永远绵长,穷尽一生,难释其怀。看着看着,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红楼一梦,浮生太短。一晃又十年,人过不惑,烟火日常,枕边的她也已芳华不再。我俩常共拥红楼,看檐下的猫儿狗儿打架。书已泛黄,边角渐卷,记不清读了多少回,也不知还会读多久。远方的那个她,早已隐入茫茫人海,无法打捞,也无需打捞。二十年过去了,《红楼梦》仍在枕边,打开书页,百竿翠竹,潇潇有声,林中佳人,翩然而来……




14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将读书还哭的故事进行到底

曹晶         山东省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

“老师,您都这么大了,读书还哭啊?” 看到这儿,您一准儿会猜出来,对,这是学生问我的,有质疑,有不解!补充一点,是一年级时问的。是啊,我也无数次地问过自己,你说,都40岁的人啦,竟还和他们小孩子似的,动不动就哭!而且,不是为别的,单是为那横竖撇捺组装起来的书本!能不可笑吗?月明星稀的夜,近4个小时的快乐之旅,《夏洛的网》让我泪流满面,重新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啊?”一只小小的蜘蛛给予了我们最好的回答:“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童声洋溢的教室,我和学生共读《窗边的小豆豆》,学生闪亮的眼睛告诉我,他们想成为与众不同的小豆豆,我的心在流泪,并虔诚地告诉学生:“我将努力去做一个小林校长式的有温度的教师,与你们共同成长!”


“老师,我们也长大了,读书会哭啦!” 看到这儿,您一准儿也会猜出来,对,这是学生告诉我的,满怀骄傲,满怀豪情!补充一点,是六年级时说的。我的一届一届小学毕业生,从一年级跟着我牙牙读书;我的一群一群的学生家长,从一年级被我要求亲子共读。读到什么程度?我的要求:眼随字走,字入心走。该笑则笑,当哭就哭。六年的时光,不长,可学生们都长成了和我一样“情感脆弱”的可人儿!不是吗?“如果爱,请深爱!”就像小王子对心爱的玫瑰,无止尽投入的那份精神关照,我将和我的学生们,将读书还哭的故事进行到底!这是《小王子》赋予我们师生的最美丽的权利!


读书,遇见自我,还您本真!读书还哭的权利,希望您也拥有!读书还哭的故事,希望您也继续!




15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曾松生     汕头市潮南龙岭中英文学校

人生充满艰辛和劳碌,我们总是一路不停地丢失,又在一路不断地寻找。当我们每个人都在形色匆匆地赶路时,便会忽视生活中每一处细节的美好。但是有一样东西能够让我们回归平静,守住内心的美好,那便是书。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没有经验,就凭着内心的一腔热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走上了讲台。初生牛犊,年轻气盛,对于小学教学我总自以为能够应对自如。然事实并不如此,毕业后,有了工作,有了生活压力,有了新的人际圈……读书这件事就在不知不觉被搁浅了。忙啊、累啊、没时间啊……这些理由便成为了我们不读书的挡箭牌。即使偶尔翻阅一本,也是漫不经心的。偶然的一次,读四年级的学生跑来跟我说我说:“老师,我想去巴学园读书。”“巴学园?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去?”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不得不读书了,不然怎么和学生相处?于是我读起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走进小豆豆的世界。原来,竟有巴学园这么让人羡慕的学校,有小林宗作这么接地气的校长、老师,有小豆豆妈妈这么理解孩子的家长。至此以后,我给自己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我要求自己每天下班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春去秋来,久而久之,没想到这便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像每天早晨起床必须洗脸刷牙一样,睡前半小时阅读也成为了我的一种坚持。读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为师之道,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初上讲台、毫无经验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是我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但毫无疑问,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使我平淡的生活不再单调!回首过去,是书籍伴我度过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未来,惟愿不忘初心,坚持下去,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



16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怀念书

许建峰     陕西靖边县教研室

有一些书,和人一样,离开了自己,就再也回不来了;和人不一样的是,人往往还有再见的时候,书却不一定!


