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什麼看書?

kindle?ipad?還是某種APP?

又或者?

你是忠實的紙媒黨?

不能折書角劃重點記筆記的閱讀,

都是耍流氓?

屏幕時代VS傳統紙媒?

PS-ONE小馬老師來告訴你!

電子閱讀泛濫的今天

書籍設計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在電子閱讀泛濫的今天,書籍設計的未來形態是什麼樣的?也許每個行業,都曾熱衷討論過新科技對其原本生態的影響。

要預測書籍設計的未來,我們不妨先看下對閱讀方式的各種討論。

在90年代,學術界大範圍討論科技影響的氛圍下,包括出版學,心理學,計算機,圖書館學和信息科技在內的各學科,都有論文介入電子閱讀的討論中。

當時大部分研究確實,屏幕閱讀的準確度,容易性,速度會低於紙面閱讀

到跨入新千年,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運用後,大眾媒體對紙質媒介的微辭進入到高峯,但學界更傾向建議用信息性質和閱讀目的不同來討論媒介優勢。

也就是說,電子閱讀在需要快速傳播的信息和為娛樂閱讀的信息上,佔有紙質閱讀無法企及的優勢,但對於其他類型的閱讀方式,紙質媒介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地方

關注書籍設計的人,也許都聽說過杉浦康平強調過的,書籍設計的五感。即,視,聽,嗅,觸,味五個方面的審美體驗。成功的書籍設計很多都是在這五個方向上被賦予了恰當的質感。

多數的紙質書讀者也許都是忠於這五感所帶來的儀式感。書籍設計師Erik Spiekerman也說過,書籍設計不是一個用鮮艷色彩,誇張字體組成的「吸引人的封面」,而應該是用整體的設計去準確吸引目標讀者。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閱讀的設計更應該考慮的是其對應的讀者。我們所感受到的電子閱讀所謂的泛濫,其實是碎片化的時間(就比如現在,你可能正在地鐵上,被窩裡,在蹲廁所,在刷牙,在聽歌),娛樂性的閱讀,事實信息傳遞的需求被得到滿足。

但除此之外的多元化閱讀需求會被分化的更開,所以書籍設計會更專註於服務這部分的讀者。

想想看,一百多年前攝影技術發明的時候,我們也在緊張的想像架上繪畫的未來,可是這個行業都去擁抱新技術了嗎?

下面打一波小小的廣告~

PS-ONE暑期嘉年華來啦!

8個studio任你挑選,11國講師全球同步,

Top 10名校導師、招生官齊坐鎮!

SVA前招生官親自上陣授課!

一線建築事務所CEO親自授課!

京城大善人專業回答各種藝術留學問題

PS:你敢問我就敢回答,歡迎隨時私信或者評論

雙擊666 本人的QQ羣:作品集交流:342498873

英美藝術留學交流:330662491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