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以下是小弟自己的感觉,不一定是对的,还望前辈多指点

 

近几次前打,原先都是使用咬铅,某一次在流水较强的场子直接使用中通铅

我发现活虾被攻击的讯号似乎有缩小,甚至起竿后发现活虾被咬掉一半但我竿尾完全没意识到

扣掉其他影响变因、手法、装备问题,差异就只有使用咬铅和中通铅

那时变开始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之后有一次在水沟玩路亚,软虫的重量不重,我搭配弹头铅做德州钓法

收到岸边时跳底,我发现弹头铅会先著地,然后软虫在后面形成一段滞线慢慢沉落至底部

这不就跟活虾搭配中通铅一样的原理吗!!  找个机会就来写这篇文章

首先先看两张图

 

上图为前打搭配中通铅,在自然沉降途中由于铅比重一定比活虾高

假设没固定中通铅且让它自然沉降,必定会形成滞线D

(当然,如果钓手控制沉降速度,那滞线D一定很短甚至没有出现)

 

下图为前打搭配咬铅,假设固定咬铅在钩子上方一公分

今天无论是自然沉降或是控制沉降速度,咬铅落到哪边的深度,活虾一定跟到哪处

 

中通.jpg咬铅.jpg   

 

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不同的铅,有什么大问题吗??

 

假设探讨自然落下、活虾的自然性

当然是中通铅的活虾具有优势,铅主要是帮助活虾最终可以到达我们要的深度

避免流水过强,攻击不到我们的标点

活虾可以在滞线D的半径范围内游动,完全超自然

 

但是!!!

问题就出线在滞线D,如果今天小鱼很多很杂,或是很刁钻的鱼类

从滞线D可移动的范围内攻击活虾

由于前打竿尾的灵敏度大部分会受到中通铅的影响,加上铅是可以移动

就可能会缩小我们的讯号,除非遇到很杀的讯号就另当别论

 

 

那咬铅虽然可能会加速下沉活虾,我相信依照虾子去选配咬铅,可以降低这不自然的差异

而活虾被攻击时,由于咬铅距离活虾很近,讯号会直接传导给前打竿尾

钓手就可以直接的观察到变化

 

 

铅的重量选配与离钩子的距离也是前打一门大学问

小弟功力尚浅,还没能班门弄斧般发表自己的言论

在此先用这篇小弟自己的看法来跟各位前辈讨论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