第一本让我怀念的书是路遥的《人生》。记得当时是读高中,我用自己的第一笔稿费买的,封面的样子现在仍是桃花依旧:白色的底子,一条黑色涂抹的道路通向远方,路上站着一脸茫然的高加林和戴着红纱巾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的刘巧珍。直至今天,那一方艳红,总不时在眼前闪现,温暖着我。正是高加林的命运让我明白了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把握人生;正是刘巧珍的善良让我懂得了爱情不是一厢情愿,是种种因素制约下的平等。就是这样一本影响了我人生的《人生》,后来的结局是,被人借出去,云深不知处。记得后来又收藏了另外一个版本,可惜《人生》漂泊,又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后来,我又购买了路遥全集,算是再次与《人生》重逢,但这感觉仿佛是永远见不到真正想见的那个人,而遇到的是另一个孪生弟妹罢了。


第二本让我怀念的书是《钱锺书传》。由于我对钱先生《围城》的爱不释手,一直以来,凡是与先生有关的作品悉数收入囊中,《钱锺书传》便是其一,甚至包括他夫人杨绛女士的书。《钱锺书传》曾被昔日一同事借阅,一段时间后,他以比我还难过的表情告诉我,书找不着了……我当时的感觉好似自己的孩子走失了。不幸,偶然的窜门,我在他的书架上发现那个自己的丢失的孩子赫然在目,心里万般纠结,目光抚摸一番后,只得默默的离开了,就像白色恐怖年代革命志士在穷凶极恶的敌人重重包围中,眼瞅着自己的儿女什么也不能说!后来,作为报复,我曾明目张胆的拿过他的一本宋诗鉴赏书,对他公开宣称这是给我的补偿,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现在,我绝不轻易向个人借书,也绝少给别人借书,因为我无法承受对那些一去不复返书籍的怀念。




17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和菁菁一起读绘本

郭姣娜     山东省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

我的小姑娘小菁菁两岁三个月了,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我和她一块读了100多本绘本。从最初的布书、洞洞书,到后来图多字少的绘本,再到现在故事性很强的卡梅拉系列等。我们两个读的不亦乐乎,以至于现在每到午睡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她都会挑出一本绘本,让我和她一起读一读。在和姑娘读绘本的日子里,我不自觉的重温了童年的乐趣,捉虫子,追蝴蝶,玩泥巴……在那些充满童真的绘本故事里,我也不自觉的忘记了很多烦恼,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都消融在了那些绘本里了。我们最爱的就是卡梅拉系列了,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大海的卡梅拉,勇敢和黄鼠狼做战的卡门,热心肠的卡梅利多。在这些故事和小菁菁爱读书精神的带动下,我也慢慢的重新拾起了我的书本,精研专业,申请课题,参加的各类赛课获得一等奖,课题也顺利结题还得了优秀课题奖。还被山东省家校共育项目聘为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参与撰写三年级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养育孩子确实占用我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小菁菁的到来不仅没有让我荒废工作,反而在她和绘本的带动下,发现很多乐趣,取得些许成绩。我爱绘本,我爱和小菁菁一起读绘本的日子!




18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惟有少年心

朱艳萍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培元办事处中心学校

最难以忘记的是刚开始读诗集的青涩时光。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每有空闲,我就独自悄悄地躲在老房子的房间里读汪国真、席慕蓉的诗集。那些被五叔视若珍宝的书籍是不被父亲认可的"闲书"。于是,我每每趁家人午睡时溜回老房子"窃读。"读着读着,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悄然而逝。我不仅读诗,也学五叔的样子临帖,把喜欢的诗不论长短都工工整整地摘抄下来。常因为沉醉其中,而忘了时间,直到整个房间的光线已变得昏暗无比,终于眼睛发痛、握笔处发酸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悄悄溜出房间……走过那个盛夏,走过那些诗集,''远方"、'"出发"、"尘缘"……这些词汇与意象深深地镌刻在我心中,让我了解到文字原来还可以这样别致、有趣。


只是,年少的我日日翻阅着五叔珍爱的书籍,临摹着字帖,却从末试着与独在异乡为生活而打拼的他好好地交流。我更料想不到,五叔的生命因一场意外永远地停留在了2017年的春天。而今,每次重读这一本本诗集,就不可抑制地思念五叔。"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那些读诗的日子,那些散落在日子里的少年心事,串连起我和五叔的青春。




19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读三国的故事

张强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

案头,放着中学班主任送我的一本《三国演义》。中学时,几个爱读书的同学省吃俭用,凑钱买来一本《三国演义》。尔后,撕成几部分,每人选其一,滋滋有味读起来。故事不连续,常常是“看得见开始,猜不透结局”,所以饭点神侃、寝室卧谈便成了常有的事。为此,没少挨了老师的批评。一次卧谈讲到“关羽麦城兵败,被擒遭斩”,班主任就在宿舍外“听墙根”;全寝室的人毫不知情,都屏息凝神,为“关羽”捏了一把汗。夜深了,墙外一声叹息,随着细碎的步子远去,我们方知,班主任已站立良久。后来,班主任言及此事,说那一声叹息,半缘关羽,半缘我们的热情。被“瓜分”的原著传着传着就有了缺页、残页、污损页,因此一直到初中毕业,我也没有完全读完《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拼凑还多亏了一位“守护者”:抄写目录的“三录”。熟知目录在那时可以得到极大的尊重,那厮总在特别的场合显露:早操,上午、下午课间操,别人喊“1234”,他喊:“孔明借箭,黄盖受刑。”于是喜得外号“三录”:他便“奉旨诵书”,三操背目录;我们得以补全遗失的章节故事。最后一次听“三录”讲三国还是在毕业前夕,他动情地在无数次“讲演”的操场上说:“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由于家庭困难,“三录”没能上高中,或许班主任赠送我们人手一本的《三国演义》成为了他的最后一本书;而我们,则带着他的“下回”又走了一程。




20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那本静静站立了二十年的书

梁雀屏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小学

我自幼喜欢看书,小时家贫,一放假就往图书馆跑。参加了工作以后,每个月发工资的那一天,我铁定要到书店去,挑上三五本。有一次,我在新华书店发现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那本厚实的书,古朴的封面一下子吸引了我。翻开序言,便知它搜集了唐代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一千余篇作品,赏析文字颇多胜解,而且清晰明了,繁简适中。当时我每月的工资是四五百元,而这本书的定价是五十元一毛,大约是工资的十分之一。而且当时在新华书店买书,并没有任何优惠。出于对唐诗,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那颗明珠的向往,我咬一咬牙,把这本书给买了下来。然而,买回来之后,我只是偶尔翻一翻,并没有细看过。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它在我的书柜里已静静地站立了将近二十年。



二十年间,我心底的向往从未更改。一个偶尔的机会,我走进网络诗词学校学习近体诗的创作。从入声字到平水韵,从楹联到律诗,再到现在的渔洋十二法。我认真听课,用心琢磨每一次作业,却总觉得自己写的诗句太直白,没有韵味。其实心里很清楚,是因为缺少积累。以前读书的时候,所背诵的古诗都是老师要求的,真是“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我把这本在书架里静静站立了二十年的《唐诗鉴赏辞典》搬了出来,一页一页地去看,不太理解的地方反复细读。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其中一项功课便是让她多读诗,先读王维、李白、杜甫三人的诗做底子,再读其他诗人的作品。至今我仍未读完这本《唐诗鉴赏辞典》,但也感觉到自己渐渐有了进步。写诗的时候也感觉到有隐隐约约的一点点气息在流动,我的作业也屡次得到了老师表扬。这本书厚得如同一座山,我看得很慢慢,但我一定会坚持看下去,从中汲取更多的养份。二十年前,我一眼看中了它;二十年后,它成了我学习近体诗的得力助手。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份吧。 




21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读东坡

高荣欢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是夜读东坡,掩卷胸澎湃,心有戚戚焉。而立之年,功名富贵如阆苑于天,顾视无可说者。子曰:“有德者必有言。”予深以为然,奇东坡一生,虽穷益艰,知其终身不易言,心实仰之。君何曾知,几起几落,谈笑间灰飞烟灭。胸中浩浩且落落,驾一叶之扁舟,但美酒三升,殊可恋耳!然吾不才,辄为生所困,性瘦韧,峥峥似顽冥不化。何当与三五知己拊掌长谈,秉烛剧饮,念悲风晓月,意犹月碧浮空,开怀肆樽,何其快哉!如东坡言,“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时逢春夏之交,草木际天,微风鼓木,几案册立,予竟日而读东坡,须臾烦忧皆忘之。冥然兀坐,钟磬硿响,万籁有声。而世人谓至乐,无病且无忧者,顾盼款款至矣。未几神清目明,念囊时,只糊涂耳。人活一世,如一草一木,性本自然,皆为因果。勉而励之,豁达处之,立天地处人事,无不澄澈相与。虽闭门而归隐,俯仰山林,暂避烟尘,苟蒙尘欺心也!庶几浩气升焉,胸中荡然,行身谦恭,临山河木穹,享江山风月,飘飘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快意人间欤!何必劳苦神思,忧明日之忧,烦未至之苦。是以知东坡之慷慨,而笑予之陋也。




22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我的读书之“最”

林周毅     福建省南安市鳌峰小学

最有味的古书

小时候,父亲从福州带回一箱子古典小说,似懂非懂的我如获至宝,深夜常常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阅读,乃至后来高度近视,无悔之意。最烂的新书。师范毕业工作之初,备课喜欢在书本上做记号,一学期未结束,整本新书已被翻烂,习以为常。最难堪的读书。十几年前支教山区学校,无书可读,每夜只好研读课文,一篇课文读好多遍,班级成绩提高了十几分,甚以为豪。


最惊艳的聊天

近几年师生共同读写,某夜一生在微信上和我大谈《史记》,考证三皇五帝究竟应该是谁,令我大为惊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乎?遥想当年自己懵懂时代,何尝有如此眼光和见解?最开心的收获。近两年,我和学生在学区和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论文写作、作文评选、命题测评等各项竞赛中累计获得十几次一、二、三等奖。最快的阅读。一天通读完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然读完有脱胎换骨之感觉。


最敬佩的偶像

是推动读书十大人物40岁获评特级教师的上海常生龙老师和福建宁化曾扬明老师。好友曾先生告诉我说,每日五点半即起床读书,每夜研读到深夜,现已是福建小语界领军人物。这两位先生皆是在下十分敬佩和学习的偶像。最容易走的“路”。阅读是一线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最容易走的提升专业发展的道路。乡村一线教师,缺乏专家学者的引领,缺乏成长之路上的同伴支持,靠什么持续成长?靠阅读,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开阔教育的视野。




23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我为书狂

冯华荣     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科学中学

每年回老家过年,邻居们都会翻出我当年的糗事说笑一番。


小时候,我家里有一头大水牛。农忙时节,爸妈忙得顾不上牛,放牛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我肩上。牛儿吃草,我骑在牛背上看书,日子别提有多惬意。


有一次读到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得意忘形,竟从牛背上摔了下来,落在了一旁的水沟里,附近做农活的邻居们听到声响,连忙冲过来把我捞了起来,见我双手还紧紧攥着书,忍不住冲我哈哈大笑,说:“小书痴呀,人都掉在水里了,还使劲攥着书,到底是命重要,还是书重要?”他们笑,我也跟着傻乐。从那以后,我多了个别名——小书痴。


走上三尺讲台尤其是当妈后,整天不是围着学生转,就是围着孩子转,属于自己的时间特别少,但我从未停下阅读的脚步。我的揹包里总是放着一两本书,只要逮着空,就忍不住拿出书翻上几页。连等公交的间隙,也忍不住读上几行。每晚临睡前,抓一把艾草或切几片生姜,浸在热水里,把脚伸进去,边泡脚边阅读,真是一种享受,就是让我当皇帝,我还不乐意换呢!在我看来,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阅读时光。


这些年,化零为整,还算读了不少书!我也由单纯的读者变成了不少刊物的作者,这实在是意外的收获。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这辈子就跟书结缘,谁也别想把我和它们分开!



24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cosplay “鲁滨逊”

詹丽华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总校

下午的自习课教室里比来了马戏团还热闹,20多个男生撸胳膊挽袖子纷纷上场,陆续憋红了脸,各个败下阵来。他们为之疯狂的是“钻木取火”这个原始人玩成功的游戏,21世纪的一群五年级的男生却没取得星星之火。男生不断用“哎呀”呀字二声上扬表示不服;女生只有几个跃跃欲试,余下的扮演了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她们建议找2个较大的坚硬石块,男生不断敲击,也许蹦出火星的速度更快,操作更具有广泛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场景,是因为全班共读了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师生人手一本,一个月内阅读完,第二个月读书分享。我这个老师做了先锋官,起抛砖引玉作用。孩子们按学号依次分享读书所得。期间有人抛出了假设来大讨论:我们怎样在荒岛、原始森林甚至沙漠中求生?因为“火”是求生中绕不开的要素之一,所以才有了“钻木取火”的镜头。这样的讨论、操作持续了一周,我这个老师像个安全员一样,天天防范万一制造出小火星带来的安全隐患,天天强调安全,眼睛瞪得像电灯泡。另一方面我赶紧转移孩子们注意力,启发、引导他们说出1、人要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只有活着,才有机会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解决问题需要智慧,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下一本书我考虑读《火星救援》,“要用知识逃离这个鬼地方”这句话应该更能激发这群孩子学习的热情。关键是我也不用做防火员了,因为“种土豆”比“钻木取火”安全得多。




25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在书香中驯养

金红接     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小学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班里刚转来一名男生,母亲已去世,父亲出外打工,只有一位79岁的奶奶跟他一起生活。调皮、惹事,行为习惯很差,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开学不久,一个周六的晚上,他奶奶非常急切地把电话打到我家,说他的孙子一整天不知上哪儿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非常担心。接过电话,我便出门,和他奶奶一起去找。一直找到夜里2点多钟,才在附近光彩大市场的游戏厅中找到了这个孩子。回家后,夜很深了,我辗转反复,总是睡不着。现在班级中留守儿童是越来越多,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当我纠结在这个问题无法释怀时, 忽然一个念头闪现在脑海中,如果每天放学后,我将为他读一个故事,读一个章节,让他在书香中被驯养,在书香中被感染。能否让他有些转变的可能呢?第二天,还没等我找他时,他因和同桌打架被班长送到我的面前。他又是低着头,一脸的委屈样。我竟然没有罚他和他讲起《我有友情要出租》,并且表示每天和他讲一个故事。后来,我的故事不再是讲给他一个人听了,我的读书计划已经在班级里生根、发芽……每天上课前,我总会和孩子们一起读故事——《海蒂》、《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安徒生童话选》……这些经典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坚持中收获到了希望。


26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读书,为孩子竖起进步的阶梯

霍春岩     济南市商河文昌实验学校

近几年,“宅”生活似乎成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人们愿意宅在家里网购,玩游戏,追剧,耍朋友圈,却很少有人愿意静静地享受一本书。读书似乎渐渐成为一种奢侈行为。我因为家庭和班级管理的琐事,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读书。直到有一天,刚刚上幼儿园不久的女儿回到家,主动将她心爱的零食分给我们吃,这让我们家人欣喜不已。要知道这在平时可是绝对不可能的。后来询问得知,原来因为女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弟子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仅仅三周岁的孩子就能做到知行合一,书籍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这件事给予了我读书的力量,也为苦恼而繁琐的班级管理打开了一扇窗。于是我发动班级孩子一起读《弟子规》。我们一起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我们搜集时代楷模故事,分享自己的故事。孩子们在读书活动中迸发灵感,分享心得,践行理念。他们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彼此理解;学会了感恩,自律、包容和尊重;学会了讲规则,守信用。孩子在读书中逐步明白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孟子道:“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只有孩子们有了是非之心,才能班风学风正,成为一名智者。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逐步引导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懂得感恩,不断提高孩子的个人修养,升华其人格魅力。而引导孩子读书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多读书,多读好书,孩子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幸福而对社会有益的人。




27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世界

毛平安     湖北省巴东光明中学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平凡的人。我的童年是苦涩的,犹如野地里的苦瓜,不好看也不好吃。大山里的穷苦人家,有多少幸福美满的事呢。拮据的经济老是让父母横目冷对,我的心也在缓缓的往下沉,最终掉进了自卑的深渊,我的童年就在这种阴霾下度过。


后来我上了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改变我命运的转折点。记不住确切的时间了,我随意的翻看着学校图书室书架上的书籍,忽然一本书吸引住了我,一看到书名我就觉得有种久违的感觉。这本书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看了序言和封面人物介绍,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后来自不必说,我是在极大的振奋下看完了第一部,我被小说里的人和物深深地感动了,被小说那扣人心弦的生活情节揪住了。小说里孙少平的遭遇和我是何等的相似啊,一样的穷困潦倒,一样的自卑颓废,一样的被现实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但不同的是他没有屈服,而是敢于和命运抗争。我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了第一部,遗憾的是我没有在高中看完后两部,因为学校图书馆其实小的可怜。但自此以后,我感觉自己不再自卑,也有了拼搏的勇气,我要为了改变命运而战。上大学后,我如愿以偿的看完了后两部作品,看得我热泪盈眶,润叶爱情的不幸,晓霞的英年早逝,郝红梅命运的多舛,也许这就是平凡人的世界吧。我现在已经工作几年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我已看过多遍,每看一遍都会激起心底的浪花。现在的我已经能够以平常之心看待生活琐事,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我们是平凡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世界过得不平凡!




28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犹忆当年读书时

徐嘉青     河南省封丘县黄陵镇二中

当年读书,想起来都是满满的感动。


那是读师范的时候,课业不重,大部分的时间都归自己掌握。我不喜欢打篮球,更不喜欢找人聊天,就把时间全部用到了读书上。


我们学校是有一座图书馆的,但它并不对学生开放,开放的只是书目室,每个班级每周只有一次借书的机会。方式是到书目室查找中意的书,把书号和书名记录下来,等到班级借书的日子,就把写有书号和书名的纸夹到借书证里,由图书委员统一送到图书馆管理员的办公室,下午再把找好的书从图书馆带到教室,分发给学生们。


一周只借一次远远满足不了我的需要,好在周围的同学大都不喜欢看书,我就把他们的借书证全都借了过来。每次图书委员过来,我的桌子面前就能摆上一大摞书籍。拿到书后,我的幸福生活就真正开始了。一头扎到书里,好像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有一次,我借了好几本泰戈尔的诗集,读了一遍之后,意犹未尽,索性找本子抄下来。为了能赶在下一次借书前抄完,我连课堂上都没有停下来。正在讲课的老师看到我一直不停地抄写着,半天都不肯擡一下头,就一边讲课一边踱步到了我身边,伸手把诗集拿了起来,她一看书的名字,又还给了我,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如果我抄的是乱七八糟的书,不知道她又是何种态度呢?


时至今日,读书依然进行着,只不过那种疯狂读书的经历没有了,种种琐事缠身,读书时间压缩了不少,大都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可当年读书的情景,至今想起来还是满满的感动。




29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我与书的故事

王晓静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航天小学

说到读书,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记忆一一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上小学时,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很紧张,吃、穿、用都得精打细算。那时候的农村人大多天黑就得点煤油灯,而且能不点就尽量不点。

书,除了学校发的课本,很少见到别的,更没有课外书这一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比成年人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连环画,生动的故事情节一下就吸引了我。可我还没有看完就到了吹灯睡觉的时间,我求妈妈让我看完再吹灯。妈妈答应了我,可她的眼睛一直紧紧盯着煤油灯上油的位置,过一会就问一句“完了没”,还不时的自言自语“又下去了一截”、“点不到月底了”。在妈妈絮絮叨叨的声音里,我终于读完了从会认字以来的第一本除了课本以外的书,并且从此喜欢上了读书。


上高中时,我住校。晚自习后学校给我们半小时的洗漱时间,然后统一关灯。一次在洗漱完后,睡在我旁边的同学不知从哪借来一本《射雕英雄传》,我凑过去看,这一看就放不下了。灯被关掉了,可我俩才刚刚看了个开头,而且第二天一早就必须给人家还。怎么办?一合计,我俩决定:点蜡烛看,赶天明看完。于是,在烛光下,我俩齐齐地趴在床头,两个头紧靠在一起,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整整一宿,想不起来用了几根蜡烛,总之,同学们起床的时候,我俩读完了小说。带着欢喜和满足,也带着无法掩饰的熊猫眼进教室上课。


大学时期,生活好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多。只要能借阅的书籍,我统统借来读一遍。也常常把书带回宿舍通宵读,不用担心灯被关掉。刚开始时舍友反对我影响她们休息,时间长了,她们了解了我:书看一半睡不着觉,关灯躺在床上就成了翻过来翻过去,导致架子床不停地“咯吱咯吱”地响,她们反而没法睡觉。最终她们妥协,任由我通宵达旦的畅游书海。在我没有看书的时候,作为她们被迫开着灯睡觉的补偿,我把看过的书一本一本的给她们讲述。我讲的认真,她们听得入迷。走出大学校门,工作、家庭,事情真的很多,但一有时间,我还是会读书,因为书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30号作品


(向上滑动启阅)

童年,那些“阅读墙”的故事

任秀波     吉林省通化县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实验学校

母亲常说:“饿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吃东西这样,读书也是这样。童年很少有课外书读。越找不到,就越渴望。关于阅读的最初记忆,都跟“墙”有关。印象最深的是墙上的年画。是那种像连环画一样的年画。家里的那面墙上的画每年会换一次,我就可以阅读一年。我记得读过《第二次握手》;读过《刘三姐》;还读过“北京风光”,每一幅小画下面都有一段介绍的文字。那段文字伴随我最初阅读的日子。不会的字就问姐姐,我从中了解了“北海公园”“十三陵”“故宫”“颐和园”。


农村没有书店,没有图书馆,周围也没有书可以借。我最喜欢去叔叔家,他家住的是那种草房子,土坯的墙。屋里年年都要糊报纸,待到年底报纸早已变黄,就再糊上一层新的。报纸是从集市上论斤称买来。于是每次去叔叔家我就在几个屋子里看报纸。上面有笑话,有散文,有小知识……报纸糊的并不是有规律,读的时候就很辛苦,要不断变换着姿势,一会儿正着的,一会儿又是倒着的,有时还得踩着小凳子。最让人头痛的事就是看连载,当我读完前一部分之后就要到处去找后面的,有时候读完了三,接着找到的是五,那就会很难受,因为总觉得四部分会写的更精彩。这样的几天读下来,会觉得脖子很疼,心却是欢喜的。


这就是我童年的“阅读墙”——因为缺少书才让我更喜欢读书!那些书总是不够读的日子在我的骨子里深深刻下了“读书的感觉真好!”的印记!直到现在,手捧书卷的感觉仍然最是惬意!




来投票吧(截止时间4月25日)



说明: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大,可能存在部分入选文章校对不严谨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指正、谅解。


策划 | 中国教师报新媒体团队

编辑 | 姜思羽

商务合作请联系中师君(微信号zgjsbhh)

微书店合作请联系孙老师(微信号eastsht)

荐读

教师退出机制:这里8年间6000人提前退休

课堂“九思”: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九大途径

李镇西:学生教我当老师

中国教师报投稿指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